淮南潘二井田西四采区5煤层赋存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淮南潘二井田西四采区5煤层赋存特征研究

陈昌敏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防地质部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根据潘二井田地面勘探钻孔及井下实见资料,分析了西四采区5煤层厚度及顶底板岩性、5煤层与相邻煤层层间距变化特征,为采区5煤层工作面布置及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煤层赋存;层间距;地质构造;潘二井田

煤层赋存特征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采区工作面布置、采煤方法选择的重要地质条件之一。潘二煤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5煤层以上煤层基本开采完毕,B组煤主力采场变化为西四采区5煤层、4-1煤层。研究做为保护层先期开采的5煤层赋存特征,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井田概况

潘二井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境内,距市政府所在地约25Km。南起F5断层、潘集背斜轴、F2断层,北至F1、F66断层,西起Ⅸ勘探线,东至13-1煤层-800m等高线地面投影线。东西走向长约11Km,南北宽1.3~3Km,面积约19.6Km2,开采标高-260~-800m。

井田位于淮南复向斜潘集背斜东部隆起转折端,地层走向变化大,基本呈一扇形展布[1]。构造形态总体上为一北陡南缓的单斜构造,受区域构造及南北向的地应力强烈作用,井田内大中型断层和褶曲极其发育,大中型断层分为两组:一组为走向和背斜轴方向基本一致的压扭性逆断层;另一组为全井田内广泛发育的张扭性斜切正断层。根据构造特征差异,井田分为东部倾伏区、西部倾伏区、背斜北翼和西、北部逆冲断裂带。

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上石盒子组。石炭系煤层赋存差,无工业价值;二叠系可采煤层11层,平均总厚27.5m,自上而下煤层编号为17-1、13-1、11-2、8、7-1、6-1、5、4-2、4-1、3和1煤层。

2西四采区地质构造特征

西四采区位于陶王背斜西部转折端,枢纽向西倾伏,地层走向呈弧形转折70~130°;地层倾角平缓,北翼地层倾角3~10°,南翼倾角2~5°。采区地质构造极其复杂,主干断层均为斜切断层,落差大,延展较长,对工作面布置影响较大;小断层在相邻煤层继承性差,同一煤层延展短,对掘进影响较大。根据三维地震及井下实见资料,采区共发现63条断层,其中正断层55条,逆断层8条。落差大于20m的3条,均为边界断层,落差10~20m的5条,落差5~10m的15条,落差小于5m的40条。

3西四采区5煤层赋存特征

3.15煤层厚度及顶底板岩性特征

5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在西四采区及邻近区域细分为5-2、5-1煤层。5-2煤层厚度1~2.7m,平均厚度2.2m,局部含一层0.2~0.6m厚泥岩夹矸;5-1煤层厚度1~1.9m,平均厚度1.4m。5-2煤层与5-1煤层层间距0.7~2.8m,层间距变化规律性明显,由南向北逐渐减小。5-2煤层直接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细砂岩,无明显变化规律;5-2煤层底板即为5-1煤层直接顶板,岩性由南向北逐渐由粉细砂岩变为砂质泥岩、泥岩,规律明显;5-1煤层直接底板,岩性由南向北逐渐由粉砂岩变为砂质泥岩、泥岩,规律明显。

4结语

(一)西四采区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落差大于煤厚断层发育,严重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对开采影响很大,从煤层厚度角度,开采5-2煤层优于开采5-1煤层。

(二)西四采区5煤层与上覆6-1煤层、下伏4-2煤层间距均较近,掘进期间对邻近煤层层位控制要求非常高,必须严格执行边探边掘的措施,确保5煤层安全高效掘进。

参考文献:

[1]苏朝晖.潘二矿煤层群开采的层位控制方法[J].矿业科学技术,2010,9(3):10~12

作者简介:

陈昌敏(1984-),男,重庆潼南人,工程师,从事矿井地质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