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有声思维分析法和TEM4听力教学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探析有声思维分析法和TEM4听力教学过程

何玲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文化传媒系何玲

关键词:有声思维分析法,TEM4听力,教学过程

1研究概述

传统专业英语听力教学过程关注“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的阶段(while-listening)”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三个宽泛的大阶段,实际教学操作中采用粗颗粒的“预测话题——监控任务——评估答案”的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更深入,更细致的教学方法融入,让听力教与学变成细颗粒的多元的教学模式,由统一大面积的监督逐步过度到关注个体差异的情况。

有声思维(thinkaloudmethod)亦称“有声思维调查方法”,是受试者在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的讲出大脑中的各种信息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当前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中收集研究数据的常用方法,也是目前探索语言思维过程中最为有力的工具之一,因此在外语教学研究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种思维同样适用于专业英语听力的教学,尤其有利于该专业师生双方随时记录和调查学习过程和环节中各种接受情况。

2TEM4听力认知过程的有声思维分析

C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TEM4听解认知过程会受到中文专业课接受过程的影响。母语和英语的感知、解码和理解过程本身不尽相同,对于平时专研中文专业课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来说,TEM4听力测试具有较大难度。

有声思维法帮助学生明确听清音素、相近因素的重要性。由于母语和方言的影响,加之该专业学生没有进行过英语专业语音知识的学习,他们在英语音素、音位变体等方面的辨别存在问题,会将没听过的音或者不理解的发音联想成其他的替代音,造成理解失误。比如对于在阅读理解时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的nevertheless一词,许多学生不能分清舌齿音和舌边音的连读情况,会记录成各种不同的词,这是他们没有学习过连读连诵等语音知识的原因,这就要求在听解的过程中记录下当时的所思所想,包括记录的是中文,这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都没听懂语义,更无须说写下单词和句子了。同时,他们也缺乏相关的话题背景,造成听解过程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知悉这样的过程,让他们了解自身的局限和学习的方向。

再者,“随着语音感知能力的发展,听音时思维的速度逐步跟上甚至超过听音的语速。随着听力时效性的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形成推理理解为主的听力思维理解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音频播放两遍,没有任何提示停顿几秒后,要求学生将听见的段落中的任何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个过程教师要认真监督,不要干涉,以便记录下学生真实的思维情况,但如果经过很长时间或者听过几个段落之后学生还是不能写下任何信息的话,教师该予以提醒。

在这种反复的记录过程中,学生逐步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和应该在具体的音频语句中掌握的语音信息及语义推断结果。教师则记录学生个体进行语音和语义听解时的差异,写出有声思维材料,并通过调查问卷和面谈交流等形式获得数据并整理,找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症下药,指导和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而不仅仅是传授听力技巧和知识。

3TEM4听力教学过程的有声思维分析

C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TEM4听力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听力低级阶段的各项任务,包括通过检验学生对一段音频的听解,测试他们对语音、词素、音位规则和音调的识别情况。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有声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展示和表明他们识别音频中语音等的过程。学生会在展示过程中体现个体差异或者重述困难,除了纠正和引导,笔者还帮助学生归纳这些差异和困难的原因,让其逐步了解识别语音等方面的程序。

以短文听写为例,材料中发音十分标准的Britain一词,许多学生都写成各种错误的单词,即使他们知道是错的,也还是照写不误,究其原因,他们是不了解英语语音中的鼻音爆破,而在汉语中是没有这种发音规则的,笔者要求学生课后就针对/dn/、/tn/两组鼻音进行针对性的纠正训练,以便排除后续再次听不懂的现象。

以TEM4听力小讲座为研究点,笔者采用有声思维法了解学习者听解讲座话题的微观过程及他们应用听力策略的特点,这种调查和记录有助于进行听力内容的反思,推进学习者使用各种学习策略,如记忆策略,使用关键词和笔记策略等,让其在这种反思和应用中建立自身的学习机制和习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模拟试题中小讲座为音频材料,让其跟着题目完成任务,然后重复听一遍,再以小句(具有完整的语义信息)为单位按暂停键播放给学生听,停顿时间为5秒,5秒后就要求学生重述原句或者说出小句的关键语义信息,包括关键词,说的内容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这种操作可以降低学习者的惧怕心理,而将主要目的放在记录听解的过程和了解思维方式。

因对话听解的特殊性,两位说话者在交流过程中,不免产生口语发音中不标准的诸多“音位变体”,学生不注意就容易将与其他标准音混淆,或者将其理解为其他意义。这种情况是对话听解的巨大障碍。通过有声思维的记录训练,可以调查学生能否听清某句话中语音的连读和省略,如果有问题,那么就针对具体语句中的连读和省略提出相应的训练措施。同时学生还应该根据格莱斯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中的四大准则——量的准则(quantitymaxim)、质的准则(quality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maxim)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语用推理,有关教学示例在笔者之前的研究中提过。[]有声思维和格莱斯理论对对话理解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结语

有声思维法的运用十分广泛,是常用的心理观察和测试方法,在C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听力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教师调查分析学生情况从而制定自己的教学过程,还是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声思维法都能不同程度的帮助我们提升听力水平。

英语听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语音获取、识别、推断以及解码信息,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而使用有声思维法,有助于我们识别出具体的语义单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针对性的解决有关语音识别,推理理解等方面的不足。

总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容易受母语影响,几乎不会形成英语思维习惯,那么,教师更应该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他们的心理认知过程,帮助他们克服英语听力障碍。有声思维法是目前了解这些障碍最直接、有效、易行的方法,如果继续广泛的使用该方法,教师能从一定程度上丰富自身的教学过程,也能充分了解学生在语音、词素、音位规则和音调的识别能力,从而进一步准备适合该专业各年级学生的听力训练技巧。

参考文献

[1]郭纯洁.有声思维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2]梁汇娟,马毅.大学英语认知过程听力理解的教学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8).

[3]何玲.略谈格莱斯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对英语专业听力的实践意义[J].教育学文摘.2019(09).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