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拾墨趣,评中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玩中拾墨趣,评中促发展

齐肖华

——浅谈多元性评价促进大班幼儿玩墨游戏的发展

◆齐肖华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中心幼儿园317200

摘要:有效的美术评价能使一个美术活动更出彩,它能让幼儿喜欢上美术并能够更自信地创造性表达。但在以往的教学中,为评价而评价使其变成无趣却又不能舍弃的环节。针对教师对美术评价环节的目的不明确、评价内容的不清晰及评价时使用的方法不够多样等现状。我们尝试在玩墨游戏中以多角度、多方式、运用正面性评价、创设情境性评价等策略来开展评价,促进大班幼儿玩墨游戏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性评价大班幼儿玩墨游戏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美术评价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对美术评价目的的认识有偏差,因为美术活动不仅仅指向结果,也重视过程。有些教师对美术评价内容较为模糊,一般只会说“你画得真好!”而忽略了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美术核心经验的了解。另外有些教师采用的美术评价方法不够多样有效。往往是在幼儿绘画结束后进行简短单一的点评就美其名曰为美术评价。在大班玩墨游戏的组织与开展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辅助整个美术活动,让幼儿在一系列的玩墨游戏中体验到我们中国特有的水墨文化带来的艺术美感。如何使我们的评价与玩墨游戏融为一体,成为游戏中的小高潮,发挥评价应有的教育价值呢?我们将从美学经验、幼儿的绘画学习品质、幼儿的心理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基于多个角度,开展美学经验评价

美学经验评价是评价方法中教师使用最多的一种,在评价时我们更注重从色彩、线条、形状、构图、材质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对于提升幼儿的美学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基于多个角度,开展水墨技法评价

水墨画不同于一般的儿童画,同样的主题因为幼儿构图设计的不同,会呈现生动的画面。它的色彩以黑色为主基调,同时又因每个幼儿对色彩的爱好不同,选色也会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同样幼儿画出来的线条、点和色块因毛笔的使用,浓、淡、干、湿、焦的墨色把握不同就有不同的浓淡效果。我们组织的玩墨游戏因为使用宣纸、毛笔、墨汁及其他混搭材料,这些特殊的材质的组合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比如在大班玩墨游戏《猫头鹰》中,刚开始画时几个幼儿出现了比较相似的猫头鹰。看到大家的创造性有所局限,我在观察与指导时,通过个别交流评价,希望大家可以从美学经验的不同维度进行创作。比如说“猫头鹰的形状有很多,是否可以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呢?”“你的猫头鹰色彩很明亮,要是能控制自己的手腕,线条可以更多变流畅,请你可以大胆细心地试试。”“你的猫头鹰是在哪里?正在做什么?”“你在构图时画了粮仓还想补充些什么?”“除了画猫头鹰,我们还可以画哪些背景丰富的画面呢?”“除了用水墨、水彩,你是否可以考虑用其他的工具进行混搭创作呢?”在我的点评下他们开始涌现了许多想法,进行了花样表达。有的构图比较大气、夸张;有的线条很流畅;有的运用了水彩笔、炫彩棒等材质进行混搭创作。有的画面创作的情节非常丰富:图2一只萌萌哒的猫头鹰正站在大树上等待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游玩。图3猫头鹰正在镇守粮仓,谨防田鼠来偷粮。图7猫头鹰正展翅高飞,寻找猎物。这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能深深地吸引我们。评价时我们着重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针对每个作品进行学习经验的切入点评,让每个幼儿在玩墨中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如下图:

2.基于多个角度,开展水墨创作评价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我们可以多采用游戏的形式,伴随着玩墨游戏的持续开展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幼儿的操作都隐含在游戏中。借助游戏来创设情境展开评价。运用游戏情境性评价,使评价润物无声,从而激活幼儿创作的灵感。

在大班水墨游戏《小线条去旅行》中,如果只是机械地要求幼儿进行水墨线条的练习,会比较枯燥。幼儿会因为单纯的练习而失去兴趣,而且幼儿刚刚接触水墨工具,会有点害怕不敢动手画。考虑到幼儿这个畏难的心理特点。示范讲解时我创设了乘坐公交车去春游的情境。师:看,我的公交车就停在我们幼儿园的门口,我们坐上车要去春游。你想去哪玩呢?幼:我想到九九回归林。师:那我们坐上5路公交车出发咯。你想去哪玩?我想去新城广场。那我们就换乘2路车。我想去江滨公园,那我们就坐上3路车。因为这样情境的创设,幼儿就能有大胆下笔,每个幼儿根据自己想去的地方,用毛笔绘画出粗线不一、走向不同、线路多样的线条。这样的情境性评价对幼儿而言最能激发个性创作。

二、基于多个角度,开展学习品质评价

幼儿的学习品质纳入到评价中是因为我们看到在玩墨中每个幼儿所表现出的好奇心、专注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主动性等学习品质都不同。在持续一年的玩墨游戏观察中,我们发现对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评价大大提高了幼儿“美术创造力”。

1.基于幼儿特长,开展学习品质评价

如大班玩墨游戏《水墨自画像》,我们抓住每个幼儿学习品质的不同进行针对性评价。朵朵是个较内向的幼儿,却有敏感而细腻的内心。在作画时,她总能沉下心来,屏蔽外界的干扰,细致而耐心地作画。在评价中我们将她这种专注力、主动性的良好学习品质进行放大。被教师及同伴关注后,这个闪光点也让她找到自信的来源,她变得更有意识地扬长避短,绘画的细节都处理得很细致。

又如范范是个特别调皮的幼儿,玩水墨画时画面想象力很丰富,他的画可能不介绍你还看不懂,但他一说你就会特别有画面感。这样的学习品质也是难能可贵的,大家在创作时相互之间的互动会激发更多的灵感。我们在评价时因为切入到学习品质,让不同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一面。通过评价引导幼儿大胆联想,有个性地创造表达自己,从而促进玩墨游戏的进展。

2.基于个性差异,开展学习品质评价

教师在玩墨游戏的组织与开展中如何使用评价的语言艺术真是一门大学问。首先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以大班幼儿体验玩墨游戏为主,让他们感受水墨文化的艺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正面评价关注到个别差异。尽量给每个幼儿一种好玩的游戏环境,避免过多干涉,真正实现评价的目的,让幼儿自信大胆地进行表达。当他们遇到难处时再给予适时的建议。

比如凡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幼儿,在班级里总是喜欢独来独往,有点边缘化。刚开始大家都已经进入状态在玩水墨游戏时他还处于双目放空的游离状态,不敢动手。需要教师一起握着笔帮忙画。那我们也在持续地观察,尽可能了解他在看什么,想什么,怎样才能与他的想法在一个空间里。我们采用的就是积极的激励性语言评价。可能他画得画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优秀作品,但重要的是能运用正面评价关注他的视角。我们会蹲下来询问他“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画?你的画其实很与众不同,有自己的风格”。对他比较天马行空,但却容易乱涂乱画的特点,我们在肯定他的基础上,在旁边观察并予以适时提醒。在一次次的正面评价与肯定中,他的脸上慢慢开始扬起自信的笑容,专注力明显提升,而且喜欢和老师分享画面故事。

幼儿信手拈来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童真童趣。我们需要由衷地发现闪光点及肯定他们的创意。千万不能对幼儿说“你怎么能这样画?你画错了?”这样的语言无疑是消极的。我们在玩墨游戏中,正是运用正面评价不但能够关注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爆发能量小宇宙,还能让他们更自信地表达。

三、基于多个角度,开展心理弹性评价

心理弹性在词库中的解释是指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对幼儿来说心理弹性就是他们遇到压力、挫折时表达的心理环境和内在的心理调适等。

比如说我画得比较糟糕,或是当别人说“我”画得很难看时,幼儿当下内心的自我调适。有的幼儿即使别人不好的评价他也有强大的心理能自圆其说,那说明他的心理承受力强。但相反如果幼儿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时,我们也要通过评价鼓励幼儿自我认知、自我悦纳、自我调适。这样幼儿玩墨的畏难情绪也能及时得以疏导。

例如,在大班玩墨游戏《水墨自画像》时,顶顶的作品当时就有很多幼儿提出异议。范范说:“顶顶你画的是什么啊?怎么看都不像是自画像,你不会画的是一头狮子吧。”他一说完大家就哄堂大笑,我在边上观察顶顶,看他的脸也倏地一下子红起来,生气地说:“要你管,我就爱这样画,不行吗?”显然面对同伴的质疑顶顶有点小受伤却不知道怎么有效回应。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评价到:“我很欣赏顶顶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很夸张有型,相信他能把自己的自画像介绍得清楚,希望大家不要随意点评别人的画,可能这样会打击小朋友的自尊心。我们先来听听他是怎么解释的,你们说老师讲得有道理吗?”听了我的话顶顶的情绪慢慢和缓了下来说:“我画的是刚洗完澡在吹头发的自己,你看我的头发因为吹风机都飞起来了,而且我的脸也是红扑扑的。”说完,她拿起水彩颜料马上给脸蛋涂上了红色。这样一说大家都感觉这幅画鲜活起来,大家由开始的质疑也变成了肯定。就是在这样的评价与指导下,大家开始慢慢地学会自我欣赏与欣赏别人。在玩墨坊里充满了愉悦而祥和的氛围,幼儿们可以选择任何工具和材料探索发现、创造。每一个幼儿都能具备良好的心理弹性,解决在游戏中发生的各种状况,使整个活动能顺利开展。

总之,在玩墨游戏的开展中我们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看到了幼儿是怎么思考的?如何表达自己?用双手和智慧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这个过程对于教师来说,评价是对幼儿作品的再一次“解读”,是师幼的再一次“对话”。在这样的“解读”、“对话”中,教师在不断地反思、领悟中成长。在正确有效的评价中能大大地促进了大班幼儿玩墨游戏的发展,使幼儿也能不断地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念芸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2]解华主编《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3]罗梅赵福云主编《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意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