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王东俊

王东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253100

一、用于课前

1.整体把握教材,有利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思维导图是通过观点或图片,从核心知识发散出的一种纲要形式。画思维导图时,通常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出发,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图形。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一般较为零散,不易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师若使用思维导图将它们汇聚在一起,指导学生先了解核心知识,再按分支的走势沿各级主题依次阅读,使学生在理清学习思路的同时,借由思维导图明确教学步骤和过程。这种将知识进行可视化表征的过程使文字变得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从复杂零散的内容中理顺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有促进作用。

2.实例分析:理清关系,完善体系。应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突破重难点,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支架。如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内容可知,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整体性、成分、营养结构”等先备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节知识包括“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其应用”,是先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直接关系到学习生态系统另外两个功能和生态系统稳态的学习。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教材背景下构建概念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梳理,可结合学生的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明晰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将该节的内容先内化再外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为下节课的学习铺设情境。

生物学知识繁多而复杂,容易混淆,学生有时即使强行记住这些知识点,也会因没有真正理解而无法灵活运用。如果教师不帮助学生理顺前后概念之间的关系,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在上课伊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教材内容,按教师给出的教学要求确定导图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逐步展开联想,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自主地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和构建,扩展原有知识结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详细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操作可使学生感受到教材中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学习内容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互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后,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将每一节的内容汇总编成一个大的思维导图,形成某单元或某模块下的知识网络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同时,思维导图中多变的图像和鲜艳的色彩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清晰易懂,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于课中

1.重点突出关键词,利于板书设计的高效化。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格的板书应能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为学生反思学习提供良好的载体。教师应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板书,可利用各级关键词将一连串枯燥的文字转换成逻辑性强、系统性高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在关键词之间展开清晰的联想,有效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思维导图下的板书不是单调烦人的线性笔记,而具有多重色彩、多维角度,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地整合知识,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为知识融会贯通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这种图景式的知识展示为学生听课降低了理解难度,知识间能够横向对比有效整合,易于学生归类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2.实例分析:突出重点,培养能力。如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可知,该部分需重点分析过程图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解推算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采用思维导图式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图解,能量流动过程中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一清二楚。传统板书的线性表达方式容易阻碍学生大脑作出联想,涉及的知识点孤立而无意义,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对有关重点进行梳理,抑制他们的思维,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采用思维导图方式优化板书设计,文字包含量少,但内容丰富,教师利用关键词、图形或连线等形式将一节课、一个章节的知识点梳理成一张有众多关联的网络图,图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储存和应用更加系统化。学生注意力集中于突出的关键词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有利于他们以此为线索进行记录和整理。

三、用于课后

1.构建知识联系,利于复习效率的最大化。生物学科的术语较多,原理抽象且关系复杂,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样的特点决定生物学科的复习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点的简单再现。教师应找出有效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深入挖掘有关内容的内在本质和联系。采用思维导图方式复习使枯燥的复习过程变得更有生机,更加充实,学生参与度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为最终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例分析:细化知识,训练思维。针对某一内容展开复习,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构建该节内容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核心知识,细化各级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头脑中散乱的知识点化繁为简,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思维广度。其次,根据主干知识的关键词展开专项突破,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搜索所有与核心知识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针对每一个专题设置相应问题情境,通过剖析原理、现象或典型例题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突破难点,提升思维深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想方设法弥补不足。教师就难点问题着重讲解,有针对性地教学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