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教学的解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例题教学的解后思考

赵新静

五公镇初级中学赵新静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许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很多问题不仅讲了,而且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当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我们思考,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讲解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解后思考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所以,例题教学的解后思考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的思考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y﹤2x的理解运用,是完成此问的关键)

再比如:已知:AB为⊙O的直径,C为⊙O上的一点,AD和过C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DAB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在学生易错处的思考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讲完“负负得正”的规则后,出了这样一道题-3×(-4)=?,A学生的答案是“9”,同学们一看:错了!于是B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是“12”,于是我便请他讲一讲算法:……,同学们对他的说法给予肯定,我又让A同学说他的理由:站在-3这个点上,因为乘以-4,所以要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移动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为9。他的答案的确错了,我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小结.(1)怎么错的?(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3)又怎样纠正呢?同学们各抒己见,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这样的例题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在计算的准确率、计算的速度两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如果我们的例题教学能抓住这一契机,并就此展开讨论、反思,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题来巩固法则要好得多,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三、在情感体验处的思考

因为整个的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其间他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又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总之,解后的思考方法、规律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解后的思考使我们拨开迷蒙,看清“庐山真面目”而逐渐成熟起来;在思考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分享,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我们的工作将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