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几点认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小学教师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几点认知

陈干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淮海农场学校

摘要: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课程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的重点学科,为促进学生对德、智、体、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素养的引领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直接因素。

关键词:语文教师核心素养

提高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是在教育中最现实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内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觉悟,另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和与社会交流的能力。所谓“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质的要求是重点问题。在对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文化科学、育人的能力素质以及个人心理素质方面,是体现教书育人的核心素质问题。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质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整体实施过程中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的作用。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基础工程教育,是有效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在思想工作中的顺利开展,能够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审美素质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新教育观念是对教学方法的指导具有很深的教育作用,对丰富语文教学情感问题体验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对策

(1)实施开展学习与研究对策

学习文化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和欲望是无限的,从生理到心理的发展是离不开学习的。人对学习态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是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社会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立活动方式的过程。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核心素养问题,应当把研究组织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来认识,要正确确定好学习目标并且提出创新的方法加以实践。

(2)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

网络环境的新三课包括:课程、课堂和课题,活动是指,教师核心素养提高以及新的研、修、培一体化活动。在关于网络“三课”研究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理论与学习的方法相互运用,能够以发展教育评价理论为信息技术教育,通过理论课题对研究的“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创新方法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对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组织进行指导。目前网络化的环境为教师参与新“三课”的研究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活动内容以及交流的形式,使教师“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的群体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成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不断形成与改善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行动意识、发展意识”五种自我发展的意识。

(3)实施开展创新教学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关键是有自我创新教学的理念。所谓创新教学是教师有创造意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教学思考。经过实践研究表明:有创造性意见的教学是“形象生动的教学、期待的教学、问题的教学、反思的教学、思维策略”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方法,第一,要掌握创新教学的设计策略,例如目标导向策略、创新思维策略、学生想象激励策略、教学管理开放性策略以及学习资源優化策略等;第二,要高度重视创新教学设计策略的开展方式,例如教师提出的“三课”教研活动方式,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式以及教师的学术交流方式等;第三,要有对创新教学设计与创造思维习惯的密切联系的认识程度,例如“不先入为主的区分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课堂以外的教学知识的自我认识,针对学生的问题在思考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逻辑采取变通式进行引导。

(4)认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审美教育。语文审美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不能及时发现文章中存在的美,就不能从语文教育更高的角度和深度方面培养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感悟能力,而是只停留在课本中的文章意思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整体提高文学修养意识,全面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核心素养观念进行提高,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最应当注重强化的核心素养内容。为全面实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意识,第一,是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例如以掌握诗歌的方式去理解散文的内在知识性;第二,教师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理论知识,例如不同的文体表现技巧以及不同的文学作品欣赏等,第三,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例如对掌握课程主题文学创作的能力,第四,是要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5)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教育是指:人们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品格关键能力,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对社会的关爱,人的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和对态度的综合认识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对思维的判断和认知程度的素养,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教师要多与学生多进行对话交流,而对话交流的最基础与教学质量是教师个人的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是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组织、指导、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的关键,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全面主张的教师应有“成熟人性”的问题,是被小学语文教师所高度重视的话题。所谓“成熟人性”是指教师的自我培养意识得到广泛运用,能够更好的同他人关系相融合,应掌握对情绪的控制程度,有客观的认知程度,熟练各种技能全身专注于工作,自我形象的客观展示以及对人生观念的统一。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又是对认识人类文明以及对民族精神发展的窗口。小学语文在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认知程度和健全的人格,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观念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视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典范,是成为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直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