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全过来成本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全过来成本管理

金斌

身份证号码:62012319840902xxxx

摘要:建筑工程行业是一个有潜力有发展的行业,是一个有巨大利益的行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对项目成本管理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制定一个整体的全方位的管理方案。本文通过对项目管理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1企业外部环境发展的迫切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指的就是可以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客观因素,比如国家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以及建筑工程行业之间的经营、发展和企业的愿望等。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办法、行业标准正在逐渐完善,与世界接轨。例如建筑施工企业都逐步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贯标认证、ISO14000环保体系贯标认证、ISO18000安全体系贯标认证和建立企业文化等,这是对公司进行形象包装和完善,是进行现代化管理及体质创新的前奏曲,是企业打入市场的必要准备,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和安全,就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最基本保证。

1.2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尽管在不断实践中改进了自身的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流程,但是仍然遗留了一些弊端,尤其是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核算问题,与当前企业的发展及其不符。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层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过于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企业要想在未来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不败地位,就应该重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只有企业建立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成本核算、管理战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企业像一颗常青树永保青春。

2建筑行业项目管理成本的问题

2.1项目成本的管理意识差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企业中采取的是部门分管制度,建筑企业内部有多个部门组成,大家各司其职,最后有各个部门的项目经理汇总工作。在项目管理部门中,部门经理调动大家工作,员工分工明确,积极工作,但是部门经理却没有强化项目成本的管理意识,导致部门内的工作人员不知道由谁来控制成本,大家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例如,设计师只是考虑如何设计才能使工程效果最佳,却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下需要哪些材料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技术人员只是关心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大多数利用了可以进行但是不经济的技术措施。最后各个人员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到部门经理汇总后,会发现这个工程需要消耗的资金远远大于投资方投入的资金,这样一来成本成为了十分棘手的问题。

2.2管理成本的制度不完善

建筑企业的所有工作都应该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制度是一个企业的风向标,完善而符合实际的制度是保障建筑企业顺利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首先要制定好制度,所有的工作人员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工作。但是,我国有很多企业中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例如,成本管理的制度问题,成本管理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一方面,有的企业中成本管理人员只关心产值、质量、安全和工程进度等方面,忽略了对人工、机械设备、材料和施工团队的费用消耗的管理,导致了工程成本的消耗。还有很多企业中,尽管领导要求做好成本管理,但是工作人员反应十分消极,只是在形势上配合,没有实际行动。

2.3没有做好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工作

建筑企业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关系,大家基本都忽略了这两方面的管理,导致项目成本出现问题。建筑公司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很高,忽略了工程成本的管理,出现了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关系不成比例,没有达到最好的性价比,对公司效益会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公司为了追求项目的利润,不管工程质量的好坏,最终会因为质量问题而付出更多的成本,这样对公司信誉影响十分巨大。工程项目在设计中就会要求工期长短,防止因为工期问题而影响工程质量。在工程实施中,投入成本会随着工期变化而变化,很多建筑公司在可变动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成本的变化,只是盲目的赶工,完成工人员认真负责,将工作落实下来。成本控制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随着整个工期进行记录、计算和归类,反应实际的资金消耗,并且成为下个工作环节的依据。因为,建筑工程是一次性的生产过程,管理成本重点应该放在计划和施工过程中,但是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人员只注重计划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不关心实际的成本,缺乏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导致成本控制问题凸显。

3提高项目管理成本的方案

3.1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实现动态管理

施工企业要想做好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建立和完善定额管理、预算管理、计量及验收等方面的制度,并要健全账目。同时,施工企业特别要制定并不断完善自身内部的施工定额。为确保定额水平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管理机制、施工技术水平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定额,且在实际执行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工,应编制施工图的预算,在施工完成后则要在既定时限内提供准确的、全面的竣工决算。此外,应定期对库存物资、现场材料等予以盘点,以确保据物相符。在成本管理中,要特别重视事前、事中两方面的控制,应将成本控制重心置于主要施工阶段,对成本开展动态化管理,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事中控制中,应重点对施工原材料的使用进行管理。建筑原材料的费用往往占施工总成本的50%到60%,施工单位如要控制好施工成本,必须对原材料使用进行有效管理。具体而言,要做好这几点:(1)正式施工前,项目经理应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测定材料提供的数量进行材料申请;(2)在原材料采购之前,采购部门应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所采购的价格应控制在调研价格之内;(3)在领用原材料过程中,各分项工程都均应有效控制材料使用,应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上,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并要定期进行养护,以降低机械运作成本,对未投入使用的机械要及时请退,确保机械的性能完整。

3.2强化施工质量管控,提高施工质量

为确保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不必要损失,施工企业应创建一套相对完整、合理的质量成本风险监控体系。此外,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不管是在质量投入不足或过剩,均会导致质量成本增加,所以,应积极做好全面化质量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每分项工程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以有效规范施工作业,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施工企业在扩大施工规模同时,需要通过科学管理,充分应用好先进的实用性施工工艺及技术,建立并落实好工序质量签证机制,以保证每道施工工序质量均能符合要求,以免因发生质量事故而使得成本增加。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体系,通过系统理念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全过程及一切质量相关活动予以系统分析、全面控制,并逐步文件化,还应特别重视重质量体系可操作性,及其可否持续、有效的运行。质量预控是对于具体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计划的文件,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对已完成的工程项目可适当应用作业指导书,实施质量预控,确保质量体系得到改进及优化,保证工程质量。

3.3提升依据的操作性,实现有效控制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应贯穿于自投标到竣工验收这一全过程。在项目的投标阶段,应当对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予以科学合理的预估,并将其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项目部在依照预算成本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工作中,应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分析所在地的市场行情及供应环境等信息,以保证目标责任成本及责任预算的可性、合理性及科学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日常施工成本的分析和管控,主要有材料费、人工费以及其他施工费用的管理和控制。项目工程在施工完成后进入结算阶段,在结算前,施工企业和项目部的财务人员应计算各项工程直接成本,然后和预算成本予以对比,以及时掌握是否存在中标额外需业主予以签认的费用。在项目工程成本应中逐步引入成本效益的新思路,施工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时,不但要重视生产成本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其他成本的分析及研究,以强化工程的成本控制依据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4强化人员成本意识,落实成本控制

为有效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应不断推进成本管理教育和培训工作,让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成本效益理念充分体现了项目经理对投入和产出的判断,是项目经理应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在施工中,必须认识到有收益就一定有相应的耗费,而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不适当耗费予以有效控制。现阶段市场需要是低价中标、优秀管理,在项目工程施工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基于市场价格,建立起项目成本和效益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对对各种不当支出予以有效控制。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成本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必须转变意识,重视工程质量控制,制定科学、可行的成本控制标准,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艳霞.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外企业家,2014,8(7):214-216.

[2]阮明越.浅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5(11):655-656.

[3]袁德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管理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7(13):204-205.

[4]吴风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几个问题.山西建筑,2008,34(4):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