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旧县一带找矿远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浙江省桐庐县旧县一带找矿远景浅析

马俊祥王豹王青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浙江杭州30013

摘要:本文从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及化探方面论述了矿区基本情况;通过对区域地球化学成果,并综合物化探资料综合分析了铜、铅锌矿前景及找矿方向。

关键词:找矿前景;化探;综合异常

AnalysisontheprospectofthemineinTongLu,Zhejiang

MaJunxiangWangBao

(seventhgeologicalteamofZhejiangprovinceZhejiangHangzhou310013)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basicsituationoftheminingareafromtheaspectsofregionalgeology,miningstratum,structure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Theprospectsandprospectingdirectionofcopper,leadandzincorewereanalyzedbymeansofcomprehensivegeophysicalprospectingdata.

Keywords:OrefindingprospectGeochemicalexplorationSyntheticanomaly

1.区域地质特征

该地区区域上位于扬子地台钱塘褶皱带华埠-新登拗褶带中断,出露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滨海沉积相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及灰岩、白云岩。侏罗系出露的火山岩占整个矿区面积的三分之一。侏罗系和石炭系接触部位为主要附矿构造。

区域内Cu、Pb、Zn、Mo、Au、Ag异常较多,安仁Ni、Mo异常由寒武系荷塘组石煤引起。

1.1地层

该地区地层较简单,主要出露的地层奥陶系、志留系沉积岩地层,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不整合于志留系之上。

长坞组(O3c)出露于地区南部,下段以砂岩、泥岩互层为主,本段可分成三部:下部以泥岩为主,中部为砂岩、泥岩近于等比组成韵律,上部以砂岩为主的韵律。上段以砖灰色泥岩为主,间夹砂岩、泥岩交互组成的律层。

文昌组(O3w)出露于地区南东部,主要以细砂岩夹粉砂岩、泥岩为主。

唐家坞组(S2t)出露于地区中东部,主要以细砂岩为主,呈青灰色、灰色,主要由陆源碎屑物20%、长石25%、石英35%组成,局部见砂泥岩互层,砂岩厚1.5cm,泥岩厚0.3cm。

西湖组(D3x)出露于地区中部和南东部,出露面积较大,由白色中至厚层状石英砂砾岩组成,间夹灰黑色砂质泥岩、粉砂岩薄层或条带。其中石英砂岩主要由石英组成,石英含量约90%。局部见石英砾石。在矿区南西段石英砂岩中见灰色泥质粉砂岩,岩层中见磁铁矿。

黄尖组(J3h)出露于地区北测,岩性主要为晶玻屑凝灰岩,呈青灰色,灰白色,主要由晶屑、玻屑及火山尘组成。晶屑主要由斜长石及石英组成,粒径0.2-1mm,含量约25-35%。火山尘胶结。

1.2构造

北东向断裂

主要由F1、F2两条断层组成,其中主断层为位于该区北西侧北东向的F1断层,长约3.5千米,宽3-15米,断层走向为北东35-50°,断层北西盘以侏罗统地层为主,南东盘主要是中上志留系、泥盆系,为主要控矿构造。断层内主要由构造角砾、石英及硅质组成,石英无色透明,呈团块状、短柱状,角砾主要由破碎细砂岩组成,硅化强,构造带由硅质胶结。局部裂隙中见褐铁矿充填。

F2断层在细砂岩区域,长4千米,宽2-11米,走向北东,倾向北西,产状320-325°∠70-80°。主要由硅化砂岩及硅质组成。

北西向断裂

主要有F3、F4两条断裂,其中F4为推断断层。F3断层位于该地区中部,宽约1.5米,长度1千米。走向近东西向,切断F1断层。

2、地球化学特征

2.1异常圈定

异常下限值的确定采用逐渐剔除法:①计算全区各元素原始数据的均值(X)和标准偏差(S);②按X1±3S1的条件剔除一批值后获得一个新数据集,再计算此数据集的均值(X2)和标准偏差(S2);③重复第二步,直至无特高值点存在,求出最终数据集的均值(X)和标准偏差(S),则X做为背景平均值,S为标准离差,T(异常下限值)=X(背景平均值)+1.5S(标准离差)求出理论异常下限值。

将原始分析数据按上述方法踢值后,元素数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直方图),计算各元素异常如下表2-1。

注:本计算表内均值、标准离差为踢值后数据计算,TFe含量单位为10-2,其他均为10-6

2.1数据处理

应用Statistica软件对12种元素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如下表2-1:

1-相关系数

图2-1王家矿区元素相关性树状图

从元素谱系图中可以看出Sb、Pb、Sn元素显示较强的相关性。Cu、Zn、Bi、As元素相关性亦一般。其他元素相关性较差。

2.3异常评述

单元素异常均较为平缓,局部有单点高值,浓集中心、分带均不明显;其中Hg、F、TFe、Zn异常较为平缓,未见明显的异常分带和浓集中心;Cu、As、Bi、Sn、Sb、Ag、Pb异常分带一般,均呈北东向展布,面积较小。浓集中心位于阳田山与金家坞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Cu、As、Bi、Sn、Sb、Ag、Pb元素,异常分布区域大致与断层F1走向一致。

按单元素异常分布位置及特征,分析各元素异常区域(除单点异常外)均较为集中,并结合元素相关性分析,圈定综合异常二处(AP-1、AP-2)。

AP-1综合异常位于皂金坞、阳田山一带,由4个异常区组成,异常范围面积较小,走向呈北东向,总面积0.5km2,元素组合为Pb、Sb、Sn(综合异常内各元素异常特征见表3),元素异常区域相对较为集中,但异常强度与分带上存在差异,其中Pb、Sn元素异常分带相对较明显。异常分布区域出露岩性主要为黄尖晶玻屑凝灰岩,西湖组石英砂岩、唐坞组细砂岩,浓集中心贴近F1、F2断层线。异常受构造控制较明显,其中部分异常地表见磁铁矿、褐铁矿化,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结论:

本文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化探成果对该矿区铜铅锌有利成矿区进行指示。根据综合异常图显示,Ag、Pb、Zn、Cu、Sn元素异常范围广。主要集中在构造带位置附近,说明该地区寻找矿体与构造有关。对该地区寻找铜、铅锌、银多金属矿提供了有利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安庆,张永山,陆祖达,张春霖,浙江省金属与非金属成矿,地质出版社。

[2]1970年,浙江省第三地质队,浙江省建德大岩山-桐庐一带铁矿普查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