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

邱世芬

邱世芬(四川省广汉市向阳学校四川德阳6183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9-032-02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新课程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倡对学生给予积极地、鼓励性的评价,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小学数学老师更应该采取肯定、积极、富有激励性的方法评价学生。

心理学家罗什塔尔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实验从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中随机选取了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他们非常有潜能,8个月后,这些孩子都有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对这些孩子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对这些学生经常微笑、点头、肯定,注视,经常称赞这些孩子,可以说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态度促进了学生的转变。这个实验表明教师的赞赏和期望对学生有着多么强烈的影响。有人曾经说过,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赏识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称赞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样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学生真诚的赞美和欣赏,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温暖和阳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激励评价,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激励性评价,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传统的评价模式

新课程评价应该致力于对学生的理解而不是对学生的控制,评价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理解与欣赏的过程。通过评价,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成功与失败,兴奋与焦虑,共同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努力。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意识只停留在考试分数,发言的积极主动,作业书写的工整上,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嘴里也一直唠叨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要利于学生的发展,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传统的教育评价理念,如何真正改革评价方式,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教育主管部门深思的问题,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评价模式,让课堂评价真正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成长的脚步迈得更加轻盈。

二、教师的评价要真情实感、发自内心

人们常说"感觉比语言快十倍"。是的,真感情才是好文章,不要把学生当作只是一个孩子,他们同样也有情感的需要,也能从老师的眼神、语言、动作等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也许教师发自内心的一句"你真行!"就能成就孩子的一生,造就一个天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评价都不能随随便便,应该真诚、中肯发自内心,就像母亲夸赞自己的的孩子,心中充满了爱与关怀,同时评价要适度,恰如其分,不过分夸张。

三、教师的评价要充满智慧,讲究语言机智

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作为它的外在形式的表扬、称赞、激励也必定要讲究艺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学识、经验、和优点不同,教育教学内容、手段不同,要使课堂评价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灵活掌握评价技巧。充满机智的评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性评价避免片面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不能挫败学生的自尊心,应更多的给予鼓励,即使学生是在回答中出现了错误,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可以避免学生的尴尬,还能维护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师充满激情、充满智慧的语言激励下,每一个学生都会全神贯注参与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然而在笔者多年从事教学管理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只在形式上体现,而没有真正领会到激励性评价的实质和精髓,只是一味使用着一些简单的、重复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比谁都能干!等等,长此以往,对每一个学生都千篇一律,让学生没能感觉到自己究竟棒在那里,能干在哪里,聪明在那里,特别是当成绩不理想,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学生不再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怀疑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笔者认为要做到有价值的激励性评价,教师一定多动脑子,多花功夫,评价内容要有根有据,防止语言的苍白乏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作出对每一位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你这次终于与细心交朋友了","你的想法正是老师想要的结果""你的这个发现很重要","你的理解太正确了","这是你的作业吗,今天的字漂亮得连老师都不敢认了","只要肯动脑,就会有新发现"…正是着点点滴滴的评价,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点燃了他们求知、创新、进取的火花。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找准切入点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才是鼓励出来的",激励性评价要有目的,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要找出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要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特别应以学生的智能强项为着眼点,进行理性评价。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评价要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严肃庄重,或热情洋溢。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当然,当他们的思维的确有水平或创新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无论是对优生的褒奖还是对后进生的引导均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刚毅的个性、持久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下,找准切入点的激励性评价,能使小学生把心中的全部能量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抓住他们出现的兴趣点、兴奋点、感怀点、疑问点、变化点,切入后进行激励性评价,使数学之魂牢牢进驻于他们心间,经久不忘。

总之,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是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以一种上帝般的博大胸怀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怀着真挚、深厚的教育之爱,真诚地欣赏、赞美每个学生的成长,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这才是新课程评价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