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打造学校劳技实践活动新特色

/ 3

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打造学校劳技实践活动新特色

向仕恕刘丕华向士豪

——沅陵一中劳技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案例

向仕恕刘丕华向士豪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419600

背景:沅陵一中是始创于1901年的“辰州公立学校”,其前身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辰州郡丞徐珊设立的“虎溪精舍”。据记载,王阳明在正德五年(1510年)自贵州龙场路过辰州,于龙兴寺设坛讲授“致良知”之学月余。三十年后,其弟子徐珊访得其址,并在龙兴寺后院建造道堂,“大集多士,以昌明其学”,是为“虎溪精舍”。“致良知”是王阳明先生穷其一生所创立的学说,“知行合一”则是“致良知”说的基础与核心。“虎溪精舍”的“昌明其学”也就是敷衍阐明恩师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之学。从这种意义上说,“虎溪精舍”很自然地承袭了这一衣钵。岁月沧桑,“知行合一”这一办学思想已渗入了沅陵一中人的血液之中,形成了沅陵一中的办学特色。“知行合一”从道德层面讲,就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高度统一,让师生在道德行为中提高道德意识,升华道德操守。从认知的角度上讲,沅陵一中极力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互结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从辰州公立学堂草创之时提出的“学习即是做人”,到解放初期“书本、笔头、锄头”口号的提出,以及后来教场坪农场、三眼桥农场、仙门林场、碣滩茶场等学农实习基地的开辟,沅陵一中始终自觉地走着一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道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60年沅陵一中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以此为动力,确立了“以社会为背景,以实践为基本途径,以自我教育为主要方式,让学生懂得爱家乡,爱国家,学会做人,做真正的人”的教育工作总体思路,从而更加明确了实践与教育的关系,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而言,无疑是一场挑战。沅陵一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综合实践课程上,充分利用县情、社情,积极建设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平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升学生的素质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因地制宜,完善校外劳动技术实践基地功能设施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部的沅水中游,地处武陵山东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的交汇处,是湖南省西部重要县城,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县境南北袤106.6公里,东西广90.5公里,总面积5852.1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县。县内山水资源丰富,境内现有耕地面积3322千公顷,百姓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地处县城中心的沅陵一中,能否将这一有利的自然优势整合为教育资源呢?我们进行过认真的分析与论证。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材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应是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建构中的有机统一,为此,自然、社会和人也就成了课程的基本来源。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过去我们把课程当做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做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尤其如此。正是基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沅陵一中充分挖掘、整合身边的教育资源,从校情出发,在“山”字上面做文章,确立了“以完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作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破口”的这一教育思路。

沅陵一中教育改革的设想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3月25日,中共沅陵县委常委教育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沅陵一中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决定将原县库区管理局所辖移民培训中心的170亩果木基地划拨给沅陵一中,建立沅陵一中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这一决定,为学校真正实现教育与劳动生产技术相接合,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为了用好用足这一来之不易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对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功能设施进行了认真规划。

充分利用原有地势结构及果木布局,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将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按功能划分出五大区域:户外劳动生产区;户外劳动生活区;户外活动区;室内劳动教育区;室内休息区。学校投资28万元,修建了校外劳动农场办公场所及校外劳动教育公共课堂,投资8万元建起了劳动基地风雨走廊,供学生劳动之余休憩之用;为了给学生校外劳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学校将原有果木进行了修剪与整饬,并按年级划分劳动看护责任区;投资3万元修建师生校外劳动生活食堂与户外学生劳动生活实践灶台,学校新近投资15万元建起了500平米可一次圈养150余头生猪的养猪场,并新辟6500㎡土地作为校外劳动蔬菜基地,通过学校规划整治,现在的校外劳动基地可谓是集劳动生产与生活于一身,融生产实践与劳动教育于一体,既能领略自然造化之美,又能享受劳动快乐的多功能教育场所。

二、与时俱进,策划校外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教育内容

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教育内容的确定关系到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教育功能的达成。为此,学校在结合新时期学生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了如下校外劳动教育内容:

1.劳动知识教育。

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但在学生的教育上多年来却出现了一中奇怪的现象,即农村孩子在内心里极力地疏远农村,因而农村孩子不懂农事、不晓得生产知识在农村学校教育中也就见怪不怪了。我们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前提是人的生存技能,而作为与人相伴终生的生存技能之一便是劳动技能。为此,学校返聘了一批懂生产知识的老教师并要求其在每次学生生产活动之前,结合生产内容,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生产常识,如春播、夏护、秋收等相关常识,而这些常识恰恰是在当今教科书里学不到的内容。

2.生产技能教育。

生产技能教育是我校近年所确定的校本课程内容,也是最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之一。为了上好这门课,学校组织了一批专业教师,编写了《柑橘栽培及嫁接技术》教材,《蝴蝶标本的制作》、《生猪饲养与生猪常见病的防治》也正在起草编写之中。同时,学校聘请了德高望重的县农技师担任我校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生产技能教师,传授生产知识技术并指导学生劳动生产活动。这种劳动技能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立足山区,服务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办学宗旨,同时,也体现了我校“知行合一”这一办学理念。

3.劳动习惯及劳动品德教育。

学校借助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通过学生亲力亲为的劳动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尊重劳动与尊重劳动人民及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教育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课堂教育向课外延伸的有效途径。

4.亲近自然,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亲近自然,与山水对话,不仅能愉悦身心、放飞心情,而且能从自然中得到某种人生的启迪,洗涤心灵,陶冶情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应该是自然反馈给人类最为贵重的礼品。同时在组织的系列亲近自然的活动中,还能凝聚人心,提高班级间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以生为本,构建校外劳动技术基地实践活动新模式

真正的教育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沅陵一中充分利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这一平台,积极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内化型”的活动模式,并在这一模式上开展系列活动,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与情感上的升华。

确立主题——合作实践——相互交流——情意提升

首先,学校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确立了活动主题。

以“观察、了解”为主题的“农场印象”活动;以“参与、体验”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展示、分享”为主题的“合作交流”活动。具体的活动主题,为劳技综合实践活动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在劳技综合实践过程中,规范了活动组织方式。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划定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区域与管理范围,按学生兴趣分组,进行合作。最终以小组活动成果作为考评依据。合作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合作意识以及团队荣誉感。

第三,在劳技综合实践活动中,强调了交流过程。

通过活动交流、学习交流、成果交流、心得交流,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

第四、在劳技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确立了活动的目标。

作为普通高中,开设该课程应与职业学校有所区别。普通高中的劳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我们认为,除了了解掌握一般的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借助活动,释放学生压力,放松心情,增强劳动意识,增进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四、规范管理,实现劳动技术实践活动课程化

1.成立组织机构,加大管理力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的劳动技术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加大该活动的领导力度,并将劳技实践活动纳入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管理体系,成立了由政教处牵头,教务处、教科室、学生会、年级组参与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课程实施规划、组织管理、师资力量配置、学分认定评价等工作。

2.劳技综合实践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

综合劳技实践课已纳入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管理体系。学校制定了《沅陵一中劳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要求教师必须站在课程的高度,认识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改革的精神,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此,学校聘请了校外具有资质的劳技教师,为学校学生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具体负责劳技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工作;组织力量编写了校本教材《果树栽培与管理》;定期组织学生在农场开展劳技实践活动;参观体验以及交流劳动感受与心得、展示劳技活动成果。同时,学校要求教务处、教科室联系各年级组、各班主任,对学生劳技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与结果,从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态度、认知水平、参与度、及成果进行考评,纳入学分管理。学校劳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学生踊跃参与,选修人数达到95%以上。

3.劳技综合实践活动实行班级化管理。

根据校情,我校高中部劳技实践综合实践课,以班级小组合作方式为主,采取集中安排,根据学生兴趣、特长、能力及活动需要,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2016年,我校集中开展两次劳技实践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达4400余人次。基于课程目标、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实践主题活动。目前,劳技综合实践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了解和体验,从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沅陵一中劳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与肯定。

沅陵一中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化、活动化、课程化,已成为了我校劳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亮点。

1998年沅陵一中荣获“湖南省中学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怀化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技术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校长做了典型发言。劳动技术实践活动分别被《新华社》、《中新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