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引领学生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中漫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巧妙引领学生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中漫步

赵凤

赵凤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

摘要:审视发现,在图形教学中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有所缺失。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是什么,这引发了我的探索之路。在教学中要巧妙引领学生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中漫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图形教学空间观念巧妙漫步

一、审视:图形概念教学中空间观念的缺失

在图形概念教学中,有的老师不重视直观的操作,这样不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特征的体验和理解、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也有的老师不重视抽象的分析,缺少从直观到抽象聚类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替代的行为较多。还有的老师不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没有深刻地钻研、挖掘图形教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丰富的育人价值。更有一些老师不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没有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发觉: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关键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小学生思维活动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图形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进行教学,首先呈现的材料要容易为学生认知和理解,比如直观性很强的实物和图形;其次要把学习建立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的特征,这样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探索:巧妙引领学生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中漫步

1.巧妙操作学习材料,漫步在面和线之间。在教学“线段的长度”一课时,引导学生形成线段的概念:首先摸实物,摸一摸长方体盒子、数学书封面、课桌面上边。然后摸平面图形,让学生拿出用彩色卡纸做的三角形、四边形等,摸一摸每条边。接下来聚类分析:这些边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指出:把这样直直的、都有两端的边画下来就是线段。这样由面到线,由直观到抽象,由二维到一维,巧妙合理地呈现并操作学习材料,学生认识线段的过程显得自然、水到渠成。

2.巧妙梳理图形特征,漫步在物和形之间。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然后多媒体呈现一组含有三角形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每幅图上找三角形;再用课件演示把三角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照样子画一画三角形;接下来让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动手创造三角形。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找三角形的活动中再现已经形成的三角形表象,并获得丰富的对三角形特征的感知,在画三角形的操作中把头脑中三角形的表象外显出来,并逐步抽象出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的特征,在创造三角形的活动中进一步形成三角形的空间观念。这样漫步在物和形之间,巧妙梳理了三角形的特征,建立起三角形的空间观念。

3.巧妙渗透数学思想,漫步在少和多之间。以往在面积概念教学中,会让学生观察黑板的表面、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就给出定义:物体某个面的大小叫作面积。学生简单记忆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比较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概念的丰富内涵、形成对概念内涵的清晰认识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无数个点累积成线段,无数条线段累积在一起又成了面,感知“面”是怎么来的、其基本的要素构成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到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一个累积的过程,巧妙地渗透了丰富的数学思想。

4.巧妙发挥学生想象,漫步在情和理之间。在教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一课时,之前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线段,但是还不能说出“有限长”这个特征。教学时用激光笔投影在墙壁上,学生观察发现,这条光线是直直的,发光的灯泡和墙壁上的亮点可以看成是两个端点,这条线段的长度能测量出来。配合操作,提问:“离墙壁远一点,还能测量出来吗?”自然引出了线段是有限长的特征。把激光笔投影到窗外,追问:“如果没有阻挡,一直射向远方,还能找到另一个端点吗?”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到射线是无限长的。这样在教学中巧妙使用激光笔,不仅引出了线段有限长的特征,在教学射线的特征时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再比如在教学“认识公顷”一课时,出示学校的长方形操场图,提问:根据平时的观察,你能说出操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让学生先估一估,然后出示操场的长、宽,让学生算出操场的面积。接着让学生估算:大约多少个操场的面积有1公顷?认识公顷相对于认识其它面积单位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只能通过推算甚至机械识记来学习,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但是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生活经验被逐步唤醒,思维之弦正被拨动,想象的翅膀正在展开,漫步在景和情之间的同时,积极构建着自己对1公顷概念的理解,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紧扣教学内容,形式活泼,不仅活跃了气氛,同进可以使教学显露生气、洋溢情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完整的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2]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5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