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异出发达到缩小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从差异出发达到缩小差异

唐兰萍

唐兰萍(靖江市斜桥中学,江苏泰州214500)

所谓的163,即10%的学优生、60%的中等生、10%的学潜生建立互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助小组一般4~9人为一组,根据学生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差异,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构建,目的是从差异出发达到缩小(甚至消灭)差异。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自然教育理论中强调,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还要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

163策略,就是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以“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掌握教学”等理论为指导,依据平行影响原则,追求分组互助,给学生营造合作,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应程度的提升。

对于学生构成,可以整体分为学优生、学常生、学潜生三种类型,而以学常生为主体。学生层次的划分,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机械分类,而应根据学生的成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尤其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确定学生所处的层次。

1.学优生———较强能力型。学生智力因素超过同龄甚至比他的大几岁的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好,对学习的兴趣,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和自学能力都较强、视野开阔,能将学到的基本原理“迁移”到各种作业题中,为数不多,约占我校学生总数的10%。

2.学常生———中常能力型。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有些人有些小聪明,但学习不大专心与勤奋,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约占我校学生总数的60%。

3.学潜生———低常能力型。智力因素正常,但非智力因素较低,人数多于学优生,约占我校学生总数的30%。学生基本情况可图示如下:

在教学实施中,从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差异性、思维特点的互补性和性格相融的亲和性出发,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相互配合,各司其责,共同提高。

一是充当带领、组织角色的学优生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角色,不能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另两类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因为合作学习的本质特点在于“分工”与“协作”。作为带领、组织者的学优生要有任务分工意识,要依据问题的难易和组员的特点,把学习内容分配给不同的组员。对难点问题或彼此间有争执而难以统一的问题,学优生应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力争在讨论中获得突破,实现共同提高。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上则以学常生的发言为主体,引领全组学生深刻理解。对学潜生尤其要给予倾斜,优先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考。

在轻松安逸的课堂氛围之下,学生会学会过度依赖集体,也不会去想提出什么问题来。当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退化的同时,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因为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如果没有被真正激活的话,自主就会变成自流,对文本的研读实际上被削弱了,缺乏对文本真正的深层探究和碰撞,往往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163能使每个学生对总的目标达成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从而避免了个别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同时分工有助于集思广

益,促进目标的快速达成。学潜生能够从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方面逐渐被“牵着过河”,步“进得来、学得进,听得懂、留得住”;学常生能够从改进学法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而学优生也能在与学潜生、学常生的交流互动中,激发自己对知识的深刻全面的理解,这样所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能动性、探究性不断得到张扬、发展、提升,而在这一个个具体的学习过程的循环往复不断推进中,各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全体学生都能在关注学有所得,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小组合作互动之前的独立思考比后面的合作交流更重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感知形象、体验情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教学中不能出现问题情境刚呈现,教师就宣布开始小组讨论,而不留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的情况,那么组员尤其是学潜生就不能完成自己的“角色”,承担不了“职责”,容易出现学优生“一言堂”而其他学生坐冷板凳,或者交流偏离互助共进的方向的情况。那样未深刻理解实质而单纯追求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品的合作,只会流于形式,也是违背163教学策略宗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