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教工作中的儿童性格养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浅谈幼教工作中的儿童性格养成

武洁

武洁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勤街幼儿园730030;田刚余甘肃省兰州城市学院730070

摘要: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的学龄前儿童呈现出了新的性格特征。本文在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环境氛围营造、榜样作用发挥、生活习惯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儿童性格养成的思考。

关键词:幼教工作性格养成

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多种多样,比如:人们常说的性格内向还是外向,自信还是自卑;对生活的态度积极还是消极,阳光还是阴暗;在情绪方面是乐观还是悲观,开朗还是抑郁;在意志方面是勇敢还是怯懦,自制还是放纵等等。因此,性格的培养和塑造就成为新时期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新时期儿童性格特征分析

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告诉我,世界上不存在性格完美的孩子。不同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对周围的人与事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各有不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种性格。

1.好奇求知、探索创新的同时缺乏韧性和毅力

在孩子的眼睛里万物都是新奇的、充满了吸引力,周围环境任何一点变化对于大人来说司空见惯,但对于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儿童却是无比新奇的,他们会提出许多问题,并且是一个接一个、不厌其烦的。

2.善于表现、彰显个性的同时缺乏合作和包容

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国人也越来越注重彰显个性表现自我。特别是近几年,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已是80后的后代,突破传统的育儿理念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影响下,个性突出而且毫不掩饰。

3.活泼开朗、敏锐感知的同时缺乏感恩和关爱

幼儿园纲要中把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内容,因为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活泼开朗、思想敏锐的孩子整体状态是朝气蓬勃的,能够主动与人交往,对周围的事态度积极,各种感知也十分敏锐。

4.安静专注、群体自信的同时缺乏独立和勇敢

《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只有静下心来,你才能够思考,只有思考了,你才能有心得,有了心得你才能够进步。这一点在幼儿园每个班的孩子中都显而易见。

二、幼教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1.环境建设先行,突出“和谐”主题,培养儿童健康心智

孩子的性格是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交替形成的。一个合理的教育可以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很重要。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早期生活的中心,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家庭中的“磁场”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和谐地交流思想,相互讨论工作和学习等正面、健康内容,都会对幼儿良好性格形成起作用。

日常用具——为幼儿创建自己的“小场”也是十分必要的。即书桌、收纳柜、小黑板、表扬栏、动植物角,这些辅助用具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直观学习、积极进取、培养爱心、善于观察、总结经验等良好性格,都是良好性格养成的重要手段。

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是孩子性格养成的一个大环境。社区的文化生活氛围是怎样的,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影响就是怎样的。因此,社区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尽可能好的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社区环境。

2.榜样示范主导,发挥“表率”作用,培养儿童坚韧品质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儿童的眼睛是一架照相机和摄相机,它记录并折射父母的行为性格,父母的点点滴滴的言行都会从孩子身上找出影子或痕迹。因此,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需要榜样的引导,良好的亲子关系。

3.规律生活助力,培养儿童良好习惯

孩子生活方式是否系统化、正式化对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孩子一天的生活应该是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如果孩子的生活长期系统化、定型化,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就会形成一个定性,而这种定性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在这方面为幼儿提供了科学、系统、严谨、规律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计划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计划。幼儿入园后,在教师各项活动的组织中,逐渐适应幼儿园作息时间,并严格要求幼儿遵守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规律,在养成过程中做到能够有良好的常规。

好的性格是从行动开始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抓住幼儿生理特点的黄金期,与家庭教育配合、协作,制定可实施的系统性格养成教育方案,按计划内容进行性格养成教育。家园一起行动,真正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实施幼儿性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