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白永经

白永经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王矿中学730917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必须解决的核心性课题。本文从备课、讲课、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改革备课讲课课件制作学生参与教学艺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本文仅就如何改革历史的教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教师备课时,一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二要备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三要备教材,即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要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密切地与教师相合作。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会促使学生去学习、去探索。而调动学生的广度又是区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应试教育只注重调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目前教学看,在课堂上满堂灌、唱独角戏的的确不多了,但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老师仍是束手无策。如何抓好调动学生的广度,面向全体学生,除了思想认识上要切实转轨外,还要有一个方法问题。要想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如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各类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把转化差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努力发展自己,使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较大收获,这才尽到了我们老师有应尽之责。

三、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制作HTV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学科中的许多章节的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MTV)的做法,把每一节的内容制成历史电视。我们姑且把它叫做HTV。虽然现在有许多有关历史的电视剧,但由于这些电视剧中情节虚实混杂,不仅学生无法辨,就是专家也不可能去考证这些情节的虚实。加之这些电视剧太长,不太适合学生。内容也不太全面。因此依靠这些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制作教学用的HTV,必须是短小精罕型的。也就是说,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和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内容不宜过多,以教材所述为主,不宜过多发挥;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节课以半个小时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同时教师也做适当的归纳和分析。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中“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等都可制作成HTV。这样学生对事情的经过就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历史知识的再现都是很有益的。

四、教师应注重教学艺术的提升

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学艺术性差,效果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就象我们看电视一样,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把角本读给人听,印象一般不会深刻,如果通过名角及所有演员配合,就会给人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

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比如大家熟悉的赵本山、倪萍等。相反若是平淡无力,或是结结巴巴,或嗡声嗡气、语无伦次……不仅印象不深,有时还会成了催眠曲,甚至是厌烦的噪音。从神态讲,有的声情并茂,神态感人;有的表情木然,呆若木鸡。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具体教学的合理归纳,清晰概括,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五、应给学生搭建好展示个性的平台

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而能力又是在训练中形成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有体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参与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能力的训练。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不要问“是什么”。加强能力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努力,自己浅见的片面之处,请同行们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