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互化•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内化•互化•活化

方长东

河南西峡县城区四小方长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是一个个有个性的人。学生要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就必须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只有融化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转化为他们自觉的意识和行为才算落实到位。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实施“内化•互化•活化”教学就非常有利于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参与中“内化”

“内化”过程是一个学生内部的渐进发展过程,是一种吸收和转化的心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完成,通俗的说法:就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的内因起作用。所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内化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成败之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7加几”时,教师大胆摒弃“凑十法”的准备题,并隐去了“7+6”图例中暗示“凑十法”的框线图。同时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独立思考。结果对于“7+6=13”探索出多种解题的策略: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推理法(如6+6=12,6比7少1,所以7+6=13)。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注重合作研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化”

创新不仅需要独立思考,还需要相互沟通;创新不仅需要竞争,敢于异化,还需要合作攻关;创新不仅需要自我内化,还需要伙伴交往,在交往中受到启发,在生命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必须营造成一个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环境,因此创新离不开“互化”。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的梯形纸片,然后分组活动:“如何来求这些不同梯形的面积?”学生热烈讨论起来,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把我们不会进行面积计算的图形转化成了我们会进行面积计算的图形,那么推导梯形面积公式也应该能用这种方法。老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证实一下。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他们热烈讨论,群策群力,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小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有的小组沿着梯形的对角线把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还有的小组先把上底与下底对折,然后沿着折痕剪成两个梯形,最后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这样的学习探索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时时处处迸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活化”

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还有这样一段阐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从中看出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的内化、互化、活化是教学过程中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的三个方面。可以这样说,内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互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活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终目的。实施“内化•互化•活化”教学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