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探析

李莹

武汉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摘要: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社会飞速发展的劳动力需求,高校不断的扩招导致高校应届毕业人数持续走高,毕业季大量人才同时涌入就业市场,面对这种严峻现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复杂变化。如何对大学生心理进行有效指导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有效评估是高校的教育以及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详细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普遍心理状态及成因,为大学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效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是应届生个人的职业追求问题,更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新态势下的社会问题,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由此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就不仅仅是督促学习和生活指导这么简单,他们更是大学生思想层面和心理层面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所以大学辅导员要在积极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为学生灌输正确的三观,在全面把握当前就业形势的情况下为大学生做好正确的引导,在思想引导的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才能保证教育的实用价值、实践价值和竞争价值,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是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当今大学身就业心理表现

1.1缺乏自我认知、眼高手低

部分大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都没有清晰地自我价值判断,不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没有全面的自我认知和准确地自我评价,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不了解自己究竟是何什么样的职业,由此错失很多机遇;部分学生眼高手低,自认为名校毕业或者专业知名度高就好高骛远,往往希望找到付出少薪资待遇高的好职业,不尊重提供职位的私企或个体行业,这种理想化的就业心理是很难通过社会的考验找到满意的职位的。

1.2错误价值导向、虚荣攀比

大学期间,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意识形态虽然逐渐完善和成熟,但容易会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存在从众心理。缺经验,独立性较差,不能准确进行自我分析、评估,在择业时,不顾自我主观条件客观实际的距离,缺乏自我分析;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拿他人的择业标准衡量自己,“面子”理论表现尤为突出。

1.3自由心理主导、过度依赖

当前时期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丰富的生活资源,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一味地溺爱,使得这类学生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思想散漫不积极,因此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往往想要依赖家人的安排,或者安于现状,有则用、无则等,对于就业选择自由不主动的态度。

1.4缺乏竞争意识、孤僻逃避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总是自卑或自我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这个时候会选择继续留在学校考验深造,规避就业风险,或者安于现状,盲目选择一些与自己专业不符或者能力要求很低的职业,只担心眼前的经济来源,没有长远的计划。自我打造舒适区安于现状,逃避现实。

1.5创新意识薄弱、能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候到传统观念、社会价值导向、社会大环境和高校课程安排等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丢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在面向社会择业时往往选择稳定的职位、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传统意识下的职位,不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技术职位,这也是一种变相的逃避。

2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探析

2.1加强就业引导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四年的指导工作中,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要利用一切学校资源,从大一开始就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就业引导,分年级分专业的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因地制宜进行就业引导。大一时,及时提醒学生们进行学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未来的就业目标,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培养自我认知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大二大三时,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就业市场现状,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需求,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能力所及调整和细化职业目标;大四学年,辅导员应全面掌握市场就业形势、国家最新就业政策,争取掌握所有负责学生当前就业心理状态,及时提出纠正和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和招聘会,在此过程中达到最终的职业目标确定和全面的就业认知以及积极的就业心理,直面挑战,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2加强心理指导

高校辅导员也应在深刻认识职业责任的同时全面提高职业素养,涉猎包含教育、心理、社会等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为全面的、专业的就业指导。学校要加强对于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能力培训、和心理健康培训,形成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团体或组织,名曲为各自的分工范围,提高就业指导效率、才能帮助大学生着重培养就业技能的同时为学会说呢过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就业。这种心理教育可以采取课堂多媒体展示或者课下谈心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指导效果,确保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2.3加强能力培养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职业技能培养,不断学习,提升就业规划能力,才能从根本把握就业前景,给与学生最准确的帮助;其次学校和辅导员要投入较多的经历组建自己的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找到自身优缺点并加以调整,使学生以最饱满的最完美的状态走向社会;最后,辅导员要整合资源,用最全面的就业信息和以往就业指导经验帮助大学生迅速找到就业切入点,迎合市场需求,同时辅导员也可以积极向就业单位推荐合适的大学生,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就业。

2.4加强多方配合

辅导员在校教育要利用高校作平台,融合社会心理教育资源和家庭心理辅导帮助,全方位帮助大学生迅速自我价值定位和目标定位;学校要积极把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平台,增设就业心理指导任务,鼓励学生直面自己优缺点、扬长避短。同时还要优化课程指导,顺应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要积极完善就业体制,为学校提供安全健康的就业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辅导员要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增强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解决。多方配合引导大学生明确自我认知和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对于自我的管理,直面职场挑战。

3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要明确职业身份和职业观念,时刻把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将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摆脱不良就业心理,实现准确地职业定位。

参考文献:

[1]赵丽.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的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

[2]张丽娜,周芳道.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