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游戏,丰富幼儿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巧用游戏,丰富幼儿生活

张宁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幼儿园737200

摘要: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良好成长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游戏有助于幼儿本真生活方式的实现,成就幼儿的幸福生活。教师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善于发现生活与游戏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生活

近年来,幼儿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人们深刻地意识到,优质的幼儿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幼儿的天性是玩乐,因此,游戏是最适合也是最受欢迎的教育模式,旨在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进而幸福地生活。

一、游戏教学,丰富生活

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在每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幼儿一般都是投入极大的热情来完成的。在这样的游戏背景下,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例如,在制作泡泡水的课程当中,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够非常有兴趣地端来水盆,在里面倒入水,并将一定比例的制泡剂倒入水中。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是非常期待成功制作泡泡的。一旦泡泡的制作达到了预期效果,他们会喜出望外,赞赏自己的技术,也会和周围的同学以及家长、老师分享他们的喜悦之情。这种愉悦的情绪对于幼儿来说是重要的,积极乐观的心理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游戏活动的交互性特点,使幼儿的思维跟着老师不断转动,因此老师要考虑游戏的时间、游戏的难易程度等各方面的细节。幼儿在此阶段的学习压力是很小的,最重要的是一种性格的培养。在有趣的游戏活动当中,渐渐发挥幼儿良好的性格特点,为以后步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基于生活经验,开展主题游戏活动

高质量的游戏势必建立在幼儿丰富的认知经验上,而认知经验很多来源于幼儿生活,因此,生活经验决定了游戏内容的选择和设置,并在游戏中延伸。在游戏中,幼儿学会感受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想法,在同伴影响、教师引导中,重建、再生经验,提高能力。如,我们开展的有关数字主题的游戏,孩子们通过寻找、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生活中出现的数字,有公交车、电影院座位、门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在班级的区域中,他们还用数字来命名区域的地址。如,我们班级是牛牛班,建构区成了牛牛路一号,角色区成了牛牛路二号,益智区成为牛牛路三号,这些门牌和路名都是幼儿对生活真实反映,又是一种突破创新。

三、调查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必备品,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着游戏的质量。追溯幼儿游戏的本质,最合适的材料就是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在考虑材料的预设性之外,还应该考虑拓展性。在支持幼儿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充分、创造性地利用材料。在开展游戏之前,我们会进行一次调研,为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提升游戏质量,我们预设的材料是事先准备的,包括成品、半成品和百宝箱。成品由幼儿、家长、教师制作的。半成品是教师提供的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如剪刀、纸、绳子等。百宝箱有两到三个,放塑料制品、纸制品、其它。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寻找替代物或制作物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经验,完成幼儿游戏指导

游戏指导支持幼儿游戏水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观察是一项重要的本领,但是,这种观察不是盲目的,教师应该在不干扰幼儿游戏的情况下,观察游戏活动的进展。教师的观察方向可以从幼儿关系、游戏规则、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入手。《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是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

五、科学评价,支持幼儿游戏发展

幼儿能力的高低,决定幼儿游戏能力的差异。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评价要求要高,请他说说遇到困难时,是怎么解决的。比如“顾客点的实物没有,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对能力弱的幼儿,适当降低要求,让他多谈谈亲身的经历,比如“今天遇到了哪些高兴的事情”,或者“今天玩了哪些地方?他们是如何接待你的?”等等。让他们在不同要求的评价中体验游戏的快乐,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评价。评价主体不同,我们通常会用到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三种形式可以互相结合,也有侧重,比如小班侧重教师评价,中班侧重自我评价,大班侧重同伴评价。做好角色游戏评价,必须要仔细观察幼儿游戏,要切合幼儿实际。同时,要做好游戏评价,在讲评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各种情况,通过讲评使幼儿对人、对物、对事、对生活,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态度。同时,对幼儿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总之,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作用,探索生活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游戏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静幼儿游戏:回归自然与回归生活[J].当代教育文化,2013,(02)。

[5]李惠敏浅谈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J].当代教研论丛,2014,(9)。

[3]黄爽浅谈幼儿游戏回归自然与回归生活[J].北方文学旬刊,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