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心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心得

甘玉珍

甘玉珍(湟中县西堡镇羊圈学校青海湟中811600)

【摘要】自课改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但具体如何实施却没有定论。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大改变了农村孩子只读书本不注重生活的偏狭的语文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们树立了大语文观。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育;综合性学

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也相对陈旧,学生缺乏系统的语文能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对较差。这对学生进入中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一定消极影响。经济的落后,造成了学习资源的贫乏,这给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展开带来了极大的障碍。我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家里既没有书籍,更没有报刊、杂志,学生接受的只是课本上单一的知识,而对祖国的过去、未来发展知之甚少,对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更是了解不多,所以开展活动带来了不利因素。

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展开,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因此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积累与深入探究,我觉得要提高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才能对教材中所安排的学习活动课程进行删减与补充,才能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活动计划。如在七年级上期教材中安排有一次“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活动,农村中学比较缺乏相关的科技资料,缺少相关的信息,也难于从工具书与网上查找相关的详细资料,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动效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改选用学生熟知的课题来开展活动,如开展“讲述与月亮有关的生活趣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2.引导学生走近自然,了解自然

农村学生的眼里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精彩纷呈的歌舞,没有变幻莫测的现代背景,但他们却拥有一个比城市学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那里有高山,有流水,有花草树木,有鸟兽虫鱼,有自然的天籁,有无穷的奥秘,更有丰富无比的人文景观。这个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农村教师要善待这份资源,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摄取语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开展了一系列诸如“家乡的魅力”、“我身边的错别字”等一系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得到实践参与而兴致极高,他们观察细致,讲述生动,交流也精彩纷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3.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结合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生活的感悟也同样厚实的。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具有乡土特色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往往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

记得我上完《端午的鸭蛋》一文后,结合课文我指导学生开展了这样一次语文活动——了解一下家乡的端午节是怎样过得,家乡还有哪些有特色的节日。这次活动,不仅培养了相互交流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也让学生了解到了一些家乡习俗的起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在《民俗调查》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以“二月二”为活动话题,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生活,了解家乡的民俗特色。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原来那些我们司空见惯了农村娱乐形式,就是一种文化形式的体现,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他们的调查交流活动中,我发现他们搜集的内容非常丰富,尽管他们的文笔有些幼稚,但情感的投入很真诚。

总之,在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决不能迷信于教材,把教学活动凌驾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上,为单纯地完成教材制定的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使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漂亮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从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