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班重度弱智学生教育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1

培智班重度弱智学生教育探究

周春雨

周春雨山东省栖霞市特殊教育学校265300

一、重视语言表达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中语言障碍的出现是相当高的,这种语言障碍的普遍性使儿童的思维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大减少了他们与人沟通的机会,成为参与落后儿童教育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言表达训练,最主要的内容是综合沟通能力(包括语言理解和应答)。

重度弱智儿童的语言表达训练由其总的教育目标和语言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就是重度弱智儿童总的教育目标是在尽可能少的监护下进行自我生活料理。

2.实用性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可供选择的语言训练内容举不胜举,即根据儿童的生活需要和实际能力的需要选择内容。

3、反复训练原则。

重度弱智儿童由于感知能力的极度缺陷,在语言表达训练过程中也必须遵循反复训练这一原则,不断强化、巩固才能逐步形成语言表达技能。

重度弱智儿童语言表达训练必须贯穿语言沟通训练的始终,在遵循以上三方面原则的前提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训练:

1.加强概念的建立、理解。

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词汇,儿童对于词汇的理解主要是借助概念的多寡而得来。重度弱智儿童由于学习的自我意识水平低下,主动探求事物的意识差,感知范围狭窄,使得儿童获得概念的机会大量减少,相应地贮存于大脑中的词汇变得极为有限,从而给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基础阶段要加强概念的建立,尽可能多地积累词汇。

如“酸、甜”这一对比概念,正常儿童通过自身经验会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而重度弱智儿童即使对“酸、甜”有过感受,却并未建立概念,需要专门指导。这就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利用自然情境和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来帮助儿童建立概念。

2.日常用语训练。

儿童在掌握了一定的概念后,要加强环境中的日常对话训练。人们学习和动用语言总是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重度弱智儿童来说引导他们理解一定的语言、培养一定的语言对话能力是很重要的。

语言对话可以从简到繁依次进行,如: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同学早,老师早。再到较为复杂的用句对话,如:你拿水杯干什么?我拿水杯喝水。

一个简单的句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学生理解,这时,训练者往往心切,不仅不断重复句子,而且不断重复答句,结果令重度弱智儿童学习更加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创设适当的语言训练情境,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二、重视劳动和生活技能的训练

结合语言训练,可交替进行重度弱智儿童的劳动生活技能训练,也可单训,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把握。

劳动和生活,是重度弱智儿童必须训练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劳动和生活训练过程不仅能提高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对他们形成积极的劳动和生活态度、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教会学生刷牙、叠被褥等。要采取以重度弱智儿童生活为中心,开发重度弱智儿童智能潜力,促进重度弱智儿童整体发展和积极适应的教育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生活性原则。

即让学生实际参与丰富的劳动、生活活动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

2.针对性原则。

要针对重度弱智儿童的不同情况和发展水平来设置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对个别儿童要有针对性的补偿教育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3.情趣性原则。

组织劳动和生活活动时,教育内容和方式要切合实际、重度弱智儿童的心理需要和特点,使活动充满情趣,让重度弱智儿童乐于参与。

4.成功性原则。

组织劳动生活教育过程的每一个阶段,要让学生都有明确和适合自己的努力目标,并鼓励指导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5.整体性原则。

要把学生看作一个能动的有认识情感行为能力的整体。实际教育活动内容中,要把各种教育因素有机地综合起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由于劳动和生活技能教育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基本性特点,既符合重度弱智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又符合重度弱智儿童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自理能力的要求,因此,加强重度弱智儿童劳动和生活技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是当前重度弱智儿童教育研究的趋势。

重度弱智儿童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首先应从发展训练学生语言入手,重视劳动、生活技能训练教育,挖掘学生存在的潜能,发展他们残存的智力水平,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自食其力、残而不废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