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中职音乐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音乐中的运用

李玉婷

——以《流行音乐鉴赏与实践》为例

◆李玉婷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公共基础教学部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中职音乐教育对于实施美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着力提高中职音乐教学质量,在选修课《流行音乐鉴赏与实践》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很具成效,让音乐课堂充满快乐、新鲜有趣,激起了学生想唱就唱的体验;拓展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灵活有效;教学评价开放平等,教学充满人性。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愿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在音乐熏陶中素养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中职音乐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人性化开放平等

音乐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实施美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按照常规教学,教师讲,或者只是让学生唱,学生会索然无味,本是充满灵气、快乐的音乐课会变成烦闷的课,教学效果不佳。应如何打破僵局,让学生沉醉音乐课堂、徜徉音乐的海洋,提高学生素养呢?笔者在选修课《流行音乐鉴赏与实践》的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一、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这种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法在《流行音乐鉴赏与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从学生实际和教师情况进行分析,有以下几个特征:

1.学校选修课《流行音乐鉴赏与实践》在二年级开设,学生来自汽修专业的不同班级,由于汽修学生有专业模块课的冲突,因此每周上课出勤率只有90%,课堂凝聚力远不如一般行政班级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参与度不高,按照一贯的教学模式上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2.流行歌曲每个中职学生都有接触,他们不陌生,许多也较有见解。他们对理论不甚了解,但哼唱几句几乎都是可以的。要尽量创造平台给他们展示自己,而不是听。所以急切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3.中职学生课外时间相对充裕,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都对音乐感兴趣,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发展与相关偶像的信息,经常在课余时间利用手机音乐应用程序收听音乐、观看视频、练习唱歌。

4.师生都能熟练运用手机音乐应用程序制作音频或视频,能熟练使用网络交流工具,具备在线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5.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学生也每人都有一部手机,能够上网。

三、任务驱动法的运用成效分析

结合以上任务驱动法的特征及中职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笔者在《流行音乐鉴赏与实践》中进行了“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全员参与,乐在其中,教学效果明显。具体成效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老师会筛选近期热门的、高质量的歌唱竟演节目如《歌手》《中国好声音》《梦想新歌声》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境中发生;再引导学生对节目中歌手的演唱方法、风格特点、歌曲的改编与现场配乐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任务,驱动学生探索学习。在创设情境后确定学习任务,发布作业,形式新颖,符合中职学生喜爱追随潮流的心理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手机通过互联网建立班级学习微信群,用于提交作业和师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从简单的流行歌曲开始,明确每周的学习目标,即学唱一首歌曲,教师先录制好一个音频小样,要求学生先上网查找该歌曲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再模拟教师的音频小样自主学习、练唱,最后通过手机软件“唱吧”和“全民K歌”进行个人音频录制,把个人作品发布在微信学习群中。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求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整合,精选每周重点难点,进行微音频制作。这一系列的备课工作量并不比传统授课少,虽辛苦,但能取得比传统授课更好的效果。学生们热衷于流行音乐,热衷于展示自我,同时也对新鲜的互联网音频录制程序感兴趣,每周录制音频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而有趣的体验。

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学灵活有效。

(1)学生学会歌曲后自主进行录制,制作过程中如发现自己存在不足,便能通过微信与老师交流,如气息运用、如何换气、节拍、音调等演唱技巧,及时调整、修改或进行二次录制。全班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演唱成品作业发布在微信学习群上。

老师随时跟进,在线辅导,监控学习进程;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线学习,对不懂的问题能反复查看,也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在课堂上,老师播放学习任务原版视频,学生鉴赏、发起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本周任务歌曲的技巧要点。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老师给予讲解、示范,学生反复模拟、练习,再鼓励学生以个人、小组形式上台演唱,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以全班合唱的形式结束本周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利用任务驱动实现了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他们能随时随地进行流行音乐欣赏,自主把握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拓展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的教学不再仅限于课堂上,而是能深入跟进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及时解答疑惑,对个别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使教学更具人性化、更灵活、更有效果。

4.教学评价开放平等,教学充满人性。在任务驱动法的音乐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即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采用了开放平等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快乐、成功的喜悦,体现教育的个性化。

总之,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了学生身边的“教练”;学生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知识、获取帮助;学生与老师能走出课堂,在学习群上发表、讨论、解疑,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享受音乐,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生活充实,能够感受美、发现美,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杜慧勇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学术期刊,科教文汇,2008。

[2]王先静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时代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