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2
/ 3

摘 要:文章运用 ESP 教学理论,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提出了高职英语应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的看法,并就高职英语的目标定位、教材建设、教学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ESP 教学;高职英语;需求分析

一、引言
根据英国文化委员会进行的一项名为English 2000的大型调查,21世纪英语教学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根本的变化是“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刘润清1996)。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高校所培养出的单一外语专业或单一技能型的人才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英语教改最高的呼声之一是要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ESP教学理论及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顾名思义,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它有别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设计、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报刊英语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ESP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著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研究ESP的人就越来越多,出现了一大批论文和专著。Stevens (1988) 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四个区别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 句法、词汇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将语言教育与学习者需求结合起来是ESP 的灵魂和精髓,是 ESP 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ESP大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ESP教学从上世纪60 年代始,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即语域分析阶段、话语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和目前方兴未艾的以学习为中心阶段。语域(register)分析阶段主要基于 Halliday 的语域学说,着重研究某一领域(field)的语言特点以及与其它语域的差异,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它重点突出了学生在各自专业学习和将来工作中的常用语言的教学;话语(discourse)分析阶段或语篇分析阶段则超越了词法和句法而研究语言篇章结构,将语言形式与意义联系起来,把语言应用而非语言用法作为选材标准,探讨如何给出意义,如何进行描述、认证、说明,如何准确、简洁地表达意义等;目标情景分析阶段,着重于分析将来使用英语的场景以及此背景下的交际内容、方式、途径及其语言特点,即将语言分析与学习者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结合起来;技能分析阶段从语言的表层分析转向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更深层次,认为思维过程与功能意念和交际法相关;学习为中心阶段,探讨如何高效地学习语言,关注的焦点由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以期将语言的运用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高职英语开展ESP教学的理据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基本上是把它定位在本科的低层次上。高职英语所开设的课程和选择的教材既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又无法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专业英语课教学基本上是由普通英语老师来担任,缺乏教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英语教学大多沿袭了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主,以通过等级考试为目标,没有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导致英语教学与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想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与实用能力有着很大的差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既达不到本科的英语水平,又没有掌握工作中必要的英语知识和能力,因此,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ESP代表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完美结合,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转折,即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从通过学习语言本身过渡到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语言。高职英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英语教育,旨在训练其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对各种涉外局面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所学专业应该是密切相关的,且与学习者将来职业环境下的英语交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普通英语教学已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再根据ESP原则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就可以较快地获得专业交际能力,使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达到行为的水平,而不只是停留在认知的水平。因此,改革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进一步落实“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要求,重点突出 ESP 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文化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1、ESP需求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方法  
ESP目标的设置源于对学习者需求的分析即目标岗位的需求与学习需求。ESP的方向是培养能够在特定的职业范围使用英语的专门人才。教学中十分注重学习者的使用目的:学生不是为语言目的而学习语言,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而我国高职的英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范围内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强调职业或行业所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重在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英语使用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ESP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
ESP需求分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其精髓在于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能为高职英语学习者高效地获取职业或专业所要求的语言交流形式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所以适合高职学生的客观实际。
2、ESP课程设计——理想的高职英语教材开发模式
加强教材建设是实施教学计划的有力措施。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是培养能力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素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任何教材都必须针对不同的读者编出不同的内容。高职院校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选用的大部分教材偏重知识的介绍,对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与高职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得不够紧密。有些教材缺乏培养交际能力的学习任务或活动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英语课程的开发一直缺少有高职特色的应用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沿用的是普通高校的课程开发方法,大部分英语课程不是以目标情境需求分析为基础来设计的,主要采用的仍是一种语言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所以未能形成自己的英语课程特色。ESP最重要的是它的课程开发理念,需求分析方法是其核心,其中最首要的又是对目标情境需求的分析。高职英语教学要具有实用性,就必须从目标岗位出发来设计课程。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能力训练的英语教材。

3、ESP教师角色—— 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之依据
ESP教师作为教授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师,与我国理想的高职英语教师队伍所要承担的任务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必须与专业教师合作,他们都应该是教材设计的参与者。Dudley-Evans 和St John认为 ESP 教学的实施者应称为“practitioner”,而非“teacher”,合格的 ESP 教师须兼具以下五种角色:(1) 老师;(2) 课程设计者;(3) 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者;(4) 研究者; (5) 测试与评估者。这样的教师队伍对高职教学目标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使得他们更加清楚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不断根据教学评估中的反馈信息对教材进行更新和改进。一支善于沟通的ESP教师队伍,有助于实现师生间的真正互动,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因此,ESP教师角色可以为我们建设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师队伍提供现成的依据。

四、高职院校ESP教学的建议
正确认识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全面了解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调整高职英语教学的关键,因此,应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以培育面向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的高度,来调整高职英语教学和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1、以ESP 需求分析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调整课程设计。需求分析是进行高职英语教学首要的、基础的步骤,是寻求“教什么”与“怎么教”的过程。所以,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专业信息:学生将来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目标情景的客观需求;(2)学习者的个人信息:指学习者学习经历、文化信息、学习的目的和对英语的态度等主观因素;(3)英语语言信息:指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和技能;4)学生欠缺:即学生英语语言信息与专业信息之间的差距; 5)语言学习信息:指语言学习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即学习需求。
2、以ESP需求分析为基础、真实性为原则,精心编写、选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能力训练的教材。教材作为学习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对 ESP 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真实性是 ESP 教材及其教学法要遵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则,真实语料必须来自既定的目标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体现 ESP 相关的社会信息。同时,以需求分析结果为基础来选择教材可以减少 ESP 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符合需求的教材,还应进一步分析其真实性的含量,确定其是否在目标方面迎合真实的交际需求,在选材方面具有真实的交际内容,在练习方面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和真实的交际任务。其次,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不宜太难,应具有通用性、恰当性,在语体上应尽量接近实际交际语言,在呈现方式与练习形式上需体现英语学习的实践性,注意与教学法可操作性相衔接等。在具体操作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打破传统教材单一文字的形式,结合发音、图像、视频等输入方式,使其立体化,多方位、多层次地配合教学。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还需对教材进行不断地评估,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提高教材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3、以ESP 学生为中心原则,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习得。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决定了ESP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师作为知识提供者的角色和学生“learning by listening”的学习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不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learning by doing”,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同时,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从大讲语言知识、语言理论和语言规律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来,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坚持以“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学一点,会一 点,用一点,使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高职教育的特色。
4、以ESP教师角色要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职教师队伍是真正将ESP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保障。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ESP教师对于整个ESP教学至关重要。没有一支ESP教师队伍,ESP方法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最终也只能沦为空谈。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与通用英语师资并没有多大区别,无论是聘用的标准、教师的培训还是教师的评估方面均是如此。那么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建设ESP教师队伍?一是,从教师入口抓。ESP教师必须具备业务能力(英语与教学),学习能力(目标情境)以及人际能力 (与专业教师合作)。学校引进新教师时,按照ESP教学的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教师,当然这种标准不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准。二是,对已有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教师兼职担任一些有涉外项目企业的技术文件翻译的形式,让教师从中获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或通过将英语教师安排到涉外项目中从事一段时间翻译工作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组织英语教师学习英文的专业材料,让专业教师给他们提供帮助的方式进行。三是,从目标岗位引进英语教师。可以从企业引进作为高职英语教师的人才,可以是长期在涉外项目中工作的具备优秀英语听说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是从英语专业毕业,在涉外项目中长期担任现场翻译的人员。两者都既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又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四是,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合作教学。这种方法对于条件有限的学校来讲不失为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职业生活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作为世界各领域、各行业的交流语言,ESP 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英语教学,更应该具有职业针对性,更应该体现实用性的特点,ESP将逐渐成为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方向。ESP 的实施,不仅能为高职教育打造特色人才锦上添花,而且通过倡导并实践“英语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教学理念,形成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新领域,推动我国外语教学与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紧密结合,为使外语真正成为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UP, 1987
[2] Dudley-Evans T, St John M.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 Cambridge: CUP, 1998
[3] St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A]. In: Tickoo M. ESP: State of the Art [C].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 1988.
[4] Halliday MAK,McIntosh and Stevens P. 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1964.
[5] 秦秀白. ESP 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 中国英语教育, 2003, (1)
[6] 韩金龙. ESP 最新发展评述[J]. 国外外语教学, 2003, (4)
[7]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
[8] 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 .外语教学,2001,(1) .
[9] 胡春洞, 王才仁, 程世禄等. ESP 的理论与实践[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0]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