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高职数控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5
/ 2
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制造业实现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数控机床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数控技术也逐渐在现代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虽然目前我国高职数控专业开设已较为普遍,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不尽合理,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为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得到大力推行。
一、数控专业人才定位
数控专业人才作为紧缺型应用技能人才,首先必须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编程与工艺,以及机床基本的维护、维修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生产技术进步和数控设备的更新换代,对数控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除应具有基本的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市场的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面对新情况,接受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从综合职业能力来讲,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岗位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还应使专业能力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发展,即应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所以,我们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目标,突出数控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积极采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一起共同研究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做到与企业技术同步,与社会需求接轨。通过与江西船用阀门厂、中船重工集团第717所,华中数控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研究,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确定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教学项目设计、课程标准确定,保证学生在以后岗位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聘请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以企业需要的原则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样就确保学生具备了工作岗位必须的职业能力,使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中间尽量减少过度,使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可以完全胜任。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实践教学
我校是国家示范性数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建有资产设备1400余万元的现代制造中心,拥有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现代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室在内的12个实验实训室。在实践教学各环节尽可能做到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相同。首先采用“引产入教”,将加企业的真实产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不同复杂程度的零件作为学生不同层次的实训练习题目。加工过程所需要的工艺装备和原材料都与生产企业相同。在实训过程的管理上也模拟企业管理方式。在实训教师辅导下,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任务,让学生自己做工艺员来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工具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组所用的工具、夹具和量具;操作员负责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零件;质检员按照老师给定的标准给本班同学的实训工件打分。实训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要求学生完全自己完成分析零件图、确定加工方案,选择加工方法,确定走刀轨迹,程序编写,零件加工,零件的检测,填写工艺文件,最后完成一份总结性的实训报告。通过这样与企业真实情境的实训,使他们上岗就能顶岗,大大缩短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时间,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
为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接轨,密切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联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14个项目的设计来自企业,每个案例都是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对产品加工过程中各加工要素的加工方案、加工类型、加工精度进行详细分析,按照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国家标准的中级—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要求,对加工要素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在这以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研究、思考问题的方法,制定项目实施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及创新精神。
4.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高职学生的生源途径不同,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使他们都能走上社会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适度调整培养计划,以学生为主体,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就业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培养方式。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可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第一,课堂教学的电子课件以及辅导资料在互联网上面向所有同学开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难以理解的部分,如编程指令和加工过程走刀轨迹的理解,就设计了53个三位和维动画,便于学生观看,加深理解。

第二,开放的实训环境和实训内容。学校先进的数控实训基地完全开放,学生可根据就业需要选择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或者加工中心操作的职业技能鉴定种类并获得相应证书。同时,实训内容如零件装夹、对刀、程序编辑以及零件加工等,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观看。缩短了在机床上的适应时间,保证了机床时间的有效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
第三,开放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论坛,与学生随时交流在线答疑,使教学不在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上课时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以及对个别同学的辅导,可以更好了解学生的情况。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可以保证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在自主学习同时提高他们自学能力、分析能力。
5.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们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心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各项活动锻炼,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通过校园第二课堂、科技小组、向学生开放专业实验室、开放实训基地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将综合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质量。
三、结语
高职数控人才作为技能应用型人才,有着广泛而巨大的社会需求。全面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强调其操作技能的“一专”,,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具备其他职业能力的“多能”。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方面面临着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探索合理的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振宁,梁日辉.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4(4)
[2]王恩凤,李福固.以综合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
[3]岳邱琴.高素质技能型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