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尝试以汶川地震为主要案例,结合国内外多个其他灾害案例,阐明灾害社会学研究两大视角,分别为灾害和现代视角,以及灾害和社会变迁视角。论文指出,人类行为在先(humanprioractivity),已经成为灾害生成一个最主要社会机制,因此,人类认知和行为改变,以及人类普遍灾害预防努力,便成了我们理解灾害现代两大核心内容;其次,民族国家内部救灾努力系统化和制度化,以及危机后紧急规范引入,也是例证灾害与高度现代之关系一个重要维度;第三,整个救灾社会过程逐次展开,同时也是低度现代和高度现代相互遭遇一个重要场合,因此构成了社会科学家实地观察社会互动一个良好案例。在把灾害导致社会变迁(及其后果)区分为三个层面——灾害相关宏观社会动力机制、灾区中观社区形态变迁和灾民微观适应行为——之后,论文也对汶川地震所引发多个类型社会变迁做了细致分析。

  • 标签: 灾害 现代性 人类行为的在先性 紧急规范 社会变迁
  • 简介:马克思站在现代门槛上对现代进行了无情批判,马克思现代批判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通过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批判了以理性原则作为解释世界根据近代哲学;在哲学批判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内部关系进行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役经济。总之,马克思抛弃了纯粹哲学态度,从实践出发,揭示实践历史本质和批判本质,对现代总体状况进行了根本批判。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意识形态 后现代性
  • 简介:在启蒙运动前,虽然也有部分学者、诗人认识到了想象重要,企图给想象以应有的地位,但是总的看来想象是处在被压抑角落里,随着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想象得到了空前重视,它作为一种审美现代而对现代进行反抗。

  • 标签: 想象 审美现代性 浪漫主义运动
  • 简介:自然主义文学潮流和自然主义诗学是19世纪后期欧洲科学技术大发展、科学思想深入人心文化语境下产生文学理论和实践,而那时正是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新兴社会现代”发展成熟时期。因此,自然主义诗学兴起与“现代”密切相关。自然主义诗学所体现现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科学和科学思想推崇与借用,其二是对理性尊崇与肯定,其三是大胆破除迷信,颠覆传统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学观念,追求文学创作自由。

  • 标签: 诗学 自然主义文学 文学理论 “现代性” 传统文学 颠覆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馀年发展,中国社会在现代道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乃至惊叹成就,在国际社会纷纷赞叹中国所取得巨大发展同时,中国人依然缺乏“文明素质”却又往往为世人所诟病,而国人则一方面为中国近年来在硬件建设上显著进步而感到高兴甚或骄傲,另一方面,又不免要为国家软件建设滞后和国人“文明素质”低下感到忧心和痛心。显然,“讲卫生”乃是现代“文明”重要内容,而“不讲卫生”则无疑是国人“文明素质”缺失或低下重要表现。华人“不讲卫生”这一标识或意象虽然在当今世界颇为流行,不过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一百多年前,随着国门日渐打开与西方文明、观念不断引入,就已逐步形成。

  • 标签: “现代性” 卫生建设 “现代” 反思 晚清 中国社会
  • 简介:网上沸沸扬扬消息,史玉柱《巨人》又打擦边球了,游戏中“天上人间”洗浴中心直逼现实和小说中色情娱乐场所。虽然随后不久即被关闭。但依然引起了长时间广泛争议。

  • 标签: 网络游戏 《巨人》 娱乐场所 洗浴中心
  • 简介:二、特雷西"后现代"与"公众神学" ,特雷西与宗教诠释学》,就是破坏宗教自身具有的重要宗教力量"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后现代"神学意义、"后现代关于宗教即是参与诠释",特雷西针对后现代处境神学诠释,特雷西对"多元"、"后现代"全部诠释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当代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建构新时期,前现代价值体系、现代价值体系和后现代价值体系互相杂陈.如何建构现代?人文奥运与现代契合,现代发展过程伴随着一种人文精神,它们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内涵。我国传统道德缺乏个人主体精神和公平、公正理念致使现代建构出现困惑。我们应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建构现代公平、公正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标签: 人文奥运 现代性 建构
  • 简介:作为现代生成目标、本质根据和理论表达,现代以科技化推动下工业化为动力驱动,以理性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本思维构筑主体性为内在支柱,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和自由文化等互相关联基本架构为表现症候。在"物世界增值同人世界贬值成正比"残酷现实面前,现代理论多幅面孔绚丽光彩,难以掩盖其"单向度"实践黯淡。作为中国现代建构题中之义"精神重建",依赖于"平衡有余、动力不足"传统文化、"批判有余、建设不足"西方文化和"引领有余、整合不足"马克思主义文化等三大"文化生态"不断优化。

  • 标签: 现代性 精神重建 单向度 文化生态
  • 简介:《管子》有三分之二涉及经济内容,其论及范围也十分广泛,诸如国际贸易竞争、经济运行调控、防止贫富分化等思想,几乎将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涵摄在内。就当时环境条件而言,《管子》微言大义是极其精湛而有洞见。其中许多经典理论对于当代经济发展模式建构仍具有现实启示和指导价值。

  • 标签: 管子 经济思想 民本国富策 现代性
  • 简介:一、贝拉"现代"与"公民宗教" ,贝拉提出"公民宗教"(Civil ,"美国公民宗教并非教会宗教竞争者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如同“文学是什么”一样难以回答,卡勒在《文学理论》中用了一个形象比喻:“文学也许就像杂草一样。”①后花园里,把不是杂草铲掉,剩下就是文学,小说认识与此类同,或许比这还要复杂,盖因今天所谓不是“小说”事物在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书写体系分类又有可能具有小说名称,而要铲掉那些不是小说小说就颇费周折。

  • 标签: 小说 概念演变 《文学理论》 现代性 视域 民族文化
  • 简介:摘要:在民国时期,舞蹈艺术开启了追求现代新征程。它秉持平民立场,以服务现实为核心,将思想启蒙与革命精神紧密结合。在这一时期,舞蹈吸收了丰富多样元素,包括传统、现代和国外技艺,呈现出与众不同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这种具有启蒙现代、革命和教育风格为中国舞蹈文化注入了新活力,并为舞蹈事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 标签: 民国 舞蹈 启蒙 革命 融合
  • 简介:在这篇重要文章,霍米·巴巴讨论了被殖民与被后殖民第三世界与宗主国第一世界之间时间滞差与暂存巴巴认为,在第三世界与宗主国之间,应该掘开一方阐释空间,殖民批评与后殖民批评可以借用阐释重述方法,使对立双方文化在疏离重新定位,最终以意义取代久流话语不再奏效,巴巴指明,社会暂存和不确定性释义,不是一种破碎、临时修理,大杂烩或幻像赞美,这种社会暂存和不确定性肇源于一种后

  • 标签: 殖民批评 后殖民批评 暂存性 时间滞差性
  • 简介:贝拉感到"美国公民宗教问题本身,贝拉开始反省"公民宗教"概念,贝拉从"公民宗教"角度展开诠释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本书论述照例带有欧美学院派著作暧昧与晦涩,但它提出问题却相当重要,那就是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究竟是否具有自我改良内在机制,而在现代语境陷入焦灼中国知识分子又是怎样设置文化复兴大目标?作者以周作人作为一个"另类"范本,阐述现代话语建构一个历史插曲。显然,晚明心性之学被视为周作人式基于个人情感的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来源,书中认为,周作人通过使用传统美学范畴自我表达是一种具有现代主体认同,也是针对被"民族国家"所宰制现代回应。这里触及到一个更为深远问题:宋明理学内在分裂究竟意味着儒学复

  • 标签: 现代性 文化复兴 心性之学 美学范畴 个人情感 话语建构
  • 简介:特雷西强调意义诠释"应用"、"公共地位"或者神学"公众",而对话之中神学诠释学,特雷西认为"在神学许多形式中都不缺少批判理论

  • 标签: 现代性背景 神学诠释 背景神学
  • 简介:传统现代是弗罗斯特诗歌主要特色之一。弗罗斯特诗歌传统现代主要体现在以传统诗歌形式、格律和主题表现现代复杂心境和生存状况。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极大自由度,对传统诗歌形式予以开拓和创新,使用富于暗示象征和意象,回避感情宣泄和详细说理阐释,赋予诗歌多种内涵和意蕴。

  • 标签: 弗罗斯特 诗歌 传统的现代性 特征
  • 简介:近百年来,现代新儒家保存、接续儒学传统贡献有目共睹,但其仍有不足之处,如存在文化保守主义和泛道德主义倾向、未能令人信服地论证“内圣”可以开出“新外王”等。有鉴于此,应理性地看待儒学和西方文化,用自己文化眼光从走下神坛儒家经典找寻现代价值;并在回归文本、尊重文本独立前提下,以诠释学为基础,从时代特性出发构建儒学现代、改造儒家学说。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现代性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