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28例HL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ib;血球仪检测PL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碱酯酶(CHE)。结果H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20.91±8.18、APTT(s)49.21±15.85、TT(s)17.98±3.18均明显延长,ALT(U)73.59±72.38明显增高,但Fib(g/L)1.68±0.68、PLT(×109/L)58.71±33.23和CHE(U)4934.61±2161.81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LD患者的PLT和血凝指标均有异常,可从多方面评价HLD患者凝血功能。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分析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TBIL、DBIL、IBIL、cTnI、CK-M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TBIL、IBIL、cTnI、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伤,但这种损伤具有可逆性,可根据综合对症治疗得以改善,但仍需密切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以保护患儿的心肌。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心肌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的4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另选择同时段我院收治的非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共40例,两组均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ANA阳性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行自身抗体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检测;意义Clinicalsignificanceofdetectionofautoantibodiesinpatientswithautoimmunehepatitis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thedetectionofautoantibodiesinpatientswithautoimmunehepatitis.Methods40paGtientswithautoimmunehepatitis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experimentalgroup.Thepatientswithnonautoimmunehepatitis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40casesweretreatedwiththesametimeinJanuary1,2014andJanuary1,2013,andthetwogroupsweretreatedwiththeantibodytest.ResultsthenumberofANApositiv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Kegyrowuorpds(P<0.05).Conclusionthedetectionofautoantibodiesinpatientswithautoimmunehepatitishaspositiveclinicalsignificance.autoimmunehepatitis;antibodydetection;significance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2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这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30例,另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的AST与ALT,计算并比较四组的AST与ALT比值。结果三个肝病组的AST与ALT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肝病组之间的AST与ALT比值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AST与ALT比值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检测 AST ALT AST与ALT比值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IL-1、IL-2、IL-4、IL-6、IL-8、TNF-α和IL-10水平变化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献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IL-2、IL-4、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IL-1、IL-2、IL-4、IL-6、IL-8、TNF-α高于正常健康人,IL-10低于正常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三个亚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多支病变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较高,抑炎因子水平较低(p<0.01);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IL-1、IL-2、IL-4、IL-6、IL-8、TNF-α均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1);冠脉病变支数和促炎细胞因子IL-1、IL-2、IL-4、IL-6、IL-8、TNF-α成正相关,与抑炎细胞因子IL-10成负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细胞因子水平关系密切,监测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促炎细胞因子 抑炎细胞因子
  • 简介: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足背动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对76例糖尿病患者,正常对照组42例进行检测,观察血管内径、中内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及多项血流参数。结果①糖尿病组足背动脉内径较对照组无明显减小、IMT和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②糖尿病组足背动脉最大流速、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③患者组中,有糖尿病足者血管狭窄较无糖尿病者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能清晰显示足背动脉的内径及粥样斑块情况,并能对血流速度等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对预测糖尿病足的发生及估计病变程度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 足背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RPR、TP、TPPA检测梅毒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各取3份血清样本,分别行RPR检测、TP检测及TPPA检测。结果RPR检出率78.57%,TP检出率92.86%,TPPA检出率97.62%(P<0.05)。结论梅毒检测中,TP、TPPA的准确率优于RPR检测

  • 标签: RPR TP TPPA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分别对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测定,计算其各自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分别对1000例患者的各项感染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HBsAg的检测阳性率最高,为11.5%,显著高于抗-HCV、抗-TP和抗-HIV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性指标进行测定,可以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促进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降低,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 检测结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Ⅰ期、Ⅱ期和Ⅲ期各 40例,并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健康人 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流变学检验,并对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Ⅰ期高血压,Ⅱ期和Ⅲ期高血压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各项指标与正常健康人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指标的高低能够反映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程度。

  • 标签: [ ] 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检测 结果分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献血者进行核算检测技术的筛查分析,并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3月-2015年12月本站无偿献血者的标本作为研究标本,共计55186份。酶免阴性及单试剂阴性的标本作核酸检测,采用RocheCobass201检测系统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仪器及试剂开展HBVDNA、HCVRNA及HIVRNA联合NAT检测。符合送检要求的部分反应性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结果在所有血液样本中,拆分阳性标本例数为42份,阳性率则为0.076%。送检的36份标本,有25份确认HBVDNA阳性。所有标本HIVDNA、HCVRNA检测均为阴性。25份HBVDNA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血清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显示,24份HBcAb阳性,7份HBeAb阳性,2份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阳性。结论通过ELISA联合核酸检测能够降低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对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核酸检测 血液标本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的 3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 35例良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研究组、对照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 125、糖类抗原 242、细胞角蛋白 19可溶性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肺癌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表达率(18/48)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0=8.40,P〈0.05)。各分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均有CEAmRNA阳性表达,II期和III期患者的CEA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I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4,P〈0.05)。结论外周血中CEAmRNA的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判断患者发生微转移的风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胚抗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胎球蛋白( AFP)和癌胚抗原 (CEA)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 12月~ 2017年 12月收治的 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和同期 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中的人群进行甲胎球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甲胎球蛋白和癌胚抗原的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胎球蛋白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可 广泛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普查。

  • 标签: 甲胎球蛋白 癌胚抗原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HIV1/2 抗体与 P24 抗原联合检测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 62 例 HIV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 ELISA 法检测 HIV1/2 抗体吸光度( OD 值)为临界值的患者 33 例, HIV1/2 抗体吸光度大于等于阳性对照的患者 29 例,通过 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 HIV 1/2 抗体与 P24 抗原 联合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33 例临界值吸光度患者中 27 例 HIV 1/2 抗体与 P24 抗原阳性, 6 例阴性, 29 例大于等于阳性对照值吸光度的患者中 28 例阳性, 1 例阴性,免疫印迹 HIV 确证试验的检测结果与联合检测 HIV 1/2 抗体及 P24 抗原结果一致。结论  HIV 1/2 抗体与 P24 抗原联合检测较 ELISA 法能够更早更准确的发现 HIV 感染,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HIV 1/2 抗体 P24 抗原 电化学发光 免疫印迹试验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探讨晚期直肠癌患者在置入金属支架行姑息性治疗后疾病的发展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应用催化信号放大法(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CSA)对47例支架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活检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表达与晚期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肝或(和)肺转移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直肠肿瘤 支架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发性流产的诊治过程中,对生殖免疫抗体进行检测对其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在我院接受孕前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对其体内含有的生殖免疫抗体进行检测,主要的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然后对两组患者阳性率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后发现,患有该病的患者体内抗精子抗体、抗HCG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以及抗卵巢抗体的阳性率与参考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而且显著高于接受孕前检测的200例女性。结论检测女性体内的生殖免疫抗体在临床对复发性流产的诊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就免疫影响因素而言,抗心磷脂抗体是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所以为了更好的对此病进行确诊以及治疗,对抗体的检测是不可忽视的。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生殖免疫抗体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