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营养科带教过程中应用病例分析模式进行教学的优势。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实习的2017级预防医学本科实习生中,选取50名同学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讲解的授课模式,实验组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的同时,加入临床病例分析及讨论。两组同学在接受不同章节授课时,均由同一组任课教师进行授课。实习结束时对比两组同学的分数、对课堂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同学课堂随堂练习成绩平均达到(88.75±12.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62±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11.56)分VS(69.53±1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对于实验组的授课方式满意度达到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1;P<0.05)。结论营养科带教过程中,应用病例分析模式进行教学的优势明显,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 标签: 营养科 病例分析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医院常规食谱,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营养干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食欲缺乏、疲劳感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ALT、AST、胆红素、清蛋白、前白蛋白指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实施营养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与各项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营养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营养指导在孕期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建卡的孕期孕妇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孕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性教育,实验组孕妇则采用孕期营养指导。结果实验组孕妇的钙、铁、锌、硒、蛋白质、维生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脂肪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在孕期保健工作中,应用孕期营养指导能让孕妇的营养水平有效提高,对妊娠结局进行有效改善,让孕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孕期营养指导 孕期 保健工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内营养液早期用于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术后化疗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素干预组和标准饮食组各30例,标准饮食组实施一般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素干预组采用肠内营养液强化补充,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30)得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化疗毒性反应及化疗效果。结果化疗2个月后,肠内营养素干预组QLQ-30量表中生理、功能、情感、家庭(社会)4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标准饮食组(P均<0.05);肠内营养素干预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标准饮食组(P均<0.05);肠内营养素干预组Ⅲ度消化道反应和Ⅲ度骨髓抑制的比例均低于标准饮食组(P均<0.05);肠内营养素干预组化疗效果优于标准饮食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于化疗期间强化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及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癌 手术 化疗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与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各30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方法均相同,研究组加用吞咽障碍评估与营养支持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护理前后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3.3%,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吞咽障碍评估与营养支持能够明显减少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提高机体抵抗力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营养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18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所有儿童的血红蛋白等辅助检查结果、喂养方式以及辅食的添加情况等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喂养方式、不同辅食添加方式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的差异,以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结果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周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较低;不太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情况是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多发于1周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注意科学母乳喂养,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及时添加辅食,补充铁元素,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纯母乳喂养的优势的同时注意提醒儿童家长及时添加辅食,尽力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小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总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行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18例,行肠外营养支持,观测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APACHE-Ⅱ、病死率、中转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氮平衡、前白蛋白、APACHE-Ⅱ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死率38.89%,中转手术率27.78%;观察组病死率5.56%,中转手术率5.56%。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营养支持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外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外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第一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于术前1天、术后8天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第一组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幅度和白细胞、转氨酶、c一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均少于第二组,第一组患者吻合口痿、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第二组。第一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第二组。结论术后肠内外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费。

  • 标签: 胃癌 胃大部切除术 肠内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手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于2016年1月份至2018年3月份在本院接受胃手术的患者共11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鼻胃管及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术中置鼻肠管及肠内营养支持。结果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肠内营养治疗方法应用到胃肠手术患者治疗中,有助于帮助胃肠手术患者在术后快速恢复胃肠功能,优化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

  • 标签: 肠内营养治疗 置鼻肠管 胃肠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各类知识的掌握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医学作为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学科,相关研究者一直在不停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我国的中医理论中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在治疗的过程中营养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理论也得到了西方医学的印证。本文即是对规范化营养支持在外科治疗中的地位进行探讨,主要针对于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免疫营养支持4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并说明营养支持的意义和地位,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免疫支持 地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查文献,从完全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营养状态、营养液组方、药物的加入、输入、监测几个方面综述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结果营养状态的准确评定、科学组方、合理配制、规范输入、准确监测,是完全肠外营养合理应用的重要环节。结论完全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对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成功的进行完全肠外营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外营养 合理应用 氨基酸 脂肪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胃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各6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进食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进食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平均住院日等指标优于PN组。结论胃手术后早期EN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胃手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肠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据可靠信息了解到部分地区的居民碘营养及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分别是随机性的调查了3个点。每个点随机找到100名住户居民,分别是测试了家中的食用盐的盐碘浓度,了解了每天的食用盐摄入量;分别检测血样本与尿样本,化验尿碘、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等结果,得到的答案是他们的每天盐摄入量中,分别得到的位数是29.40mg/kg和6.35g/d,从结果和测试中表明,我们城市中部分地区的居民临床甲减、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临床甲亢和甲状腺疾病的总发病率为0.13%、10.13%、0.23%,而且据了解,城市的发病率与盐碘含量高于农村。

  • 标签: 碘缺乏病 尿碘 甲状腺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ICU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ICU重症常规护理)与实验组(60例,ICU重症常规护理联合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w后血红蛋白(HBG)、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w后CD3+(T细胞分化簇3)、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等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ICU重症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护理有利于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征提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营养支持 护理 ICU 重症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危重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应激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使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及生化指标将103例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分成营养风险组(53例)例及营养正常组(50例),测定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1)营养风险组BMI、AC、CC、ALB、HB水平均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而TP、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营养风险组FT3FT4TSH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3,P<0.001)。结论营养风险组甲状腺激素水平较营养正常组有明显的降低。

  • 标签: 老年人 营养评价 甲状腺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并发症并对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我院ICU2011年1月-2012年6月85例行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并发症发病率最高的为血糖异常,发病率为52.94%;其次为腹泻和感染,发病率分别为48.82%、38.82%。结论在ICU内应用极广的肠内营养的方法,但由于该肠内营养破坏了胃肠道正常的防御机能,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肠内营养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方式进行分析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白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进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能够尽早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营养支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