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多节段淋巴静脉吻合法治疗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继发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对8例乳癌术后上肢继发淋巴水肿的患者实施腕、肘及腋下后部各两处浅表淋巴与浅表静脉端端吻合,于术后10个月随访观察手部体积、前臂和上臂周径变化。结果6例完成随访,2例疗效优,4例良好。结论多节段浅表淋巴经过静脉引流后水肿近期改善显著,远期辅以保守治疗手段可维持效果。

  • 标签: 淋巴水肿 乳腺癌 淋巴静脉吻合术 超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总结25例鼻胃经瘘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将鼻胃经瘘口置入能充分吸去脓液的最佳位置,持续负压引流;DSA下置鼻肠管用于鼻饲营养液;胸腔引流管按常规方法放置.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经瘘口内引流管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结果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4例痊愈出院.结论采用鼻胃经瘘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与传统的三治疗相比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食管癌术后护理 吻合口瘘 传统胸腔引流 经鼻-瘘口胸腔引流 疗效比较
  • 简介:【摘 要】目的:进一步探究鼻胃经瘘口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了于2021年1月-2022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收治疗的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共计78例,采用鼻胃经瘘口持续负压引流,给予鼻饲营养液支持,安置胸腔引流管,经瘘口内引流管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等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统计研究显示,对78例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行鼻胃经瘘口引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治愈出院,护理效果得到满意的认可。结论:分析表明,鼻胃经瘘口引流是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经过临床护理干预,提升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鼻胃管经瘘口引流 食管癌 术后胸内吻合口瘘 临床护理
  • 简介:采用两步间隔输精法,输精时先用1~2滴精液滴于母猪鼻端,然后把输精插入生殖道尽量深处来回抽动数次。再将1头份精液分作两步输入.第一次输入授精量的一半,间隔20-40min后,再输入剩余精液。结果表明(1)间隔输精比常规和今明二次输精,精液倒流明显减少13,68和14.7个百分点(P〈0.01);(2)受胎率和产仔数间隔输精与今明二次输精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比一次输精相应提高12,10、13,48个百分点和1.34、1.17头,差异明显(P〈0.01)。间隔输精可明显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产仔数,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 标签: 母猪 精液滴鼻 间隔输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2005年10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71例,其中腹膜返折下癌63例。结果采取术前认真准备、保证吻合口无张力、保证吻合口良好的血液供应、熟练使用吻合器械、合理放置引流、术前扩肛、术后营养支持等措施预防吻合口瘘。全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3/71)。结论双吻合吻合用于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直肠癌 双吻合器 保肛手术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主要研究两种不同吻合方式下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及合作医院2012年9月—2017年7月112例食管癌患者,对其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QLQ-C30手册转换为0-00,通过评分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手工吻合患者术后情绪功能评分、经济困难评分等均优于机械吻合患者;手工吻合组患者返流情况可能较轻。

  • 标签: 手工吻合 机械吻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放置吻合口支架与单纯手工缝合对大鼠结肠吻合口漏的影响,探索吻合口支架对降低结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2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行大鼠结肠端端吻合术,实验组行间断缝合的同时放置支架,即支架组;对照组单纯行间断缝合,即手工缝合组。比较两组腹腔粘连程度、吻合口漏、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相对于手工缝合组,支架组吻合腹腔粘连程度评分较低(5.94±1.69 vs. 9.19±2.52,t=4.181;P=0.008);支架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缝合组(12.5% vs. 56.25%,χ2=6.788;P=0.023);支架组总生存率高于手工缝合组(87.5% vs. 43.75%,χ2=5.850;P=0.016)。结论相对于手工缝合,吻合口支架可以减少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肠 吻合口支架 手工缝合 吻合口漏 腹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能高效完成大动脉吻合的新型血管吻合器械,利用磁性吻合技术(MCA)达到快速吻合大动脉的目的。方法选择成年杂种犬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MCA组(n=8),利用新型磁吻合器械完成吻合;传统手工缝合(HS)组(n=8)。比较两种方法吻合腹主动脉耗时、吻合口耐压水平、术中渗漏血、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吻合口血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MCA组大动脉吻合耗时[(8.25± 1.16) min]较HS组[(19.44±2.29) min]缩短 (P<0.001); MCA组术后吻合口耐压能力高于HS组(P<0.001);MCA组术中吻合口无渗漏血发生,HS组有6例因吻合口渗漏血需修补。血管X线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MCA组吻合口血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通畅率100%;HS组术后发现3例狭窄。结论新型磁性吻合环及MCA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且吻合效果可靠的大动脉血管吻合方法,MCA血管吻合术可减少由于传统缝合技术与材料导致的吻合口并发症。

  • 标签: 腹主动脉 磁吻合技术 无缝线吻合 血管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肠四针吻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20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胆肠四针吻合法手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胆肠四针吻合法的病种、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3(44~77)岁。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4例、胰腺囊性腺瘤1例,胃癌侵犯胰头1例,胆囊癌1例。38例胆肠四针吻合法涉及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20例,胆管癌根治12例,肝切除、胆肠吻合4例,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胃癌根治1例,胆囊癌根治1例。胆管直径<6 mm的患者10例。3个、2个和1个吻合口的患者分别为4、7和27例。术后吻合口胆漏1例。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4年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胆肠四针吻合法简单、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细小胆管的胆肠吻合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术 四针吻合 胆漏
  • 简介:100多年来,尽管胃肠道手术的吻合方法有很大改进,但吻合效果仍不十分理想.现综合介绍胃肠道吻合的发展历程,以探讨其发展趋势.

  • 标签: 胃肠道吻合 胃肠道手术 吻合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吻合口瘘是结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极高。国外报道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5%,国内报道在5%~10%。吻合口瘘发生与全身状况、术前肠道准备、手术操作、吻合口血运和张力、吻合质量、盆腔感染及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常发生于术后4~9天,左半结肠由于血运较差,粪便中含有较多量细菌,术后吻合口瘘多见,右侧结肠切除相对少见。

  • 标签: 吻合口瘘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的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I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I/乙愈合105例、II/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均采用程序化的康复训练,结果对手部肌腱吻合术后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的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手部肌腱吻合术 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磁吻合技术(MCA)实现大动脉无缝线吻合,通过吻合口组织学与电镜观察比较新型磁吻合环与传统手工缝合(TMS)方法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成年杂种犬22只,按腹主动脉吻合方式随机分为两组:MCA组(n=11)利用新型磁吻合器械完成吻合;TMS组(n=11)。比较两种方法吻合腹主动脉耗时并进行吻合口质量评估,包括术中术后并发症、吻合口耐压水平及术后4、8、12及24周吻合口愈合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内皮细胞生长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吻合口纤维组织排列情况;吻合口标本HE染色与Masson染色用于组织学分析。结果MCA组术后即刻吻合口耐压能力高于TMS组(Z=-2.087,P=0.033 )。MCA组术中吻合口无渗漏血发生,手工缝合有6例因吻合口渗漏血并发症需修补。组织学检查发现MCA组术后4周可见吻合口腔内表面有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层覆盖,术后12周吻合口组织呈慢性炎症反应,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24周无明显炎症反应;TMS组血管吻合口因缝线异物残留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电镜观察发现MCA组吻合口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壁内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但TMS组吻合口呈褶皱样,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透射电镜观察见TMS组吻合口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新型血管磁吻合装置可简单有效地实现犬腹主动脉吻合,且较传统缝合技术更加可靠。

  • 标签: 腹主动脉 磁吻合技术 无缝线吻合 血管吻合
  • 简介:摘要近15年来,我们采用国产GF-1型管状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弓上吻合共393例,失败3例,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0.5%,0.7%,0.2%,并较以往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减少了颈部吻合口例数。本文重点对吻合失败及吻合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作经验性介绍。

  • 标签: 食管 吻合器Esophageal and gastric anastomosis on bend can be repeated use of stapler experience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 食管胃吻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一次性肛痔吻合器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195例环状脱垂的Ⅲ、Ⅳ期内痔,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直肠脱垂及直肠内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5例PPH术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年,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及处理。

  • 标签: PPH术,吻合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