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儿童的攻击行为是儿童社会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中班幼儿各个方面发展都还没有成熟,容易发生攻击行为。本文针对攻击行为,采用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以中班幼儿作为研究调查的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攻击行为多发生在男生之间,且较常发生攻击行为的时间是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 标签: 中班幼儿  攻击性行为  态度  教育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般攻击模型框架下挫折情境、归因方式对青少年内隐、外显攻击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筛选出具有内、外归因倾向的青少年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有挫折、无挫折)×2(内归因、外归因)混合试验设计,并使用挫折情境任务、Buss-Perry攻击量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进行研究。使用E-prime 1.0编写SC-IAT的试验程序,使用SPSS 17.0进行描述统计、双因素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以及事后检验。结果挫折情境对个体的外显、内隐攻击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78,P<0.05,偏η2=0.11和F(1,58)=17.59,P<0.01,偏η2=0.23)。挫折的情境中被试的外显攻击[(83.43±15.05)分]和内隐攻击[(-0.06±0.35)分]高于无挫折的情境中的外显攻击[(80.54±12.40)分]和内隐攻击[(-0.33±0.49)分]。挫折情境对不同归因方式被试的外显、内隐攻击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4.90,P<0.05,偏η2=0.08;F(1,58)=8.68,P<0.01,偏η2=0.13)。挫折情境对内归因被试(D<0)的外显攻击有较大影响[有挫折:(82.90±12.98)分;无挫折:(77.56±10.16)分],而对外归因被试(D>0)的内隐攻击有较大影响[有挫折:(0.07±0.35)分;无挫折:(-0.40±0.45)分]。结论挫折情境对青少年的外显、内隐性攻击的影响受到归因方式的调节,一般攻击模型适用于解释外显攻击和内隐攻击

  • 标签: 挫折情境 归因方式 内隐攻击性 外显攻击性 青少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习惯及其教育与培养,而且还可能危害其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该文在分析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矫治方法。

  • 标签: 自闭症攻击性行为成因矫治方法
  • 简介:通过故事评定法分析了3~6岁幼儿对攻击行为的认知评价,结果表明:①此年龄段的幼儿对攻击行为的认知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开始考虑攻击行为的条件与方式;②幼儿对攻击行为的认知评价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受到言语侵犯时的攻击行为;③对攻击行为的认知评价的年龄差异突出表现在5岁与6岁之间.④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实验班幼儿,对攻击行为比非实验班幼儿评价得更消极.

  • 标签: 幼儿 攻击性行为 认知评价 性别 年龄 攻击条件
  • 简介:摘要:小学生在产生愤怒情绪时,往往不懂得处理与调节,而是采用暴力手段去发泄,甚至攻击他人、伤害他人。在小学阶段,合理引导、及时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有利于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作为班主任,应采用适当的指导策略教育学生学会管理不良情绪、及时纠正学生攻击行为。

  • 标签: 情绪管理 攻击性行为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攻击行为是幼儿身上一种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影响着个人身心发展健康以及威胁着社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更加关注,关于幼儿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更多,突破和进展明显。因此,研究的重点是幼儿期(3-6 岁)攻击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来实现对攻击行为的矫正。

  • 标签: [] 攻击性行为,3-6岁 ,原因,教育措施
  • 简介:摘要:在幼儿集体生活中,幼儿的攻击行为是幼儿园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对于4-5岁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幼儿,有时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则会出现一些攻击行为。中班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善,他们的行为表现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对4-5岁幼儿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幼儿典型个案的分析等研究方法探寻幼儿攻击行为产生的因素、具体表现以及该如何应对的策略,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及策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 标签: 中班幼儿 攻击性行为 指导策略
  • 简介:摘要:攻击行为是目前小学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问题行为。小学生攻击行为是小学生表现出来不健康的社会行为,不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学生小恒的案例,分析导致其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多方面,对症下药——冷处理,及时干预其错误行为,实施感情联络,帮助其父母改善教育方式等方式,帮助学生转化其行为,同时总结经验,给同行一些借鉴。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案例 原因 方法
  • 简介:摘要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的发展状况严重影响着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本文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和平幼儿园小班幼儿攻击行为的表现访谈教师及家长,找出其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有效的矫正对策。

  • 标签: 幼儿 攻击性行为 成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大众化的体育项目,我们了解到,体育包括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中,竞技运动是体育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通过竞技运动,我们不仅可以观看到各种精彩的体育比赛,还可以从中学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篮球竞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无论是大型的正规比赛还是在一些社会组织的业余比赛甚至在学校的“体育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篮球竞赛的身影,可以说篮球竞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篮球竞赛作为一种需要得出胜负的体育运动,不可避免的会在赛场上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篮球竞赛中的攻击行为就是这样一种不利于篮球竞赛的不道德行为。因此,研究篮球运动中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降低篮球运动员攻击行为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篮球比赛 运动员 攻击性行为 产生原因
  • 简介:摘要:开展户外区域游戏是幼儿教育生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落实幼儿德育教育,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感知力的重要行为方式,对推动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当下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中常无意识地出现攻击行为,以致为户外实践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阻碍。为了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拔出幼儿暴力思维的形成隐患,本文就基于当前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联合内外部影响因素针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制止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以便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进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化思维。

  • 标签: 幼儿教育 区域活动 攻击性行为
  • 简介:[摘要]:现在的小学生的社会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攻击行为,在下课的时间,常会因一些小事和同学发生争执,动手打人踢人,并且这种攻击行为持续很久。因此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就显得迫在眉睫。众多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对防治小学生攻击行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助于小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等。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团体辅导与社会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通过团体辅导可以促使小学生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制定防治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还可以从基本社会技能、处理情绪技能、压力管理训练等方面为落脚点。

  • 标签: []小学生 攻击性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 防治
  • 简介:摘要:于3-5岁的幼儿来讲,攻击行为通常出现在幼儿的生活中,尤其是幼儿情绪把控不佳会出现打、捏、抓、咬等现象,该行为具有很强的塑造,如果不及时改正,将会影响他们的良好品德的培养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社会认知。同时情节严重会影响到被攻击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留下不美好的回忆。本文是从幼儿的情绪情感、生理需求、家庭因素、成长背景以及个体发展阶段等方面对3-5岁幼儿的攻击行为所形成的典型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其所形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教育措施,减少不好的行为出现,养成良好的行为。

  • 标签: 小班幼儿 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
  • 简介:摘要:近年来,幼儿教育中的幼儿攻击行为的研究开始被广泛地关注。本文就幼儿攻击行为的成因从生理和社会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幼儿德育生活化的视角提出了幼儿攻击行为的有效控制的策略。在幼儿教育的探索中,可通过对幼儿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及家庭环境的有效干预实现对幼儿攻击行为的适度干预及纠正,进而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 标签: 幼儿 攻击性 控制
  • 简介:摘要:攻击行为是幼儿园常发生的事件,特别是在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中尤为明显。它影响着幼儿的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分析大班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调查研究,从合理安排中减少“攻击行为”、从游戏中减少“攻击”行为等方面进行探索相应的策略,找出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大班幼儿 形成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攻击行为是幼儿园常发生的事件,特别是在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中尤为明显。它影响着幼儿的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分析大班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调查研究,从合理安排中减少“攻击行为”、从游戏中减少“攻击”行为等方面进行探索相应的策略,找出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大班幼儿 形成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心理学中把攻击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目的的伤害行为,是学生的一种行为障碍。现如今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浮躁的社会气氛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致使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一起起或大或小的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事件。对此类攻击行为事件的相关问题和解决策略还需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地剖析。

  • 标签: 中小学生 攻击性行为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