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国家主席,而只是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但是,由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实际上行使了国家主席的职能。

  • 标签: 国家主席 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变迁 制度 1949年
  • 简介:常言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年不见,西昌大礼堂象凤凰涅槃,变了个大样。琉璃瓦屋顶,西式架构。彩画角梁,彝家风味。窗户明亮,中西合壁。当街是崭新的铺面,葆芝林大药房,益寿百乐园,邮政银行。东面花型大门圆拱钢架上,名称赫然醒目:"凉山州老年活动中心"。紧靠门市背面是办公服务楼,楼下原来的抹斜的地面修成了平整的水泥面停车场。场北综合艺术大楼拔地而起,一楼练功,二楼舞厅书画,三楼图书

  • 标签: 丐帮 乐队指挥 常乐 凤凰之歌 彝家 风景优美
  • 简介:2007年中笔者以咨询身份人驻西南边城帝王集团(化名),在从专业咨询作业到代理营销总监的过程中一直有企业内外部的人在传述着公司“黄金城,黄金甲”般的营销传奇,帝王集团创始人出身政府,企业发迹于餐饮乳品,关于“黄金城,黄金甲”的说法就是餐饮乳品的发展历程,世纪元年,国内餐饮乳行业以河北和深圳两大风口吹遍整个内地市场,妙士、蒙牛牧歌、光明LOOK、伊利伊然、天香全国撒网,卡士、阳光、晨光区域揭竿,一时间奶比酒赚钱,

  • 标签: 帝王 变迁 营销总监 专业咨询 世纪元年 内地市场
  • 简介:斗转星移、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公路路面等级、养护工具、道班房建设的变迁,折射出湖北省荆门市公路养护事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养护工具的变迁建国后的22年间,即1949年-1971年,荆门县列养干支线公路均为泥结碎(砾)石路面,由于养护路面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弱,当时养护工人使用的生产工具也较为原始。

  • 标签: 公路养护 荆门市 变迁 路面等级 生产工具 支线公路
  • 简介:衣着服饰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女性服饰,是最鲜明的社会风情画和人物素描,它直接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风向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成为一个时代文明程度和文明特征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女性服饰历经的变化,就生动地记录了新社会生产领域和意识形态的时代变迁,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符号。

  • 标签: 新中国成立以来 女性服饰 时代变迁 文明程度 社会生产 衣着服饰
  • 简介:据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载:周定王十八年.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左庶长城南郑。”即秦国左庶长之官率领兵民修筑南郑城。其城址在今城东北二里陈家营南附近。

  • 标签: 城址 史记 秦国 司马迁 长城 年表
  • 简介:怎样做一个好会计?好会计是什么样子的?老板、员工、审计师,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每位会计也各执己见。员工说,报销时不挑刺的就是好会计,老板说,能搞定税局的就是好会计,审计师说,提供资料快的就是好会计。

  • 标签: 会计标准 变迁 审计师 老板 员工 报销
  • 简介:<正>十三年前的一天,我去某市公安局搞调研,晚饭后,我与公安局的、法院的、检察院的一些同志唠嗑,没有主题,漫无边际。可能是职业的原因,话题慢慢集中在办案上,讲他们各自的办案招数。打那儿以后,我的脑子里就一直刻写着"加

  • 标签: 十三年 小伙伴 侦查人员 嗅源 就这样 检察机关
  • 简介:摘 要:流刑起源于氏族社会后期,始于秦汉,隋定为五刑之一,完善于唐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一千八百多年之久。唐宋之际是一个变化更革非常大的时期。研究唐宋刑罚制度的演变,对于研究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流刑 变迁 原因
  • 简介:【摘要】英国议会的产生与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先后成为过英国政治权力的中心。由于“光荣革命”我们对国王于议会的影响力的变化了然于心,也因为下议院如今的掌权使我们对其如数家珍,可是,对于上议院这个由贵族组成的政治机构我们却知之甚少,它在过去承担着什么作用,如今由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 标签: 英国,上议院,政治制度,社会改革
  • 简介:改革开放已经30年,中国的城乡关系在风雨沧桑中也经历了30年的磨难,在这段历史中城市和乡村正在融合,制约城乡结构的户籍壁垒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追求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但是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仍然巨大,我们仍需要借鉴30年改革的经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实践中进进乡村发展,在实质层面打破城乡观念,实现整体意义上的国家发展。

  • 标签: 制度变迁 城乡关系 农民流动
  • 简介: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表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制度安排的外在潜在收益、制度变迁的成本,当收益超过成本时,一项新的制度就会创新。实证表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变迁过程中,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制度创新的源动力。

  • 标签: 要素相对价格变动 制度变迁 农地制度
  • 简介:摘要素质教育时代进一步确认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且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新的教育理念氛围中,学生的能力客观上得以明显提高,但同时在大气候之下存在堪忧之“潜流”即过极倾向,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必须警醒。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对立的统一体,要高素质的学生要先有高素质的先生。

  • 标签: 主体内因外因儿童特点教师作用
  • 作者: 黄萍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
  • 机构:〔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 简介:  主体间性通过主体间的交往来实现,主体间性是在交往中生成的,主体教育应把主体间性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追求

  • 标签: 主体教育 主体间 性主体
  • 简介:本文通过对审美主体和伦理主体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个体存在的伦理层面的含义.首先考察了老庄和海德格尔的后现代宗教式的主体和儒家形而上的宗教主体,以及儒家就伦理问题对于老庄的挑战.结论是他们都缺乏把他者的生存作为自己的绝对的责任的伦理含义,因而是审美主体.其次,通过对于环境主体和伦理主体及审美主体的关系的讨论,阐释了这样一个哲学基本问题:伦理存在必须以有限性存在为前提;而后者只是一个哲学的抽象.片面地强调人的有限性(尼采),片面强调有限存在与超越者的关系(老庄和海德格尔),或否认人的有限性,这些观点都忽略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伦理责任.后现代伦理学是指我,作为一个个体(me),对于他者的一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标签: 审美主体 伦理主体 环境主体 有限性 责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0年代中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正如赵毅衡指出的那样,“1985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转折点”(Zhao“NewWaves”)。①这个时期是否终究能够成为一个转折点还有待于未来历史的检验,然而,1980年代中期却的确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另类文化或文学范式的崛起。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了顶峰的20世纪的主导文学范式遭到了先锋写作的挑战,

  • 标签: 历史主体 现代性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代小说 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