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营养支持联合心理疏导,把其应用到胃癌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作用、效果。方法:2021年3月-2021年9月,于我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护理的胃癌患者,共102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51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接受营养支持联合心理疏导,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对比更高,P

  • 标签: 胃癌 护理 营养支持 心理疏导 常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自身SF-36生活质量评分、SAS焦虑评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甲亢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纳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SAS焦虑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SAS焦虑评分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SAS分值明显降低,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加强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对HAMD评分及PANSS评分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4月之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40例展开研究,分别进行碳酸锂治疗、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视为碳酸锂治疗的对照组,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的观察组,均纳入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后HAMD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PANSS评分(精神病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偏低,指明患者多存在轻度到中度抑郁,重度占比偏低,观察组的PANSS评分偏低,指明患者精神病理症状较轻,(P

  • 标签: 碳酸锂 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 HAMD评分 PAN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转诊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建立多发伤患者院前救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途中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程度(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在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有明显、有效的指导作用,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发伤 院前急救 早期预警评分 CRAMS评分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并对其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展开研究分析。方法:研究中,共选择120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时间在2023年1月-10月之间,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语言功能评分都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可明显使其肢体运动功能及其语言功能提高,对其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上肢 下肢运动功能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选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下肢骨折患者研究(2019.04~2020.12),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0,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0,选用预见性护理),统计两组心理状态、并发症率。结果:(1)心理状态: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值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下肢骨折 焦虑 抑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休克评分和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足月儿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足月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因素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足月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VIS、休克评分及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足月儿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82例脓毒性休克足月儿,存活组71例,死亡组11例。存活组与死亡组脓毒性休克足月儿的VIS 最大值、休克评分最大值、乳酸最大值、第2个24 h VIS平均值、第1个及第2个24 h乳酸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 最大值(OR=1.038,95%CI 1.014~1.063)、休克评分最大值(OR=2.372,95%CI 1.126~4.999)和第1个24 h乳酸平均值(OR=2.983,95%CI 1.132~7.862)均与足月儿脓毒性休克死亡结局相关(P<0.05);VIS最大值曲线下面积最大,截断值为58.5。结论三者中,VIS对脓毒性休克足月儿死亡结局预测价值最好,休克评分次之,乳酸水平较差。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足月儿 脓毒性休克 结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脊髓损伤后压疮患者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Braden量表评分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压疮患者80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33例,Ⅲ期25例;并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未出现压疮患者1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SOFA评分、Braden量表评分和营养指标水平情况,分析SOFA评分、Braden量表评分和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情况、ASIA损伤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体质量指数(BMI)[(24.25±1.44)kg/m2比(27.68±2.21)kg/m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29.29%比43.75%)、住院时间[(10.71±2.62)d比(16.39±3.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4,χ2=4.71、t=14.56,均P < 0.05);观察组SOFA评分[(9.72±1.18)分]高于对照组[(4.51±0.30)分],Braden量表评分[(10.64± 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49±2.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8、10.55,均P < 0.001);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81.03±8.48)g/L]、血清前白蛋白(PAB)[(145.29±14.72)mg/L]、血清白蛋白(PA)[(20.24±2.05)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25±10.14)g/L、(170.86±23.75)mg/L、(32.38±4.0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54、8.71、24.91,均P < 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与Hb、PAB、PA均呈正相关(r=0.50、0.64、0.71,均P < 0.05),与Braden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r=-0.51、-0.62、-0.75,均P < 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压疮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通过对SOFA评分、Braden量表评分及Hb、PAB、PA的联合检测,能更好地评估脊髓损伤后压疮的发生情况。

  • 标签: 脊髓损伤 压力性溃疡 多器官功能衰竭个性量表 营养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阻滞麻醉对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FLACC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接受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儿,将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于术前选择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3.8±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的曲马多平均用量为(14.3±5.4)m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8.2±6.8)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 h、12 h、24 h的FLACC评分分别为(2.1±1.4)分、(1.5±0.3)分、(1.3±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2)分、(2.7±0.6)分、(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 h、12 h、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5±0.5)分、(2.4±0.5)分、(2.3±0.4)分,实验组分别为(2.6±0.4)分、(2.3±0.4)分、(2.2±0.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中应用超声引导阻滞麻醉,能对术后疼痛进行有效缓解,让镇痛剂用量减少,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阻滞麻醉 疝囊高位结扎术 镇痛效果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102例SAP患者,将入选者按照入院后90天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其中生存组88例,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55.5(40.3~69.8)岁;死亡组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63.0(50.8~80.8)岁。通过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构建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收集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的5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对得出的结局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生存组及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得出组间并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比例、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死亡组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18;χ2=5.585,P=0.018;P=0.008,Z=-3.007,P=0.003;Z=-2.982,P=0.003;Z=-3.257,P=0.001);(2)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实验室指标比较得出生存组及死亡组间MPV、CRP、MCHC、pH、PCO2及NRBC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66,P=0.014;Z=-2.689,P=0.007;Z=-2.238,P=0.025;Z=-1.977,P=0.048;Z=-2.239,P=0.025;P=0.000),死亡组NRBC阳性率较生存组高,其余指标均较生存组低;(3)决策树CHAID法得出预测方案:当SAP患者满足Ranson评分≤3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且外周血中NRBC呈阴性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预后不良;(4)验证组共收集50例SAP患者,实际生存43例,死亡7例,用方案预测患者结局准确率为94.0%(47/50)。结论有核红细胞联合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可预测SAP患者的结局。

  • 标签: 急性病 胰腺炎 幼红细胞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巴戟天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和HSS评分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主体,将患者抛掷硬币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实验组患者服用巴戟天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优势体现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戟天汤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并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的疼痛感得到降低,该种治疗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巴戟天汤 膝骨关节炎 VAS评分 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在其急救护理中联合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及创伤严重程度(CRAMS)评分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在急救护理中应用CRAM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组联合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及CRAMS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26%,对照组为15.79%,P<0.05;急诊抢救时间观察组为(29.69±6.59)min,对照组为(36.95±8.06)min,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在其急救护理中联合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及CRAMS评分可有效提升急救效率及质量,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

  • 标签: 多发性创伤 早期预警评分 CRAMS评分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脑梗患者治疗中按照高压氧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开展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患者68例为对象,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高压氧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脑梗 高压氧联合经颅磁刺激 NIHSS评分 AD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初产妇护理期间应用硬膜外分娩镇痛加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06月~2021年12月选80例初产妇分两组,所有产妇均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程用时更短;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初产妇 硬膜外分娩镇痛 循证护理 疼痛情况 Apgar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到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医学科患者共80例,均分两组,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中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的82.50%相比,研究组患者的97.50%明显更高(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重症医学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中医护理 重症医学科 焦虑抑郁评分 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QOLS评分、FBI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12月期间,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积极心理干预)2组,各30例。比对两组的心理状态、QOLS评分、F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QOLS评分、FBI评分无较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QOLS评分相比较参照组的评分更低,而QOLS评分则要高于参照组。结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对患者采取积极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改善行为紊乱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常态化疫情防控 心理干预 抑郁症 QOLS评分 FB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处方书写情况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5年1季度门诊处方561张点评、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419张,占74.7%,其中开具处方未书给药途径不合理处方为61.1%,居不合理处方首位。结论门诊处方存在问题较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应加强医师、药师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

  • 标签:
  • 简介:在心理测量理论中,主观题的评分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分别介绍了三大测量理论(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对于主观题评分质量的估计方法,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比较。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在评价主观题评分质量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如何结合使用三大理论,为主观题评分质量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标签: 主观题评分质量 经典测量理论 概化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