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从板块构造演化、盆山相互转换关系入手,对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构造式样及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重点对新构造运动阶段的构造运动形式、造山幅度及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中生代盆地是在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多阶段发育起来的中、小型山间断(坳)陷式盆地(群),盆地形态及展布规律受基底构造控制。新构造运动总体以差异性断块抬升为主,垂向抬升幅度适中(500-1500m),属于天山造山带东延的亚造山区范围。盆地后期构造运动具有南(西)抬、北(东)断的特点,盆地西南翼往往发育有一定规模的构造斜坡带,具备形成层氧化带型铀矿的构造条件。

  • 标签: 新生代 北山盆地群 新构造运动 砂岩型铀矿床 成矿作用
  • 简介:我们提出了一利用电子探针和离子探针原位置铀氧化物矿物的U-Pb同位素快速和准确的测量技术。用电子探针测定U和Pb的含量,而同一区域的Pb同位素组成则用高分辨率的离子探针测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无需进行矿物分离和化学加热溶解,不需要难以获得的单一的铀氧化物标准,只需要小时就可在优点是无需进行矿物分离和化学加热溶解,还需面要难以获得的单一的铀氧化物标准,只需要几小时就可在约10um的点上得出精确的U-Pb年龄,我们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加拿大萨斯卡彻温不整合型Cigar湖铀矿床中复杂互相交生铀氧化物中U-Pb年龄的分布情况,取自早期形成晶质铀矿石的原地U-Pb方法的结果确认了在一致性曲线上与1467±63Ma和443±96Ma(±1σ)上、下交点有关的数据组,1467Ma的年龄解释为矿化的最小年龄值,与粘土矿物的蚀变年龄(约1477Ma)是一致的,和成岩期铁矿的磁铁矿化(1650-1450Ma)也是一致的,这种赤铁矿与这些不整合型铀矿床共生并与阿萨巴斯卡盆地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有关,晶质铀矿和铀石原地的U-Pb同位素分析能提供一个15-30um范围内Pb*/U的不均匀分布的资料,因百就能提供与这些矿床演化有关的流体互相作用时间方面的精确资料。

  • 标签: 铀氧化物 年龄 电子探针 矿床演化 离子探针 铀-铅同位素
  • 简介:十红滩铀矿床南矿带含矿层位为侏罗系西山窑组第一岩性段,段内砂体可分为上、下两层。通过对区内120多个钻孔含矿砂体厚度及其底板海拔高度的统计和砂体等厚度图、砂体底板等值线图的编制,详细描述了十红滩铀矿床南矿带含矿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划分了5条主要辫状河河道。将上述图件与矿体进行融合,发现矿体与辫状河河道有密切关系,并受砂体底板和后期构造的控制。通过此项研究,对扩大十红滩南矿带矿床规模和勘探方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标签: 铀矿 矿床控制因素 成矿模式 层间氧化带 地质特点
  • 简介:据AAPGBull,2005年第4期报道:除加拿大以外,可看到所有产油国的30122个砂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和深度的关系曲线。加拿大阿尔伯达单独有5534个砂岩油藏和2830个碳酸盐岩油藏图。文中所展示的平均孔渗关系曲线不包括加拿大的油藏,可以看到砂岩油藏和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讨论了控制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平均孔隙度 砂岩油藏 全球范围 渗透率 展望
  • 简介:本文图示了影响天然气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些图是基于实验研究和从地球化学数据中选取重要和综合性参数应用基本地质统计学做出的.从11化学和同位素比值中,统计分析(PCA)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参数,第一个参数是主要用与成熟度相关的气体的C2+组分,第二个参数包含甲烷的比例和δ13C值,主要指示分离运移.其正值表示气体聚集远离其烃源岩,而负值对应于部分流体泄漏之后的残留气体.文中通过实验重建了巴西的EspiritoSanto和Reconcavo两个盆地的天然气历史.

  • 标签: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多变量 成熟度 运移估计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些用于比较世界上所有产油国(除加拿大以外)的30122个硅质碎屑岩油藏和10481个碳酸盐岩油藏的平均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然而,另外的曲线涉及到加拿大艾伯塔盆地的5534个硅质碎屑岩储集层和2830个碳酸盐岩储集层。文中还展示了非加拿大油藏的平均渗透率与平均孔隙度的关系,并叙述了砂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同时讨论了关于每种岩性中控制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深度增加,中等和最大孔隙度稳定减小的趋势反映出因热暴露随深度增加而导致埋藏成岩孔隙度的损失。这些趋势与在较深埋藏期问砂岩和碳酸盐岩孔隙度在溶解作用下会普遍增加的说法似乎不一致。或许因为碳酸盐矿物发生了与石英相关的较剧烈的化学反应,并且导致较低的抗化学压实作用和相关的胶结作用的产生,所以在一个给定的埋藏深度处,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中等和最大孔隙度值都比较低。在所用的深度上,与碳酸盐岩比,相对少数的低孔隙度(0~8%)硅质碎屑岩储集层也许反映出在碳酸盐岩中裂缝发生的更为普遍,并反映出这些裂缝为促进低孔隙度岩石的经济产量起到的效果。总之,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对于一个给定的孔隙度,碳酸盐岩储集层不存在较低的渗透率,但是高孔隙度值和高渗透率值两者的比例特别低。所提供出来的数据可作为储集层质量分布的综合指南,在缺乏详细地质信息,例如埋藏和热情况下,它能够合理地预测钻至任何给定深度的探井的储层质量分布。

  • 标签: 硅屑岩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孔隙度 渗透率
  • 简介:页岩层段是石油公司和/或废物管理组织资助的很多研究计划和合作项目的重要内容。考虑到页岩层段可以成为油气藏的封盖层或者地下处置废料的岩层,其完整性(例如存在含水裂缝的可能性)是风险评估的一关键因素。为了模拟其流变性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将观测到的碎屑贯入岩用作其力学演化的标志。法国东南部瓦孔申(瓦控申)盆地阿普第阶(Aptian)至阿尔必阶(Albian)的泥灰质层段是这次研究的基础。在比较特殊的露头中描述了与大规模碎屑贯入岩网络有关的块状浊积层系。根据现场数据可以确定有关的母岩层段(hostformation)存在早期破裂作用。砂子的贯入是一个早期事件,与块状砂体的沉积发生于同时。文中计算了古压实曲线,并恢复了从海底到大约500m埋深的沉积物孔隙度演化。在此基础上可以重建岩墙的原始形态。根据这一丰富可靠的数据集推导了各种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对泥灰质层段的特性进行了静态数值模拟,由此验证了非均质岩性、层状岩石几何形态或因突发性大规模砂质沉积所产生的负荷作用的可能影响。有关结果表明,在所涉及的状态下实际上有可能发生早期破裂作用。下一步要在动态条件下模拟某些水力裂缝的开启和充填过程。

  • 标签: 数值模拟 破裂作用 力学方法 沉积物 早期 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