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浙江青瓷研究史上,早期最有贡献和影响的学者,应该是陈万里先生.尽管在1937便由吴仁敬、辛安潮等写出了涉及到浙江方面的《中国陶瓷史》一书,但真正把古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来专门研究浙江陶瓷的人仍是陈先生.1941他撰写出版的《瓷器与浙江》便是这方面工作的一个结晶,书中,作者以流畅而质朴的笔调、记述了浙江青瓷在中国制瓷史上的地位.同时,提出了秘色瓷与越瓷的基本

  • 标签: 青瓷 浙江 研究概述 瓷器起源 三十年代 窑址
  • 简介:<正>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和费县文化局共同主办的山东省民俗学会1996会暨齐鲁山区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7月12日至16日在费县召开。来自全省的70余位学会会员出席了研讨会。自19947月山东省民俗学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山东省民俗学会的会员在学术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出版的专著有《中国民俗文化论》(曲金良)、《齐鲁之邦的民俗与旅游》(山曼)、《中国京剧习俗》(叶涛)《泰山民俗》(李伯涛)、《东莱风情录》(范惠宇)、《枣庄民俗》(王祥林)、《八仙信仰》(山曼)、《狐狸信仰之谜》(王善民)、《泰山娘娘信仰》(吕继祥)《泰山祭器》(刘慧)等10部。尤其是在此期间还完成了山东省历史上第一部民俗志——《山东省志·民俗志》,《山东省志·民俗志》由学会顾问、山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光林同志任主编,学会副会长刘德龙、山曼、叶涛、孙其海,以及学会的其他一些同志参与了组织、撰写和评审工作。这部书坚持“存史、资政、教化”的原则,对研究齐鲁传统文化、对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评审会上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这部书已付印,年末即可与读者见面。

  • 标签: 民俗学会 民俗文化 学术研讨会 1996年 民俗志 中国民俗
  • 简介:祁连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5月出版。全书98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理论探讨,分为绪论、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态势、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亚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互换现象、民间故事的录写与选编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发展的推动作用等下编分为七个历史时期,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民间传说 祁连休
  • 简介:公元1417的一个夏天,宁静的太湖边响起一串马蹄声,扬起的阵阵尘土指向了太湖边一个名叫香山渔帆村的地方。数日后,几个身影悄悄地踏上通向北方的官道,而官道的尽头正是明帝国的中心--北京。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几个身影当中,有一个名字伴随宏伟的紫禁城永远载入了中国的史册,他就是中国著名建筑工匠--香山帮开山鼻祖“蒯祥”。

  • 标签: 中国历史 香山 工匠 紫禁城 太湖 帝国
  • 简介:民间美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民俗文化又是民间美术的载体和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情感。民俗文化中吉祥观又是民间美术中着力描绘的主要内容。

  • 标签: 中国民间美术 吉祥观 民俗文化
  • 简介:<正>美术史是一条不断向未来延伸的长河,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可以根据其时代的需求对它进行新的发现和指向未来的解释.在这一点上,克罗齐、海涅、马克思与布里奇的观点是同样卓越而令人信服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在于:历史把我们安排在新旧世纪的交接点上,这就有可能使我们自觉到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我们亲身感受到人类历史在20世纪取得的空前发展;亲身领受过这个世纪的工业文明与科技成就——特别是现代物理学的伟大成就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启示;也感受到那些不必要的争夺、对抗,以及由于历史误会导致的那些“你死我

  • 标签: 中国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 海涅 中西艺术 时代的需求 人性
  • 简介:21世纪初,中国手工造纸虽然品类仍比较丰富,但分布密度和广泛度已大为萎缩。从已完成传统手工造纸状况田野调查的南方中国来看,许多地区的传统手工造纸生态圈已成为“孤岛”,面临着传统技艺无法融入现代人生活和消费需求、造纸技术传承后续无人的困境。传统造纸行业的生态恢复需要融入新的科技力量,积极适应社会审美、消费新需求,并促使设计师人群深度进入传统工艺行业。目前来看,设计师与经典工坊和工匠长期深入的“事业型”合作,是促进传统造纸工艺生态恢复的较好模式。

  • 标签: 传统技艺 手工造纸 南方中国 生态调查 生态恢复
  • 简介:<正>198910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新余市博物馆合作,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水北镇拾山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考古发掘队由李家和任领队,省考古所徐长青,市博物馆徐若华、王强、李小平,厦大吴诗池、钟礼强和87级考古专业19名同学及邹池根、傅雪

  • 标签: 烧土 夹砂 黑灰 灰色土 第三次发掘 新余市
  • 简介:<正>“大江流日夜,”(谢眺《赠西府同僚》诗句)“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词句)全长5800多公里的长江,流域18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从江西九江以下,巨大的水量连接着钱塘江流域的依托,进入浩瀚平缓的冲积平原,以2200多平方公里的太湖流域为中心,观照着钱塘江南岸河姆渡村一带,在江南形成一个“水乡泽国”式的特殊地貌.这里,阳光雨水充沛,气候温润潮湿,物产资源丰富.乔木插天,桃、杏梅、毛核桃、酸枣树生长.丛林苇草遍布,虎、豹、犀、象、野猪和鹿群出没,孔雀大约也曾到此栖止,水中菱角、芡实和鱼、蟹、龟、蚌孳生.

  • 标签: 长江下游 文明史 设计思想 河姆渡 文化遗址 物质和精神
  • 简介:2008,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北面、桃园村与西华村北部交界处的皇冠山发现两晋南朝砖室墓群,泉州市博物馆与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共同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12号墓(M12)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券顶单室墓,墓砖模印纹饰精美华丽、种类多样,少量墓砖模印文字“天监十壹”。出土随葬品23件,以青瓷器为主。该墓对研究泉州地区的早期移民、佛教传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福建南安 南朝 砖室墓
  • 简介:1998以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先后在南京清凉山石头城遗址进行试探性发掘,发现六朝时墙体,出土不少六朝文物,石头城应是此后连绵不断的南京筑城之始,至今正好1800。石头城文化,可以唐、五代为断,之前属重在拱卫京师的初建期,多军事人物,之后属人文为重的发展期,多出官宦文人雅士。这一部龙盘虎踞的建城历史,见诸于历代小说与艺文之中,值得我们后继者、新南京的建设者所认识、参考、继承。

  • 标签: 石城文化 南京 石头城建城 1800年
  • 简介:1998以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先后在南京清凉山石头城遗址进行试探性发掘,发现六朝时墙体,出土不少六朝文物,石头城应是此后连绵不断的南京筑城之始,至今正好1800。石头城文化,可以唐、五代为断,之前属重在拱卫京师的初建期,多军事人物,之后属人文为重的发展期,多出官宦文人雅士。这一部龙盘虎踞的建城历史,见诸于历代小说与艺文之中,值得我们后继者、新南京的建设者所认识、参考、继承。

  • 标签: 石城文化 南京 石头城建城 1800年
  • 简介:在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间隙,莫斯(MarcelMauss)坐在扶手椅中写下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几本重要的学术专著,其中之一便是.这部写于1925百页出头的小册子却成为人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这在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linowski)开创的现代人类学时代里是罕见的成就,①另一个坐在扶手椅里还能获得尊崇的人类学家是他的同胞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

  • 标签: 莫斯 现代人类学 《论礼物》 马林诺夫斯基 法国 社会学
  • 简介: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本土画种,历史悠久、文脉清晰、传承有序,是广大群众最为喜爱的,也是文化馆艺术培训教学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具有“诗、书、画”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在群众艺术培训教学中,通过学习中国画,通过“诗情画意”的熏陶,能使广大群众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精华,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诗情画意,增进对艺术大师和理经典作品艺术价值的了解,增进对与中国画息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了解。东莞群众艺术馆开设的中国画公益培训课程的成功实践,切实体现了中国画的教学在群众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画 群众文化 美术教学 传统文化
  • 简介:20125月20日至23日,"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张家港召开,与会的数十家学术机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近年来有关文明起源阶段的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以考古发现进行的文明进程新研究"、"多学科结合在文明探源研究中的运用"、"考古学、科技研究与文献历史学间的关系探讨"以及"对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探讨"等五个主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来的科研成果,汇报了考古工作的新进展及多学科交流所开创的文明起源研究新局面,有效推进了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的深入开展,推动文明研究迈向新的高度。

  • 标签: 中国文明起源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考古学 多学科
  • 简介:鲜为今人所知的古老运河——灵渠,因地制宜的科学设计,使灵渠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后依然坚固如初;数十公里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就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灵渠是中原和两广、云贵等地的交通要道,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运河。

  • 标签: 中国历史 灵渠 湘桂走廊 运河 科学设计 因地制宜
  • 简介:<正>西方法律在近代中国的最早传播,应该是林则徐于1839—1842主持翻译的《各国律例》,这是我国最早简略介绍西方近代国际法的中文译著.继其之后,在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梁廷(木丹)的《合省图说》以及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中,都洋溢着对英美等国的立法、司法的介绍之言.尽管他们的介绍极为零碎、肤浅,但毕竟给闭塞、沉闷的中国社会透露了新鲜信息.如果说,自从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仅限于西方的“船坚炮利”,那么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迁和“师夷”思想的发展,到了19世纪60至90代,中西文化交流便扩展到器物技艺、自然科学和少量的社会科学方面,并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在“器可变,道不可变”的文化选择取向的规定下,西方法文化作为一种“治之具”、“应世事”之用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其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三种:

  • 标签: 西方法文化 早期传播 国际公法 近代中国 译书 郑观应
  • 简介:上月台湾岭南派大师欧豪先生应邀到华盛顿,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做了两场讲演。讲演隙间,还接受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民俗中心叶娜博士长达4个小时的录像访谈。笔者有幸聆听欧大师的精彩演讲,并全程参加了访谈,现将聆听大师演讲的感受和欧大师访谈印象录出,与读者分享。

  • 标签: 岭南派 印象 美国国会图书馆 书画 自然历史博物馆 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