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申报和推荐于日前截止。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郜元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除少数作品之外,本届申报的大部分长篇小说都存在字数过长而实际思想艺术分量不足的矛盾。”谈及历来颇有争议的“评奖标准”,

  • 标签: 茅盾文学奖 郜元宝 质朴 回归 复旦大学 思想艺术
  • 简介:六十多年前,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五四思想解放潮流,冲破封建主义的黑暗闸门,在神州大地上汹涌澎湃、奔腾向前。作为这派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支脉,新的文学潮流也破土而出,向封建文学的污泥浊水进行着猛烈冲击。推动新文学潮流前进的勇敢的弄潮儿中,有鲁迅,有郭沫若,也有茅盾。和鲁迅主要以杂文、小说创作开拓现实主义道路,郭沫若主要以诗歌、散文创作张扬浪漫主义旗帜不同,茅盾主要是以文学评论为武器,和鲁迅相呼应,大力倡导现实主义文学的。作为一个具有进步的思想、开阔的胸襟、非凡的魄力的青年编

  • 标签: 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潮流 外国文学 早期文学 新文学运动 文学评论
  • 简介:1荆去疾的生活里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床头柜上除了一本被翻阅得卷了边的《梅里美小说选》,还经常会有几本从街边书报亭买来的《小说月报》。那本《梅里美小说选》是盗版书,在荆去疾的印象里,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21
  • 简介:历史学家写小说化的历史,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中的曹操,他的小说不去冒充历史

  • 标签: 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历史
  • 简介:擦车儿子在县城工作,随潮流买了一辆豪华小轿车。当然这也榨干了在农村生活的老父亲的全部血本。高兴之余儿子破例把老父亲接到县城小住几日。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第一次坐上豪华小车而且还是自家车,嘴巴笑得一直就没合拢。每天站在阳台上笑嘻嘻地看着儿子载着孙子儿媳妇去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老父亲心中很是欣慰,觉得自己的儿子很有出息。雨过天晴,满身泥巴的车子停在小区楼下。二楼

  • 标签: 在阳台上 车色 对我说 染着 晕车药 情绪高涨
  • 简介:小说课》是著名作家毕飞宇的著作.这本书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2015年《钟山》杂志上的专栏文章,也是他在南京大学给学生开讲座的讲稿.这些讲稿多是他对一些文本的分析.他想通过自己的解读和分析告诉读者(听众),别的小说家是如何写出“好小说”的.在这本书里,毕老师共对10篇经典文本进行了解读示范,他拨开文字的密林,让读者看到更多文字背后的秘密.

  • 标签: 小说 说课 学会 南京大学 读者 解读
  • 简介:《金瓶梅》在文体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吸收并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这些被移植的“小说”成为《金瓶梅》有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表明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意图。

  • 标签: 《金瓶梅》 文体特征 其他小说 关系新探
  • 简介:1982年初春,天气仍是乍暖还寒.我从武汉到了北京,揣着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的通知走进位于香山的昭庙.向在这里举办的茅盾文学奖评选读书班报到。记得首先接待我的是作协创研部主任谢永旺,他除了表示欢迎外就是向我交待读书班的任务,接着.就分配一批让我读的长篇小说。于是,我还来不及环视一下周围的环境,也来不及打听一下读书班内有哪些成员.就开始了工作——因为我是最晚一个报到者。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兴奋,又是那么陌生。

  • 标签: 茅盾文学奖 读书班 评选 回忆 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
  • 简介: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于1927年9月——1928年6月陆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评论家们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部作品,“不自觉地有一种力量命令我的眼睛一行一行的看下去……觉得有些地方仿佛是自己曾经亲历其境的,至少限度也应该认识其中的几位~。有人认为作品虽“染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但却“只看到人生悲惨的一面,只顾有意地堆砌了一些失败的事实”,指责作品“在革命势力中散布了大量的毒气”。有人指责作品不过是对1927年前后历史的“侧面观”,指责作者“终于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阵营”,质问作者“究竟为哪个阶级所有”?有人

  • 标签: 《蚀》 茅盾 革命经历 静女 店东 小资产阶级
  • 简介:<正>江城武汉,历经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涛,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名城。它不仅是辛亥首(?)之区,又是北伐革命战争的司令部。“七七”事变之后,还一度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在他辛劳奔波的一生中,曾四居江城,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业绩。1927年初,茅盾首次来到大革命洪流中的武汉,在这“一大漩涡、一大矛盾”中

  • 标签: 茅盾 民国日报 武汉国民政府 恽代英 军事政治学 蒋介石
  • 简介:茅盾与周恩来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大革命时期的广州。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二大时,茅盾与周恩来都在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广州。茅盾在1926年1月中旬以上海代表的身份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后,留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工作,

  • 标签: 周恩来 茅盾 交往 知己 文化 政治
  • 简介:启明先生:顷奉七月二号手书。先生已译出之波兰小说拟在《新青年》发表欤,抑尚未寄,可就与《小说月报》发表否?第八期只有犹太宾斯奇的短剧一篇,如先生译的波兰小说能惠下,更好了。捷克小说,我尚未得到,三月前见告白,立即写信去买,但至今未到:二号《小说月报》的介绍短短的,是抄了纽约《太晤士书报周刊》上的介绍话的,想来不久总可以得到这部书了。据同书坊所出的《新希腊短篇小说》上后面的告白说,续拟出者还有巨哥斯拉夫小说等,然至今未见广告。

  • 标签: 周作人 沈泽民
  • 简介:十余年前,刘若英、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撩开了乌镇的面纱,近期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又把这座古朴的水乡古镇推向了全球。乌镇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唐咸通十三年(八七二)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

  • 标签: 乌镇 茅盾 故居 《似水年华》 水乡古镇 刘若英
  • 简介:在某种意义上说,茅盾作品中的都市新女性形象创作填补了文学史上的空白,其笔下的时代女性沐浴着"五.四"文化运动之后开启的新思潮,以迥异于传统女性和初具现代思想萌芽的准现代女性的鲜明个性特征,尤其是获得了社会话语权而具有典型意义。回顾传统女性形象带来的审美疲劳,结合茅盾特有的都市认同感、对寡母的崇敬和其所持进步女性观、中西合璧的文学素养,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茅盾能将时代女性纳入审美视阈。立足对《蚀》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茅盾对时代女性毫不掩饰的偏爱和男性作家少有的宽容,总之,茅盾笔下的女性系列形象因其最具文化内涵、认识价值、研究深度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标签: 茅盾 都市新女性 重大意义
  • 简介:<正>《蚀》三部曲作为茅盾文学处女作,奠定了茅盾先生作为小说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身为一名男性作家,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群体是独立存在的,并且蕴含了男性作家丰富的文化心理。小说中的女性共分成两类,即传统女性与时代女性。两者相比,茅盾更钟情于后者,他习惯将时代女性塑造得卓尔不凡,散发着魅力。本文将对《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为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 标签: 时代女性 男性作家 形象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史 章秋柳 女性群体
  • 简介: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

  • 标签: 《平凡的世界》 王家堡村 农民家庭 回乡务农 陕西文艺 路遥
  • 简介:由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茅盾故居(北京)主办,桐乡市茅盾纪念馆、乌镇旅游有限公司、植材小学承办的"笔剑无分同敌忾,胆肝相对共筹量——郭沫若与茅盾展"暨"抗战中的郭沫若与茅盾"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5月14日至15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上海大学、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北京茅盾故居、桐乡茅盾纪念馆、乐山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文化名人博物馆的二十余位郭沫若和茅盾研究的学者专家参加了此次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中国作家协会 山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林家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