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传统的眼部药物制剂多为滴眼液或眼膏剂,这些药物制剂在眼表给药时,存在给药效率低、病人依从性差等缺陷。载药角膜接触镜能够克服这些缺陷,因而备受重视。提高载药角膜接触镜的药物装载量以及增强药物的缓释性能,是载药角膜接触镜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焦点。近年来,以分子印迹水凝胶材料制备的载药角膜接触镜能够显著提高药物装载量和缓释性能,因此被广泛研究。本文就分子印迹水凝胶载药角膜接触镜在传递眼科药物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各种因素对药物装载量和缓释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分子印迹技术 水凝胶 药物缓释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8—2021年广州市越秀区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情况,为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的通知》的要求,对学校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可疑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和/或胸部X线等检查。结果2018—2021年广州市越秀区学校共发现学生肺结核患者161例(2018年42例,2019年50例,2020年38例,2021年31例)。大学生73例(45.34%),中专及高中学生74例(45.96%),初中生8例(4.97%),托幼机构6例(3.73%)。其中男性患者83例(51.55%),女性患者78例(48.45%)。发现的161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中,病原学阳性患者48例(29.81%),病原学阴性患者113例(70.17%)。通过对161例确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筛查密切接触者7 698例,其中7 667例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结果中,强阳性326例;有6 193例进行胸片筛查,胸片表现为异常者38例,在7 698例密接者中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例。结论通过对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可及早发现结核患者并杜绝传染源,从而防止学校结核疫情的发生。

  • 标签: 结核 学校 密切接触者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麻醉专业临床教学中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应用价值。方法从某医学院麻醉专业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众多医学生中随机选择10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本次研究所用教学方案的不同分别分为两组(一般组与创新组)进行区别性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一般组学生进行教学,对创新组学生则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案,而后由参与本次研究的带教导师客观评估两组医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以及对相应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接受差异性教学后,创新组医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与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均优于一般组医学生,且两者在相关指标中的数据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组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总认可度为98.00%,后组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总认可度为78.00%。结论与传统性的教学措施相比,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不断强化麻醉专业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学习效果,并且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早期接触临床 麻醉专业 临床教学
  • 简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接触患者,接触精神病患者是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科学的运用一定的技巧去接触患者,才能充分掌握病情并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科学护理,否则,工作必然受到影响,更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1接触方法精神疾病诊断分型较细,患者的症状因人而异,

  • 标签: 心理护理 患者接触 技巧心理
  • 简介:自角膜接触镜(CL)问世以来,各种CL,包括长戴型角膜接触镜(EWCL):普通型、勤换型与抛弃型软性接触镜(SCL),以及透气性硬镜(RGP)与硅胶CL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长戴并发症包括接触镜相关性感染性角膜炎(CIAMK)及干眼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日戴。就近年来关于长期配戴(〉5年)对泪膜、结膜微生物丛及结膜表面细胞学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干眼症 结膜表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学校结核病暴发及密切接触者发病进行调查。方法结合某一学校高三年级在一周内相继发现活动性肺结核学生,也引发了一起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为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校高中年级学生3000余名学生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同时对初筛结核菌素反应呈现为阴性的学生进行隔离,在2个月重新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对检查结果为阳性的学生开展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结果与结论经过对学校结核病暴发及密切接触者发病调查之后,结果显示与病人接触越加密切,其感染的机率也就越高,也提示着学校在出现结核病暴发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筛查的连续性,并且完善疫情处理程序,进而有效控制疫情。

  • 标签: 学校 结核病暴发 密切接触者 发病调查
  • 简介:摘要火针法,古称“焠刺”,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疾病,摘取临床治疗接触性皮炎验案一则,并简要分析,以期为火针治疗接触性皮炎提供思路。

  • 标签: 火针 接触性皮炎
  • 简介:<正>自2003年年底,我国部分省市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禽类禽流感疫情,并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为了更好地判定和处理禽流感的密切接触者,对其进行及时科学的医学观察和管理,预防控制禽流感疫情在人间的发生

  • 标签: 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 人禽流感病例 处理原则 在人间 人流感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主因双下肢红斑、水疱,伴疼痛3天,于2011年4月14日入院。患者因患风湿性关节炎10年,于入院前3天将野外采集的新鲜石龙芮捣碎,并加入红糖和白酒约按3:1:1浓度调配混匀,于当晚11点外敷双小腿并用纱布局部包敷。40分钟后自觉敷药处有灼热感,1小时后解开纱布,清水洗去发现敷药处皮肤红肿并出现数个米粒大小的水疱。次日晨起原敷药处出现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石龙芮
  • 简介:目的:观察雷达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取100μl抗凝血加入3个试管中,各试管中分别加入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CD4-FITC/CD8-PE/CD3-PC5、CD3-FITC/CD19-PE、CD3-FITC/CD16+CD56-PE各20μl,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应用ELITE4.5软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143例雷达接触者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的检测值分别(71.08±9.86)%、(35.34±7.02)%、(31.59±8.25)%、(1.21±0.48)%、(14.60±7.79)%、(7.23±2.90)%;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7.5%、21.7%、24.5%、23.8%、11.2%和42.7%,其中CD3+CD4+、CD3-CD19+细胞检出值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参考值,CD3+CD8+细胞检出值高于正常参考值,CD3+和NK细胞检出值低于或高于正常参考值,但于前者为多见。结论:部分受检的雷达接触者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CD3-CD19+细胞减少,CD3+CD4+细胞减少和CD3+CD8+细胞增高,CD4+/CD8+比值降低,NK细胞为减低为多见。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雷达接触者 免疫
  • 简介:摘要在五年制口腔医学生的第一学年中,通过早期开设口腔专业课、早期开设第二课堂、早期开展见习和实习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第一学年接触到专业知识和临床,能够培养口腔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忠诚度,为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口腔人才奠定基础。具体实践中,合适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时间节点安排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口腔医学 教学模式 早期接触临床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27-02
  • 简介:摘要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是接触过致敏物的个体再次通过系统吸收方式接触同一变应原或具有交叉反应性变应原后发生的变应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表现多样且易被忽略。本文从临床表现、致敏物质、发病机制、诊治等多方面总结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相关进展,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皮炎,接触性 超敏反应 狒狒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仁济医院西院普外科接受PICC置管的5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接触性皮炎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14.6%(76/522),其中轻度7.3%(38/522),中度5.2%(27/522),重度2.1%(11/522)。接触性皮炎发生时间≤7天,占1.7%(9/522);8-14天,占1.5%(8/522);15-28天,占5.9%(31/522);28天以上为5.4%(28/522)。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睡眠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5)。结论PICC置管相关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14.6%,其中轻度接触性皮炎居多,发生时间以置管后15-28天发生居多,体重及睡眠是接触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 标签: PICC 接触性皮炎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有机磷经皮肤中毒的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3例经皮肤接触有机磷农药中毒误诊分析。结果3例分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高渗昏迷及癫痫大发作,后确诊有机磷农药中毒,给予相应治疗痊愈。结论经皮肤接触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史较隐匿,特别是对于伴有其他常见基础病者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因此,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综合分析,并进行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缩短误诊时间。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皮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接触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在门诊就诊以主诉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出血且宫颈细胞学筛查异常的2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或宫颈管诊刮术送病理进行分析。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级48例(16.7%),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I级52例(18.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II级及原位癌22例(7.7%),宫颈浸润癌13例(4.5%),宫颈鳞状上皮化生136例(47.4%),尖锐湿疣16例(5.6%)。结论对接触性出血的患者用细胞学进行筛查,并结合阴道镜取活检或宫颈管诊刮术送病理的方法,不仅可以明确患者宫颈病变的分级,而且对患者下一步的诊疗计划作出明确的指导,有助于宫颈病变的早诊断,早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接触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2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观察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进行母婴皮肤的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以及第5~6小时啼哭的次数以及时间;同时对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新生儿1小时内、5~6小时内的啼哭次数、持续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16%;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3.87%;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啼哭次数以及时间,产妇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大大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母婴 早期皮肤接触 新生儿 行为状态
  • 简介:摘要 文章针对生殖医学科 护理人员及患者双方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将市场营销中的“接触点管理”理论运用到生殖医学中心护理工作中,使其既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期为“接触点管理”代入护理工作这一实践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生殖医学科 护理 接触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