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雷达接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取100μl抗凝血加入3个试管中,各试管中分别加入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CD4-FITC/CD8-PE/CD3-PC5、CD3-FITC/CD19-PE、CD3-FITC/CD16+CD56-PE各20μl,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应用ELITE4.5软件进行参数分析。结果:143例雷达接触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的检测值分别(71.08±9.86)%、(35.34±7.02)%、(31.59±8.25)%、(1.21±0.48)%、(14.60±7.79)%、(7.23±2.90)%;CD3+、CD3+CD4+、CD3+CD8+、CD4+/CD8+、NK和CD3-CD19+细胞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7.5%、21.7%、24.5%、23.8%、11.2%和42.7%,其中CD3+CD4+、CD3-CD19+细胞检出值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参考值,CD3+CD8+细胞检出值高于正常参考值,CD3+和NK细胞检出值低于或高于正常参考值,但于前者为多见。结论:部分受检的雷达接触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CD3-CD19+细胞减少,CD3+CD4+细胞减少和CD3+CD8+细胞增高,CD4+/CD8+比值降低,NK细胞为减低为多见。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雷达接触者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密切接触(密接)的密接(次密接)感染率,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次密接的感染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且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密接(与指示病例有明确的暴露时间)及其次密接进行持续医学观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密接和次密接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感染风险。结果追踪调查了符合纳入条件的密接4 533例,14例密接转归为新冠病毒感染,感染率为0.31%。共追踪了次密接4 201例,均未发生后续感染。结论密接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该次密接无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密切接触者 次密接 感染风险
  • 简介:3月31日傍晚,得知雷达先生离世。茫然间不知所措,我所熟悉的那位精力充沛、热情饱满、眼光犀利的雷达走了吗?确认了,雷达确实离开了我们,观测文学的雷达关闭了。痛定思痛,回忆起20余年与雷达先生的交往。我与雷达先生是学长学妹关系,也是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既让我觉得他亲切,又让我怀着永远的敬意。从大学毕业之初阅读雷达的文学评论,到20世纪90年代在兰州大学相识,再到1998年我到南开大学任教之后,认识近30年,我以为,结识了这样一位校友师长,是人生一大幸事。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雷达 观测 20世纪90年代 1998年 师生关系
  • 简介:建立铁路隧道整体式衬砌试件模型,进行地质雷达接触式检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地耦屏蔽天线对隧道衬砌进行非接触式检测是可行的。(2)随着检测距离增大,所获得的地质雷达扫描图图像质量降低。(3)采用400MHz地耦屏蔽天线,检测距离(地质雷达天线底面距衬砌试件表面的距离)不大于20cm的条件下,在地质雷达扫描图中可识别试验设计方案中预设的各种工况类型,而且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空洞等的位置和范围都与天线密贴衬砌情况基本一致,满足地质雷达扫描图定性解释的要求。(4)地质雷达接触式检测结果的误差范围接近接触式检测的情况,能够保证衬砌厚度检测值的准确性。本文研究成果将为研发快速、高效的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检测装备,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

  • 标签: 隧道工程 地质雷达 衬砌 非接触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如何利用多样化群体行为互动策略,改变男男性接触(MSM)安全性行为。方法对360名男男性接触进行干预前调查,之后进行公园外展、酒吧活动、健康座谈会、网络小组活动、家庭式聚会等多种形式的干预方式后再次调查,进行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干预对象正确使用安全套率从干预前的37.18%,上升到干预后的70.7%,提高了32.52%;正确了解艾滋病知识和治疗干预点服务信息率提高到87.19%。结论经过多种干预活动,有助于男男性接触安全性行为的改变。加大力度对MSM人群的干预,通过政府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积极主动地开展艾滋病的干预工作,是一种有效的防艾措施。

  • 标签: 男男性接触者 行为干预
  • 简介:菲亚特终于耐不住寂寞了,面对高尔夫、马自达3等一众小车在中国的成功,菲亚特在今年秋天出手,将自己的3款小车带到了中国。那么就让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带来的旗舰产品吧,各位观众——博悦。

  • 标签: 菲亚特 竞争 高尔夫 马自达 中国 小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5年,应《传记文学》主编郝庆军先生之约,经雷达老师同意,我创作了《雷达传记》。惊闻恩师仙逝,万分沉痛,谨提炼此文纪念恩师雷达先生。1946年,雷达父亲因肺结核逝世,39岁的母亲为实现父亲魂归故土的遗愿,带着一双儿女扶柩还乡。3岁的雷达和母亲、姐姐迎风站在装着父亲灵柩的道基卡车上,从兰州过定西、华家岭、通渭,直到秦安,向南翻过一座高山,就到达雷达的家乡——新阳镇。那座山岩壁陡峭,常有人悬崖丧命。这段艰难的路,成为雷达一生的梦魇。“我陷身在满目荒凉的千山万壑中,夕阳西下,风过处,满山的草木悲鸣,我紧贴岩壁,脚下是仅容一只脚踏的窝窝印,稍一不慎,将会掉入万丈深涧。”这个场景在雷达梦中萦绕近70年,伴随着他走出孤独无助的童年,走向学校,走出甘肃,以作家、评论家的姿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 标签: 中国文学精神 雷达 传记文学 肺结核 父亲 评论家
  • 简介:(一)询问调查询问调查是接触评定的最常用手段,也是接触评定的重要依据。询问的内容包括职业史、接触人群特征、接触方式、接触途径、接触时间等。(二)环境监测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存在特点可归纳为(种类的)多样性、(接触的)变动性和间断性,

  • 标签: 职业病危害 劳动者 职业性有害因素 接触方式 接触时间 环境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感染情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分析与6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接触的98例密切接触肺结核筛查情况。结果98例密切接触中,感染患肺结核15例,感染率为15.31%,传播率为22.39%;15例密切接触的感染中,PPD试验结果与X片检测结果相符率为100%,阳性率为46.67%;密切接触卫生知识知晓率为46.94%,卫生行为形成率为40.82%。结论涂阳患者随地吐痰不良卫生行为是造成密切接触高感染率的根本原因,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减少肺结核传播。

  • 标签: 涂阳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8—2021年广州市越秀区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筛查情况,为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的通知》的要求,对学校密切接触进行结核可疑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和/或胸部X线等检查。结果2018—2021年广州市越秀区学校共发现学生肺结核患者161例(2018年42例,2019年50例,2020年38例,2021年31例)。大学生73例(45.34%),中专及高中学生74例(45.96%),初中生8例(4.97%),托幼机构6例(3.73%)。其中男性患者83例(51.55%),女性患者78例(48.45%)。发现的161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中,病原学阳性患者48例(29.81%),病原学阴性患者113例(70.17%)。通过对161例确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筛查密切接触7 698例,其中7 667例密切接触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结果中,强阳性326例;有6 193例进行胸片筛查,胸片表现为异常38例,在7 698例密接中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例。结论通过对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筛查,可及早发现结核患者并杜绝传染源,从而防止学校结核疫情的发生。

  • 标签: 结核 学校 密切接触者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学校结核病暴发及密切接触发病进行调查。方法结合某一学校高三年级在一周内相继发现活动性肺结核学生,也引发了一起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为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校高中年级学生3000余名学生接触进行结核病筛查,同时对初筛结核菌素反应呈现为阴性的学生进行隔离,在2个月重新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对检查结果为阳性的学生开展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结果与结论经过对学校结核病暴发及密切接触发病调查之后,结果显示与病人接触越加密切,其感染的机率也就越高,也提示着学校在出现结核病暴发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筛查的连续性,并且完善疫情处理程序,进而有效控制疫情。

  • 标签: 学校 结核病暴发 密切接触者 发病调查
  • 简介:<正>自2003年年底,我国部分省市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禽类禽流感疫情,并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为了更好地判定和处理禽流感的密切接触,对其进行及时科学的医学观察和管理,预防控制禽流感疫情在人间的发生

  • 标签: 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 人禽流感病例 处理原则 在人间 人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的结核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8月我院管理的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案例实施X线胸片的检查,了解具体肺结核感染的具体情况,分析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结果:结合数据资料得知,排菌量增多,感染例数增多,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数据资料得知,<15岁和>50岁的年龄段受众的感染几率比较高,分别是24%和24%,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也会出现肺结核感染的情况,诱导性因素比较多,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对感染现象规避,避免出现严重的感染情况。

  • 标签: 开放性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结核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人群进行观察,分期其出现肺结核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市疾控中心收录的367例肺结核患者列为研究基础,将患者密切接触列为研究对象,依照我国的规章制度对不满14周岁的接触行PD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实验);对超过14周岁行X射线扫描胸部检查,对存在风险进行下一步的痰培养及痰涂片检查。结果:经筛查,与涂阳疾控中心收录的367例肺结核患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对象共计1089例。结论:在肺结核密接人群中,年龄偏大、高痰菌更容易出现肺结核,故应当加大对该类人群的筛查,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完成防控目标。

  • 标签: 涂阳 密接 传染疾病 筛查
  • 简介:摘 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当前学校中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以及在密切接触中的续发情况。首先,我们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学校进行数据采集,详细地分析了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特点。同时,我们也通过跟踪调查,深入探究了结核病密切接触的续发情况。结果显示,学校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仍然严重,且结核病密切接触的续发率较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控制策略,以期降低学校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提高密切接触的管理效率。

  • 标签: 结核病 学校 流行病学 密切接触者 续发率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校结核病疫情密切接触的筛查与研究。方法用透视X线机及细菌学检查对全体学生进行结核病检查和体检同时进行结核病接触史调查。结论肺结核密切接触进行筛查,能早期发现潜伏结核感染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及时做好密切接触随访观察及健康教育,有利于结核病的控制。

  • 标签: 结核病 接触者 在校学生 筛查
  • 简介:成都气象学院研制的XDR-X数字化雷达,对711测雨雷达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进,使这个面临被淘汰的711型雷达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XDR-X基础上,成都气象学院又在进行双极化雷达的研制,使XDR-X数字化雷达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 标签: XDR-X数字化雷达 气象雷达 711雷达 技术改进 结构 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