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总结108例女性膀胱白斑汽化电切术后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膀胱药物灌注前、灌注中、灌注后护理,密切观察药物灌注后的不良反应,做好健康指导,提高患者治疗过程的舒适度和安全性。108例中,治愈89例,显效19例。

  • 标签: 膀胱白斑 汽化电切术 药物灌注 护理
  • 简介: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为有效地控制肿瘤,采用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以及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极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同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使化疗护士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对此并发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预防护理措施等介绍如下。

  • 标签: 化疗性静脉炎 药物外渗 护理措施 预防 肿瘤综合治疗 静脉穿刺给药
  • 简介:[目的]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分析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中的人为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主动上报的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65例,采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人为因素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兆及不安全的行为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的人为因素涉及瑞士奶酪模型的各个方面。[结论]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中人为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儿科护理管理者转变对不良事件管理方式。

  • 标签: 儿科 不良事件 人为因素 瑞士奶酪模型
  • 简介:随着临床用药不断增多,特别是新药的日益广泛应用,传统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因其字迹小、品种广、查询繁琐等,不方便应用于临床。为使护士在临床中准确、快捷查询,配制好药液,保证用药安全,本科室于2010年4月制作了专科常用药物配伍禁忌速查卡在临床应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药物 配伍禁忌 速查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配中心提高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月— 2020 年 1月该院开展的静配中心提高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临床资料 , 以 2019 年 7月— 2020 年 1月作为研究组 , 执行该院启动的静配中心提高药物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实施方案 , 与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 (对照组 ) 进行对比 , 观察实施前后静脉药物调配质量与效率改善情况。结果 工作人员素质欠缺、调配技巧匮乏、人员配置不足是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 分别占 70.0%、 56.7%和 40.0%。研究组药物配置总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 , 研究组药物配置失误率、药品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因素较多 , 针对调配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 丰富调配技巧 , 有助于大大提高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 , 值得医院广泛推广实施。

  • 标签: 静配中心 药物调配 制约因素 效率 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于探索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方法 对收治的 32 例确诊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 32 例药物性肝炎患者 年龄以 19 ~ 59 岁为主,占 58.36 %。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几率可达 15.36 %;抗结核治疗前有转氨酶和 (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可达 36.65 %、 22.02 %,明显高于平均发病率 8.03 %。发生时间多为 8 ~ 14 d 。预 后多良好。结论:对于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要对肝功能进行检测,要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 功能异常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相关化疗药物进行集中调配和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8年6月开始实施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化疗药物集中调配并开始安全防护管理措施的执行,按照实施管理的时间划分,对比实施管理前(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对照组)与实施管理后(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观察组)的药物调配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错配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输液 化疗药物 集中配置 安全防护管理
  • 简介:临床护理人员因经常接触各种药物而引起药物过敏的报道近年少见,但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因发生药物过敏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却屡见不鲜,为此,我们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20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发生药物过敏者22人,发生率为11%,为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现分析如下。

  • 标签: 临床护理人员 药物变态反应 临床护理工作 药物过敏 过敏者 发生率
  • 简介: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肿瘤患者化疗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化疗过程中及结束后的恶心和呕吐的副作用。有60%~80%接受化疗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即使应用止吐治疗,仍然有40%~60%的患者会发生这种副反应。

  • 标签: 化疗 恶心呕吐 药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药物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到 2019年 9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 2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腰部硬膜外阻滞分娩的方案并给予配合体位护理,最后采用 SPSS20.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效率低于观察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比照,在产程中对产妇进行镇痛分娩和体位护理配合使用护理效果显著,可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

  • 标签: 产程 药物镇痛 体位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中心设计一款柜体式化疗药物成品液体专用配送车用于配送化疗药物成品液体,在配送过程中持续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该专用配送车包括全封闭双层304不锈钢+隔热层材质箱体(包括上层可根据外送箱大小自由调节高度承重不锈钢隔板、下层固定隔断样式分区放置备用危害药物溢出包及使用过的医废垃圾暂存处)、

  • 标签: PIVAS 化疗药物 成品液体 配送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配置中心配置化疗药物的危害与防护管理。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调配的300瓶化疗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采用安全防护管理。结果:在药物配置差错率方面,实验组的差错率为7.33%,对照组的差错率为4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配置中心配置化疗药物中,实施安全防护管理,能降低化疗药物的配置差错率,提高配置质量,预防化疗药物的危害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化疗药物 防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中应用静脉配置中心的作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静脉处方给药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61例患者收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以前,将其命名为对照组,61例患者收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以后,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配药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配药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在对照组之上(P<0.05)。结论: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药物配置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得患者更加满意医院带来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临床护理 作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讨论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方法:录入对象选取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总数为80例。录入时间为2019.05-2021.05。比较患者采用非药物干预前与干预后Barthel指数、NIHSS及PSQI评分情况、睡眠进程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患者Barthel指数、NIHSS及PSQI评分情况、睡眠进程各项指标较干预前优异,P值低于0.05。结论:予以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非药物干预方式,患者睡眠质量能够提升,同时患者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等均有所改善。

  • 标签: 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 非药物干预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急诊护理)与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心理状态、抢救成功率。结果:护理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实行急诊护理,能有效调节心理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可应用。

  • 标签: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 急诊护理 抢救成功率 SAS SDS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观察了10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这些患者的HCV RNA检测均为阳性。针对无肝硬化的1型和2a型慢性丙型肝炎,我们采用索菲布韦联合达卡他韦进行治疗,并在1b型肝硬化患者中加用利巴韦林。以12周围一个治疗周期。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患有1b型肝硬化的患者中,如果他们出现了肝功能失代偿的问题,由于耐受性问题无法使用利巴韦林,所以需要也就需要适当地延长治疗周期,一直到24周。结果 索菲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表现出良好效果。约60%的患者在一周内实现超快速病毒学应答,几乎所有患者在一个月内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99%的患者达到正常水平的病毒应答。ALT和AST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肝硬化患者的Alb水平上升。不良反应较轻且低发生率。12周和24周的随访观察显示,持续高水平的病毒学应答率为98%。TB1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上所述,索菲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十分安全的,也不会触发太多的不良反应,其疗效效果也是不错的。需要关注的是,对于长期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我们后续还需要进行探讨和研究。

  • 标签: 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超快速病毒学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与观察老年人药物反应及其用药的特殊性。方法 从2020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对63例老年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分析两组老年人用药特殊性与药物反应情况。结果 分析发现,63例患者在不同用药后,药物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精神紊乱、直立性低血压、急性脑综合征以及便秘等症状。结论 老年人由于自身抵抗力、免疫力不强,在用药中容易出现胃肠道、精神紊乱等多种不良反应,要及时预防与护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反应 用药特殊性
  • 简介:摘要: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涉及镇静作用、副作用以及戒断症状等多方面,既有正面促进睡眠的作用,也存在负面影响。因此,护理干预策略在药物治疗与睡眠监测的平衡、非药物干预措施和合理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方面展开。通过个体化用药调整、睡眠监测技术的应用和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治疗,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精神药物对睡眠质量的负面影响,并提供有效的药物教育和监督,以维护患者的正常睡眠生理过程。

  • 标签: 精神药物 睡眠质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药物 疗效 安全性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