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破伤风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破伤风皮试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行破伤风抗毒素( TAT)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 48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232例 ,观察组 248例。两种均使用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破伤风皮试液配制法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观察组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皮试液配制方法进行皮试 ,观察两组皮肤过敏试验试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 TAT皮试出现阳性者 25例 ,阳性率 10.08%;对照组皮试阳性 49例 ,阳性率为 21.12% ,两组比较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按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2018年 04月 16日修改版)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可降低破伤风皮试阳性率 ,提高患者用药机会 ,对用药安全性无影响。

  • 标签: [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配制 观察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治疗中病症的效果,并对护理的要点与效果进行一定的分析与阐述。方法:实验组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采用的常规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实验组采用的药物灌肠治疗患者的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方法较对照组采用的常规药物对患者进行的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药物灌肠治疗 溃疡性 结肠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妇第一产程使用非药物阵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时间段为 2018.10月 ~2019.10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 1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并按照使用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不同时间段分为观察 A组和观察 B组,每组产妇各 75例,观察 A组产妇在潜伏期开始使用非药物镇痛措施,观察 B组产妇在活跃期开始使用非药物镇痛措施;另选取同期的 75例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不使用非药物镇痛措施;对比三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分娩疼痛程度。结果:观察 A组自然分娩率为 93.33%,观察 B组自然分娩率为 90.66%,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 81.33%,观察 A组的自然分娩率最高,(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三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对照组产妇最高、观察 A组产妇最低,(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非药物镇痛方式在分娩期第一产程的应用,最佳使用时间为潜伏期,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非药物镇痛 第一产程 应用效果 评价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血管活性药物静疗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其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268例实施血管活性药物静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以2019年8月为分界线,此前时间里收治的134例患者(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实施静疗管理,此后的时间里收治的134例患者(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静疗管理。观察对比患者在实施管理前后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以此总结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 实施静疗管理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静疗管理前,数据统计对比(P<0.05)。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静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未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对相应的医疗人员管理松散等,必须要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奖惩条例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定期安排培训和考核,使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丰富和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配中心提高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月— 2020 年 1月该院开展的静配中心提高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临床资料 , 以 2019 年 7月— 2020 年 1月作为研究组 , 执行该院启动的静配中心提高药物工作质量和效率活动实施方案 , 与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 (对照组 ) 进行对比 , 观察实施前后静脉药物调配质量与效率改善情况。结果 工作人员素质欠缺、调配技巧匮乏、人员配置不足是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 分别占 70.0%、 56.7%和 40.0%。研究组药物配置总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5) , 研究组药物配置失误率、药品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制约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因素较多 , 针对调配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 丰富调配技巧 , 有助于大大提高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 , 值得医院广泛推广实施。

  • 标签: 静配中心 药物调配 制约因素 效率 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于探索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方法 对收治的 32 例确诊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 32 例药物性肝炎患者 年龄以 19 ~ 59 岁为主,占 58.36 %。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几率可达 15.36 %;抗结核治疗前有转氨酶和 (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可达 36.65 %、 22.02 %,明显高于平均发病率 8.03 %。发生时间多为 8 ~ 14 d 。预 后多良好。结论:对于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要对肝功能进行检测,要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 功能异常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相关化疗药物进行集中调配和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8年6月开始实施静配中心对静脉输液化疗药物集中调配并开始安全防护管理措施的执行,按照实施管理的时间划分,对比实施管理前(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对照组)与实施管理后(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观察组)的药物调配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错配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输液 化疗药物 集中配置 安全防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药物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到 2019年 9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 2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腰部硬膜外阻滞分娩的方案并给予配合体位护理,最后采用 SPSS20.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效率低于观察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比照,在产程中对产妇进行镇痛分娩和体位护理配合使用护理效果显著,可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

  • 标签: 产程 药物镇痛 体位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应运而生。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医学还无法达到确保新生儿身体状态一切正常的程度。即使在增加了婚前检查和孕期排查等一系列措施后还是会出现新生儿出生后携带各种病症的情况。为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减少疾病对新生儿生活的影响,及早的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身体各项机能还处于发育不完全状态,针对手术后疼痛现象使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未到紧急情况下,临床是尽量避免对新生儿使用药物的。而非药物干预就能很好的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在确保新生儿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新生儿的疼痛感受。

  • 标签: 非药物干预 新生儿 手术后疼痛 实施效果 进展研究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析在儿童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使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儿童精神病患者,共计 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 50 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另外 50 例分到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用药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 :通过观察得知,观察组患儿要无论是住院时间还是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另外,观察组患儿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组,同样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本研究表明,在儿童精神药物治疗中,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对不良反应的减少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儿童精神药物治疗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 80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 40例)和研究组( 4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 P<0.05。结论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在药物治疗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胃炎 胃溃疡 药物治疗 系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咽癌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 2019年 1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治的 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0例,在患者进行鼻咽癌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鼻咽癌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鼻咽癌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肺部感染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 方法:选择医院2018.04-2020.06收治肺部感染患者120例,采集患者痰液,细菌培养后分离病原菌,展开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结果:在120例患者中,细菌培养共检查出106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G+共有37株(34.91%),革兰氏阴性菌G-共有56株(52.83%),真菌共有13株(12.26%)。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高,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于呋喃妥因耐药性低,对于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红霉素耐药性高。 结论:肺部感染后,感染菌种对抗生素拥有多重耐药性,对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尽早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最适宜药物,快速控制患者病情,降低感染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 标签: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肺部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支持,进一步提升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