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04例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实施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本院患有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104例患者,将其分成分析、常规两组,分析组52例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实施治疗,常规组52例施行基础性的相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有关情况。结果用药治疗后,分析组DBP值、SBP值都优越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析组共有50例总有效,占比96.15%(50/52);常规组共有41例总有效,占比78.85%(41/52)。两组病例的总有效率情况对比,分析组显著优越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治疗当中运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各种症状,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评价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具体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09月至2015年09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38例。对照组均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药物治疗,实验组利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于治疗6周后对两组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统一评价。结果实验组(94.7%)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71.1%),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HDL-C、LDL-C、TG和T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发挥显著的疗效,将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其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予以观察组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与血脂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P、DP、TC、TG、HDL-L、LDL-L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并高血脂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1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单独口服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样采用口服的方式,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分析2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进行2组疗效对比。结果根据对2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87.50%)较对照组患者(73.75%)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方案,对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的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 氨氯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3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3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3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状况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洛他唑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SAH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5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尼莫地平1mg/h持续泵入14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西洛他唑50mg,2次/d。连用14d。两组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意识变化以脑血管痉挛、病情以Hunt&Hess分级,预后以CT、MRI、TCD结果为评价指标。结果就总体病情来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而对于头部CT或MRI来讲,治疗组出现脑梗死灶11例,低于对照组;且平均血流速度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联合防治效果更佳。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