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所起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护理模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对不同护理方式起到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实施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方式能够消除患者的多种不良情绪,也能从细致、优质护理服务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心理特征 安宁疗护 晚期肿瘤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所起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护理模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对不同护理方式起到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实施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方式能够消除患者的多种不良情绪,也能从细致、优质护理服务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心理特征 安宁疗护 晚期肿瘤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所起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护理模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对不同护理方式起到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实施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方式能够消除患者的多种不良情绪,也能从细致、优质护理服务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心理特征 安宁疗护 晚期肿瘤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肺癌终末期患者安宁与整体护理联合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的60例肺癌终末期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将60例样本按照对比组与观察组进行划分。对比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接受安宁与整体护理联合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与不良情绪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安宁与整体护理联合干预在肺癌终末期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不良情绪,属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护理方案。

  • 标签: 安宁疗护 整体护理 肺癌终末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了安宁在老年人慢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展示了其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范围涵盖了多种慢性疾病患者。结果表明,通过运用安宁,可以显著改善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痛情况,提升病患自我心理护理能力,温馨的护理环境与人性化的照护方式敬重生命尊严。同时,也能精准有效地解决患者及其亲属心理问题,增添患者肯定和自尊,实现生活的最大价值。统计数据也证实了安宁的积极效应,公认作为一种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方式。总结来说,本研究证实了安宁在慢性疾病的护理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性,为今后的疾病护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参考,更为老年人慢性疾病护理提出了新的护理模式和方向。

  • 标签: 安宁疗护 老年慢性疾病护理 病患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能力 人性化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晚期肺癌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接受中医护理联合安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和安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实施中医护理联合安宁护理有利于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对疼痛症状的预防控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肺癌 癌痛 安宁疗护 中医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以1例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的安宁实践为例,探讨终末期患者的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及患者的心理痛苦、家属的哀伤辅导。通过有效护理,患者症状控制良好,舒适度提高,心理痛苦缓解,家属顺利度过哀伤期。可为今后淋巴疾病终末期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疾病 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宁中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心理状况特征分析与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要求患者住院时间是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按照是否是晚期肿瘤患者将其分成肿瘤组与非肿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接着对两组终末期患者给予缓解症状及对症治疗,并且加以心理疏导,15天后进行复评,分析对比干预前后各组数据。结果:心理干预前后肿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P<0.05。表明肿瘤组患者的心理问题要比非肿瘤组患者要严重,经过心理干预后均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疾病终末期老年患者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肿瘤患者更加明显,生活质量较差,实施安宁方法有利于改善终末期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 老年终末期患者 心理状况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基于多学科护理团队的安宁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组探究,对照组(常规护理,n=40)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多学科护理团队安宁,n=40),对比两组负性情绪、临终护理质量评价量表(Scale)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Scale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各组负性情绪评分、Scale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护理团队的安宁可显著减轻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学科护理 安宁疗护 晚期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本文描述一位胰腺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安宁共照的护理经验。护理期间为2021年8月16日至2021年10月25日,运用Gordon十一项健康功能型态为评估架构,由观察、身体评估与会谈等方式收集资料,确认个案主要的护理问题有1.疼痛;2.口腔黏膜受损;3.腹胀;4. 死亡焦虑。在照护过程中,与个案建立信任关系,给予陪伴、倾听、关怀,鼓励表达内心想法并提供表达的机会,安宁共照师与原医疗团队通过安宁常规照护中的舒适护理、症状控制的同时并强调了五觉照护,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照护。以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减轻疼痛并共同陪伴个案、倾听内心的困扰,缓解躯体不适以及引导个案抒发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让患者在面对最后的生命阶段,能与最亲爱的家人四道人生,接受死亡的可能并获得心灵平静。希望由此五觉护理经验能,提供照护临床末期病人身、心、社、灵需求的参考。

  • 标签: 胰腺恶性肿瘤 安宁疗护 五觉照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宁对胃肠肿瘤晚期患者心理应激、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106例胃肠肿瘤晚期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对比组,实验组加用安宁,对比组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应激等差异。结果:两组睡眠质量、心理应激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肿瘤晚期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导致其较为严重的失眠症状,对其进行安宁护理效果较高,值得重视。

  • 标签: 胃肠肿瘤晚期 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宁联合疼痛管理对于改善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肿瘤末期患者进行观察,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各30例。结果:对照组使用终末期肿瘤传统护理,而观察组采用安宁联合疼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现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共性;而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肿瘤终末期患者进行安宁和疼痛管理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安宁疗护 疼痛管理 肿瘤终末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5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完成分组,参照组33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3例接受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干预。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心理应激评分较参照组更低,心理弹性评分较参照组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其负性情绪,调节其心理应激情况。同时,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使其耐受性明显增强,从而可以积极地看待疾病,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 标签: 晚期肿瘤 心理特征 安宁疗护 心理应激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 背景 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00万,平均每90个家庭中就有1个癌症患者。癌症已成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伤残和死亡的第一原因。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安宁,提高生命末期生存质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要,已成为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该文总结了运用安宁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对1例右股骨肉瘤伴广泛转移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宁的实践经验。目的 通过实施安宁症状管理,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为今后继续开展安宁服务提供专业指导。方法 运用疼痛护理、腹胀、便秘症状护理及皮肤护理等护理技术;运用芳香和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运用SPIKES告知模式告知坏消息;把握好时机与方法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给予主要照顾者情感支持及丧亲者哀伤辅导等干预措施缓解家属的复杂性哀伤。结果 患者接受了安宁服务,于最后一次入院11d出院后第3天在家里舒适、平静病逝。结论 通过安宁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患者家属哀伤情绪较前减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骨肉瘤 终末期 安宁疗护 哀伤辅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脑部肿瘤终末期患者实施安宁的效果以及对其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中,将于我院肿瘤科中选取研究对象,共计74例,均为脑部肿瘤终末期患者,符合实验参与条件,与此同时,需对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可在其护理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命名为观察组,护理期间需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安宁,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估了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幸福感情况,从结果可见在本次安宁后,观察组GWB评分(70.14±6.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4.11±5.74)分,(P<0.05)。同时,在生活质量的评估中,选用了QOL-74评分,可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评估,相比之下观察组以上几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终末期脑部肿瘤患者实施安宁有助于稳定情绪状态,提高主观幸福感,同时对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脑部肿瘤 终末期 安宁疗护 主观幸福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以意义疗法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在中年晚期肺癌患者安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我院中年晚期肺癌患者76例,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为常规安宁,观察组38例为以意义疗法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比患者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种不良心理评分更低,差异较大(P<0.05);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大(P<0.05)。结论 为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安宁干预时进行以意义疗法为基础的综合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心理,也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意义疗法 综合干预 晚期肺癌 安宁疗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安宁实施在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分析护理价值。方法:护理对象是72例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具有研究代表性。按照随机的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实施安宁的护理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评价指标:①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②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护理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明显,生活质量评分高,数据比较存在差异,P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老年患者 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结合安宁对晚期肿瘤病人心理状态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晚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设置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结合安宁。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负性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自尊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晚期肿瘤 人文关怀 安宁疗护 心理状态 自尊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肿瘤临终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将安宁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遵照对比护理评估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所收治肿瘤临终患者88例为对象,并按照计算机随机排序的方式进行1至88编号,任意抽选其中的44例,在治疗过程中落实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则将安宁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在负性情绪以及心理应激情况等。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干预负性情绪以及心理应激反应对比,干预前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安宁疗护 肿瘤临终患者 负性情绪 心理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