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对8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尿毒症患者共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7880次,其中有5810次出现并发症,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73%。此外,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高血压、痛性肌肉痉挛以及低血压为主要发生的并发症。结论对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医生在其治疗过程需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尿毒症 并发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利用血液透析以及血液灌流进行联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患者获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50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利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瘙痒缓解率以及HAMD评分、HAMA评分进行严格比较。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缓解率为92.0%(23/25),有效缓解有15例,轻度缓解有8例,无效缓解有2例,对照组患者的瘙痒缓解率为68.0%(17/25)。有效患者有7例,轻度缓解有10例,无效缓解有8例,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获得的HAMD评分以及HAMA评分分别为10.59±2.03,11.67±2.35,而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以及HAMA评分分别为15.27±2.59,16.57±2.84,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液透析以及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瘙痒的效果较为显著,护理效果优良,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皮肤瘙痒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普通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病率,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标签: 预见性 尿毒症 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30例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0例普通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CD64、hs-CRP和PCT水平以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CD64、hs-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64、hs-CRP、PCT的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水平均明显升高,三项联合阳性率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脓毒血症 中性粒细胞CD64 hs-CRP P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管理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SHPT)患者手术中的护理效果的影响,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7月SHPT患者7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SHPT患者70例为集束组。对比两组SHPT患者的护士工作量、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时间、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结果集束组患者均置中心导管补液,使患者的静脉穿刺时间明显缩短,每天进行健康宣教时间增加。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后每天患者补钙输液的治疗时间集束组(6.1±0.5h)也较对照组(11.3±0.8h)明显减少(以上P均<0.05)。集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出院满意度分别为98%和95.7%,集束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8天和13天,集束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管理的方法对SHPT术后的患者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高钾血症等),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尿毒症 甲旁亢 血液透析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对尿毒症患者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8月之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健康治疗评价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血尿素、C反应蛋白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不用血液净化治疗时的针对性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血液净化的效果,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血液净化护理模式 尿毒症 净化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高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高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尿毒症 高龄患者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开展细节护理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血透治疗的87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比组(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细节护理,应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并掌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对比组的6.8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血透室治疗中开展细节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细节护理 血液透析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8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92例尿毒症患者,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6例,分别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比治疗前后营养、炎症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肌酐、尿量、Hs-CRP、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及微炎状态,效果理想,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2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患者,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每组各20例。其中血液透析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而腹膜透析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透析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显著低于治疗之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腹膜透析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IL-6以及TNF-α等水平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2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均较大,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hs-CRP、IL-6以及TNF-α等水平,但是腹膜透析方法在降低hs-CRP水平方面更有效。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微炎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