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末,中国传媒业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过去的媒体资源、渠道稀缺转变到目前的“厚报时代”、“多频道时代”。这种转变以两种趋势为特点:一,传播渠道的数量增加。仅以电视为例,目前央视的频道总数已达17个。省级卫视、境外卫视、地方电视频道的增加,使中国的电视媒体传播渠道呈现“爆炸性”增长。

  • 标签: 电视频道 “分与合” 媒体传播 中国传媒业 多频道时代 学思
  • 简介:序关于传媒学艺术学硕士①学位在专业方面的实际内容,当前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完成本专业的学习阶段的主要培养方式中,人们可以发现有了许多重大的改变.传媒实践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具有艺术特性的制作.数码传媒技术不仅作为传统传媒(电视、电影、音响制作)的制作方法之一,而且这一技术本身作为一种创造手段,已经变得日益重要;并且,以前各自独立的传媒手段的融合应用也由于因特网上的实时数据流技术而成为可能,这种融合正在产生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作为各种思想的表现手段和传播方式,电影格外受到人们欢迎,这促使学生们如潮水般地涌来,选择进修传媒学研究生课程.

  • 标签: 艺术学 电影 艺术特性 影视 传统 手段
  • 简介:一、引言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自1984年3月12日成立以来,开展工作已近16载。16年来,“声音委员会”以影视节目中的声音为主题开展了多次学术研讨、技术交流和节目声音质量评比等专项活动,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影视节目声音质量的不断提高。声音委员会...

  • 标签: 中国电影 声音艺术 创作趋势
  • 简介:<正>影片《孩子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文化哲学的意味”。这个问题是在1984年以后,随着文学界的“寻根文学”而提出来的。所谓“文化哲学的意味”,主要是对生命和文化意义的深沉反思。如果说《孩子王》包含着一种冲突的话,那就是生命和文化的冲突。对作品中情节的设置、镜头的运用、色彩的设计以及电影语言的结构加以考察,可以把影片分为两个对立的层次:一是表现人和自然界一切生命

  • 标签: 文化哲学 文化构成 生命 影片 寻根文学 文化意义
  • 简介:一、西方现代文明的理性危机和对生命诗性的呼唤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以它的科学技术和追求资本的商品消费主义,消解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尽管科技发达和生产力的进步曾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生活上的无比富裕,但人也被逐步异化,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丧失了主体的能动性和高级的精神情感以及道德品格,从而机械、物欲、功利地生活在现代世界。

  • 标签: 《阿甘正传》 商品消费 意义解读 西方现代文明 精神情感 生存智慧
  • 简介: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人们建造的可居可游可赏的"第二自然",又是造园主抒发思想情感和体现其人格精神的载体,是"潜精神创造的一种环境",具有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价值。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于西方园林美学观念,其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其自然观的态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自然观
  • 简介:截至201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3日)已发表76周年。继毛泽东之后,习近平是第二个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两年后,他又发表了《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由此足见两代领导人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工作 毛泽东 习近平 电影制片厂 文化方向
  • 简介:2007年8月,第十一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系列活动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市郊的凤凰岛举行,8月4日,在系列活动的新闻发布会上,新任会长唐国强宣布“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永远落户地处青岛近郊.美丽的旅游度假胜地凤凰岛!”

  • 标签: 表演艺术 凤凰 学会 电影 新闻发布会 海滨城市
  • 简介:2012年5月16日,我院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主持,院长张会军及《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在座谈会上致辞。《党建》杂志副总编徐能毅、《艺术教育》副总编郭晓、《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文艺部副主任李宏伟、文艺评论主编李春利、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谢飞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光明日报》 北京电影学院 《艺术教育》 《讲话》精神 纪念
  • 简介:2002年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在上海召开。围绕本届论坛的学术焦点,即“冲突与和谐——全球化空间中亚洲影视的新趋势”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媒介全球化的逼近二十一世纪之际,“全球化”已不仅仅是一个热门话题,而成为人人都回避不了的当下现实和生存语境。面对媒介全球化的逼近,中国影视尤其是电影必须走向世界,这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德国柏林电影节前主席、现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莫里茨·德·哈尔德先生,积极肯定了中国电影十余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指出,张艺谋、陈凯歌以来的中国导演频频在国际电影节上捧走奖杯,以及台湾、香港电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中地位的提升。清华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认为,虽然国内对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

  • 标签: 全球化 中国电影产业 新趋势 中国影视业 高层论坛 中国高校
  • 简介:<正>从我们眼前滚滚流去的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前期历史的转变时期。通过这次回顾展再现出的直观形象,表现在三十年代,中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已经开始离却王公贵族的殿堂,公子小姐的庭帏;也毅然抛弃了那些神仙深居的洞府,侠客角逐的战场,而是将摄影机热情地转向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在《狂流》中,我们看到了因长江水灾而嗷嗷待哺的流浪者群;在《春蚕》中,我们看到了昼夜辛劳却因卖不出蚕茧而负债累累的江南蚕农;在《女性的呐喊》中,我们看到了备受剥削、惨遭迫害的包身女工;在《渔光曲》中,我们看到了终年栉风沐雨而不得温饱的水乡渔民;在《大路》中,我们看到了拉着石磙奋力前行的筑路工人;在《十字街头》中,我们看到了在失业中苦闷徬徨的青年学生,在《神女》中,我们看到了饱受凌辱和蔑视的下等妓女;在《马路天

  • 标签: 中国电影 三十年代 社会进步 电影评论 二十年代 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