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针对听觉系统对音乐与语音之间的交互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摘取一段语音中的一个短句,将其进行多种声音技术处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语言与歌唱感知之间的错觉转换关系.实验一,首先将选取的语音短句进行两种处理,之后将原句及这两种处理呈现给被试,运用任务分级评价的测量方法获取被试对其感知的判断;经统计表明,在原句经过多次重复时,被试逐渐将其判断成歌唱而不是说话的错觉转换才会产生.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设计四种刺激条件,收取被试代表听辨之后的复述呈现,运用声学技术和统计学运算,得出其与语音、歌唱等之间的数据关系;并由此对这一错觉转换的神经学基础、音乐与语言处理的脑机制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讨论.

  • 标签: 语音(语言) 歌声(歌唱) 错觉转换 感知 脑机制
  • 简介:对"无调性音高空间中的转换模式"的研究,是在广泛地对列文以及其他众多理论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译解、思考、梳理和综合归纳这一基础上完成的。研究一方面完全忠实于列文的作为转换理论的纲领性文献GMIT中的理论阐述,对其中的与无调性空间相关的GIS模型及转换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和高度的归纳,一方面又对其他理论家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其中的极具典范意义的"K网"理论和"关联转换"理论从宗旨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无调性音高空间 转换理论 GIS模型 音集转换 K网 非音程转换
  • 简介: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公共音乐现代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先进教学手段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网络时代教学的优势。同时,如何转变高校公共音乐教师角色,发挥网络环境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使发达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切实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

  • 标签: 网络环境 高校 公共音乐教育 教师角色
  • 简介:同主音转换调式调性作为扩展音乐的手法,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并非十分罕见,诸如《苏武》、《江河水》等,可以说是最为大家熟知并经常引用的例子。《苏武》是宫音四、五度关系,主音为徵—宫—徵的同主音转调;《江河水》则是宫音为二度关系,相差两个调号的羽—徵—羽的同主音转调。然而更进一的曲例和理论在以前的资料中则是很少见到,有些则是从未见过的。造成这种转调理论与实践上欠缺的原因在哪里?是否原本就不全?不是。关键在于我们

  • 标签: 变奏 唢呐曲 主音 调式调性 母曲 调号
  • 简介:声乐钢琴伴奏与钢琴独奏在演奏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文从技术层面、音乐层面和合作层面进行论述,使钢琴独奏者了解声乐钢琴伴奏的性质,掌握两者间技术转换的方法。

  • 标签: 钢琴独奏者 声乐钢琴伴奏 合作意识 技术转换
  • 简介:“均”(七律)作为音高标准,是“宫”、“调”生成之度量;“宫”作为音阶之主,是明确“调高”的重要依据;“调”作为第三次,是乐曲调式性质的最终体现。“均、宫、调三次概念”,各自在表达不同内涵属性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建构起了一个“均统帅宫”、“宫统帅调”的完整系统。

  • 标签:
  • 简介:"艺术家的天才就在于去创造、改变、发现那崭新的艺术形式的感知世界.……对艺术的革新,或杰出的艺术作品的出现,便不一定是在具体内容上的突破或革新,而完全可以是形式感知的变化.

  • 标签: 戏曲艺术 意象型 多元型 现代形态 艺术形式
  • 简介:笔者认为:“均、宫、调三次概念”实际上难以成立。理由是:一、从“宫”“调”“均”三词涵义来说:“宫”一般指“调高”;“调”一般指“调式”;而“均”是多义词,一般都认为它就是音阶、或认为“宫、均、调三词在调高意义下,常常可以互相代替”。在实际音乐中,“宫”(调高)与“调”(调式)密切相联,根本不能剥离而分为两个层次。而“均”作为律位构成的音阶,与调高、调式天然地叠合在一起,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剥离开来而分成三个层次;二、从传统七声音阶的构成来说,实际上并不完全采用三分损益四度、五度成律法,而是采用兼含三分损益与纯律三度关系成律法的复合律制一如钟律、琴律,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均主”一说。

  • 标签: 调三层次概念 三分损益 纯律 钟律
  • 简介:拿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07年第一期,粗略翻阅—遍,在感叹刊物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升的同时,又为多篇高质量的文章所吸引。其中有《凄美的哀唱》和《20世纪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析》两篇文章,涉及大家比较熟悉的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和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分析,更加吸引我的眼球。两篇文章行文流畅、观点明确、语言优美。在赞叹之余,有

  • 标签: 学术讨论 中国艺术歌曲 《我住长江头》 柴科夫斯基 音乐学院 创作分析
  • 简介:当人们引以为豪地将戏曲誉为民族艺术的'瑰宝'或泱泱中华的'国粹'时,我们实际上已处在'现代'的位置上在'反观'传统(尚不是'反思'传统),我们事实上也在不经意间作出了这样的价值认同:即我们所自豪所夸赞所鉴赏的戏曲艺术,已成为一种充满古朴或古雅情趣的类似于'古董'、'古玩'的艺术品,人们甚至愿意以日本能乐所享受的'博物馆艺术'待遇为例,来企求保护我们的传统戏曲。

  • 标签: 传统戏曲 戏曲现代 戏曲现代戏
  • 简介:视听欣赏既是高校音乐学院的专业特色,又是图书馆的服务特色。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视听设备及资源载体大致经历了四代的转换,其服务模式亦跟随转换。网络环境下,视听欣赏服务呈现出多元化和复合型趋势,传统服务不再是读者唯一的选择,视听欣赏由静态向动态转换。技术创新是模式转换的动因,服务创新是模式转换的动力。

  • 标签: 高校 音乐图书馆 网络环境 视听欣赏 服务模式 转换实践
  • 简介:在近几年的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中,“局内人和局外人”、“主位观与客位观”这两对概念出现的几率非常之大,说明了它们在研究中所起到的、并正在起着的巨大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其在民族音乐研究中的有效性与相对性,其中包含:层面1: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自然存在与“主客位观”的有效性;层面2: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混淆与“主客位观”的相对性;层面3:我们都是局外人和“我”只能作为“我自己”。本文认为,这些概念是动态变化的,表现出了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由人与音乐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了人与音乐的距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形成了研究者在研究中只能作为自己而存在。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局内人 局外人 主位观 客位观
  • 简介:大卫·列文创立的"转换理论"体系已经成为后调性音乐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学习研究,将研究观点立足于"转换理论"的微观材料结构——集合,以达拉皮科拉《安娜莉贝拉的音乐札记》的第5首为例,对全曲的集合进行分析,以集中一点的研究态度对大卫·列文提出的集合概念进行探讨和研究。

  • 标签: 大卫·列文 转换理论 集合 序列 嵌入
  • 简介:一步一天———成都市川剧玩友协会成立10年撷记古草左起:廖友朋、许倩云、李建华川剧“玩友”由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给了一定“定义式”的称呼:“川剧‘玩友’,就是‘玩’川剧高雅艺术的朋友。”川剧“玩友”不仅为川剧源源不断输送着专业演员,而且培养着娱乐着...

  • 标签: 川剧 成都市 李建华 友协 表演艺术 四川省
  • 简介:2014年9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之后,便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而《意见》中提到的“取消特长生的加分”等表述,正式宣布了“后特长生时代”的来临,这让很多高三的特长生及家长在措手不及的同时,

  • 标签: 特长生 清华附中 艺术教育 乐团 招生制度改革 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