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代的松江,前期有沈度、沈粲等书家,活跃于宫廷,后期有董其昌影响遍及海内外,中期若张弼、陆深皆名重当时。书家影响与书家流派,相关而非相同,所谓流派者既有流又有派,流派之力量必有影响,但有影响之书家则未必构成流派。史料证明,晚明时期始有云间书派或言松江书派、华亭书派之说,其意与吴门书派相仿佛,皆言地域书法流派。然云间书派究竟应该定位于以董其昌为核心书家的后期为妥,还是定位于以二沈为核心的前期为妥,则需要做一番界定。

  • 标签: 书法流派 晚明时期 董其昌 松江 前期
  • 简介: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以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它以点、画、线条和结构的变化运动构成一种形体美和动态美.传达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书法的形式美.就是指书法作品外在整体所呈现出的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美,主要包括点画.结构、墨色、章法等方面。书法的形式美在书法的审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美学家聂振斌先生将这一作用形象地比喻为“审美门户”。聂先生指出:“促成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首先是形式美”.“惟有形式美.以及偏重于形式美的艺术.

  • 标签: 形式美 艺术形式 审美理想 思想感情 视觉效果 书法作品
  • 简介:艺术中的人性概念依赖于在时间进程中早已改变了的人类的规范。近代以前,只有英雄的、神话的和宗教的艺术才被认为是高级艺术。一件作品尊贵与否,部分地由其主题的等级来衡量。后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描绘普通生活的场景,一幅风景画,或者静物画,也能成为跟历史题材画或神话题材画一样伟大的作品。人们还发现,在一些非人类形象的绘画中,存在着某些深刻的价值。我并不单单指艺术家通过对色彩和形状的控制而创造

  • 标签: 普通生活 历史题材 塞尚 蒙德里安 康定斯基 面部表情
  • 简介:八、北方山水画“武”的脉系——范宽、燕文贵直至李唐由荆浩确立的北方山水画的刚武画风,因关仝之辅佐而影响趋大.又因李成出现而产生趋于文秀的转向,不过.这种变化.并未全然遏制住北方山水画刚武画风的发展势头。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武” 北方 画风 范宽 李唐
  • 简介:著名艺术大师歌德曾说过:“在制约中才显出大师的本领。”。当面对设计制约时,有的设计师一愁莫展,而富于创造性的设计师却可以领悟到某些问题的内在联系,成功转化观念,使设计制约成为创意。这也许是苦苦寻觅创意的设计人最易忽略的创意点,对于这个看似拦路虎的存在大家总是避之不及。

  • 标签: 创意生成 设计师 艺术大师 创造性 创意点 设计人
  • 简介:学习书法要从临摹字帖入手,这已成定论,无须多言.字帖作为书法学习的教材是学书者通向书法艺术殿堂的钥匙和桥梁,学书者凭借字帖达到熟悉古典、掌握技法、提高对书法理性认识的目的.然而,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书者(或书法教师)没有认识到字帖的功用,违背学书规律,弃帖不用(或视字帖为可有可无),我行我素,急功近利,追求速成,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 标签: 字帖功能
  • 简介:<正>徐悲鸿先生作为学贯中西的一代艺术大师,他对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发表过不少精,钩玄抉髓,富于启示。一九五○年,徐先生在《边寿民芦雁花卉册》上的题跋,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个画册作于“雍正癸丑(1733年)”,即边奉民53岁之际。全册入帧,依次画荷花、瓶菊、黑牡丹、苇雁、芦蟹、石榴、芦雁、四雁。各帧神理俱足,别饶意趣,画法则熔水墨与没骨为一炉,干湿

  • 标签: 徐悲鸿 中国古代 题跋 艺术大师 启示 美术
  • 简介:编者按:胡问遂1951年师从沈尹默,为其入室弟子,学书二十余年,擅书诸体,尤工真、行、草。胡问遂研习法帖,读帖、临帖,务求“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反复琢磨如何下笔、运笔、转折。其所临书帖送师过目,竟被误以为是“印刷复制品”。胡氏数十年坚持不懈,尤得力于北碑,并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书法浑厚凝重,洒脱灵动,气韵高雅,意态从容,是海派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胡问遂理论与实践并重。他十分善于从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把对中国书法史的学习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甚至说对书法历史的探究绝对不亚于书法实践本身。他对中国书法风格的演变转换了如指掌,烂熟于胸,他的论文和专著,在书法理论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此,他的书法创作才能“根深叶茂”、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为此,我们特刊发胡问遂的《入帖和出贴》一文和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书法史 书法艺术 历史传统 理论与实践 融会贯通 代表人物
  • 简介:  编者按:近日,著名古玉研究学者古方先生应邀来河南参加中原文化论坛活动,其间,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 标签: 侃藏 藏玉 说古侃
  • 简介: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1949年7月2日,由全国文代会举办的“艺术作品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后来,这个展览被确认为第一届全国美展。而五年举办一次全国美展在历史的发展中就成了一种展览制度,这不仅是五年一度的盛举,而且因为它的连续性,直接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和成就。

  • 标签: 发展 国画 画家 艺术展览 中国
  • 简介:20世纪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时代,各种知识和学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裂变,那种单一的学科结构和惟一的知识体系被打破,各种知识和学科在相互的融合中进行了重组,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和边缘学科体系,在装饰艺术设计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和设计风格。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经典的传统装饰模式,在现代装饰思潮的影响下被瓦解、变异,新的艺术设计形式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一切都是与历史上各种各样的设计运动和改革活动分不开的,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性。

  • 标签: 现代装饰设计 设计风格 装饰模式 艺术语言 艺术设计 现代主义
  • 简介:当代隶书创作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清代隶书的创作模式,在对笔墨技巧和形式章法上有了更加开放和大胆的创新,对于隶书的风格有了更广泛的拓展。在清代隶书集各种字体所长的基础上,当代隶书创作中,隶书与各种字体之间交融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这个特征尤其在最近十几年来最为突出。

  • 标签: 创作模式 隶书 当代 风格 笔墨技巧 清代
  • 简介:即使写实主义观念一统天下的时代,人们也早已认识到中国古代雕塑的辉煌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中国雕塑的现状却一直令人担忧,尤其是大量“审美侮辱”性的垃圾式城市雕塑,,真让识者羞于启齿。从写实到抽象,自打20世纪上半叶以来我们就一直跟从西方雕塑家亦步亦趋,不要说大多真经不传,甚至有些连皮毛都附不上。而回望自家传统,却又像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到底什么是我们的传统——皇陵雕塑、佛教雕塑还是民间雕塑?

  • 标签: 大断层 城市雕塑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古代雕塑 佛教雕塑 民间雕塑
  • 简介:笔墨山水是指用笔用墨的各种变化来塑造的山水画,笔墨的主体性也成为欣赏山水画的基本要素。从笔墨的不同风格来考察,传统和现代山水画总体上都呈现出结构性和写意性的笔墨倾向,即笔墨对于山水结构和形式语言表达的侧重线路。结构性笔墨山水关注的是山石自然纹理和形体构造的塑造.写意性笔墨山水所传达的则是画家对笔墨的种种感受和形式.无论是结构的还是写意的山水画.笔墨总是第一位的。在古今绘画理论中.山水多在于探讨笔墨的表达.笔墨核心超越了所要描绘的具体山水形象。所以从山水画的发展史上看.画家的笔墨运用明显具有时代价值取向的因素.这种变化几乎一直贯穿着山水画的发展。

  • 标签: 山水 结构 笔墨
  • 简介:黄庭坚的书法在宋代即享有盛誉,宋代两位杰出的皇帝书法家宋徽宗赵估和宋高宗赵构都曾研习其书,并由此演进变化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新体。本文试对有关二人学习黄庭坚书法的记载和书迹略作梳理,以期能对他们的书法研究乃至对宋代的书法研究起到一些补充作用。

  • 标签: 宋徽宗 宋高宗 书法 研习 黄庭坚
  • 简介:对称结构是指在某一对称轴(这里所说对称轴多为假想轴,并不显现于画面).两侧各部分形状相互对应、彼此相称的结构。就字而言,对称结构有三种常见形式:1.全对称,即对称轴两侧各部分形状完全相同,如“中”、“基”、“品”等。2.准对称,即对称轴两侧各部分形状基本相似,如“常”、“春”、“器”等。

  • 标签: 对称结构 非对称 对称轴 形状 “中” “春”
  • 简介:本文通过对艺术史发展历程的分析,提出艺术创新的五种方式,即:技法创新、题材创新、形式创新、风格创新、观念创新。艺术史上,这五种创新方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技法和题材创新阶段;2.形式和风格创新阶段:3.观念创新阶段。以艺术中绘画为例,在技法和题材创新阶段,中国从原始社会到唐中后期,西方从原始社会到17世纪的荷兰小画派。形式和风格创新阶段,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到20世纪的85新潮,西方从文艺复兴到达达主义。观念创新阶段,中国是85新潮以后,西方是从后印象主义至今。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技法和题材创新阶段,也包含形式风格创新和观念创新。在形式风格创新阶段,技法题材的创新也没有停止。观念创新阶段,技法创新、题材创新、形式创新、风格创新都仍在发展,但已经不是主流。

  • 标签: 技法创新 题材创新 形式创新 风格创新 观念创新
  • 简介:最近十多年.我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三代金文、秦汉简牍帛书、汉魏六朝碑版和敦煌遗书.所有这些研究对象虽然字体不同.但是在非篆非分非楷的兼容性上有相同之处。它们的风格面貌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以稚拙奇肆为主要特征。而且.它们都是在历史上被人忽视和遗忘的作品.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因此.当我综述它们的时候.使用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民间书法并对它作了一番界说和阐述。

  • 标签: 民间书法 名家 比较系统 敦煌遗书 汉魏六朝 当代书法
  • 简介:孙过庭所著《书谱》虽只有3700余言,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书学思想,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书法史观、技法观、书体观、审美观、创作观、学习观和批评观等8方面。这8方面是互相交融、纵横交织的一个有机理论整体。

  • 标签: 书学思想 孙过庭 思想论 《书谱》 审美观 创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