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比较分析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系列和我国作家贾平凹的“商州小说”系列,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不仅如实地记录了耐代的大变动带来的家乡传统生产方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的变迁与衰亡,而且展现了作家面对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而做出的不同情感选择。

  • 标签: 哈代 贾平凹 传统 衰亡 情感选择
  • 简介:6月12日。笔者从重庆能源集团获悉,根据重庆市委宣传部关于广泛开展健康有益有“传箴言”手机短信传播创作活动的实施意见。市总工会将从5月28日起到今年底,在全市职工中开展“红言颂——重庆市百万职工百万条短信创作传播活动”。

  • 标签: 传播活动 创作活动 手机短信 总工会 职工 重庆市
  • 简介: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彩色故事片《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乐于为孩子们写歌。7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颐和园的蓝天碧波、绿树红墙格外明媚。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一起来到万寿山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

  • 标签: 长春电影制片厂 创作 彩色故事片 体验生活 新中国 颐和园
  • 简介:文章从政治文化视角入手,从作家的身份认同与创作文本的规范两方面探讨曹禺的后期活动与剧本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政治理性。政治理性导致了曹禺后期创作的艺术魅力消退。

  • 标签: 曹禺 政治理性 身份认同
  • 简介:我没有多少文艺细胞,只是在潇湘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同志的启发和茶陵县委以及省、市党史部门的支持下,怀着对革命老区的眷念之情,编写了电视剧《湘东挺进队》剧本,殊不料,株洲市文联的同志对于我这一丁点成绩,给予了百倍的爱护,嘱咐我回顾并报告这一创作过程中的体会。这就是我发言的

  • 标签: 挺进队 电影制片厂 湘东 文学部 党史部门 革命历史题材
  • 简介:1930年12月30日,在江西省永丰县南部今龙冈畲族乡万功山与相邻的君埠乡小别桥约15华里的狭长山峦中。红军全歼国民党反动派进剿军第十八师9000余人,并活捉中将师长张辉瓒,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史称“龙冈大捷”。毛泽东同志为讴歌“龙冈大捷”,于1931年春写下了气势恢宏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创作 国民党反动派 反“围剿” 1931年
  • 简介:忧怨苦闷是文学创作的心理动力之一,这种心理动力归根结底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但中日作家的'苦闷'内涵却又各具特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同,主要体现在体制结构、文学观念、作家构成、审美传统等方面.

  • 标签: 内涵 文化精神 体制结构 文学创作 心理动力 中国
  • 简介: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努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艺精品哲盟盟委委员宣传部长达胡巴雅尔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 标签: 抓住机遇 认清形势 大时代 文艺工作者 文学创作 时代精神
  • 简介: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纵管时代车轮波澜壮阔、传播渠道日益革新,还是传播平台升级换代,但新闻价值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地位从未动摇和改变过。在融时代视觉下,我们如何深度挖掘新闻价值,并一以贯之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这是本文聚焦探讨的新闻实践体会,力求彰显新闻价值的导向性、深度性和鲜活性。

  • 标签: 融媒时代 新闻价值 传播力
  • 简介:'自古文人皆入蜀''唐有李白宋有苏'。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底蕴深厚、人文昌盛,孕育了司马相如、扬雄、杨升庵、李劼人、巴金、艾芜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文坛巨匠,为华夏民族提供了延绵千年的文化滋养。近年来,特别是成都市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传承历史文脉、紧贴现实脉动,满腔激情地为人民抒怀、为

  • 标签:
  • 简介:2015年12月22日,云南省总工会在昆明举行“云岭职工手机报”和《省职工文艺创作丛书》首发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领导出席会议。

  • 标签: 文艺创作 总工会 手机报 云南省 职工 仪式
  • 简介:叶文玲长期致力于"无尽人生爱与美"的书写,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实、充满现代性审美张力的文本世界。文章在对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体机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透视作家在应对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创作姿态和精神境遇,并以此文化个案,探讨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的群体性文化心理人格特征、精神样态、代际制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

  • 标签: 叶文玲 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 文化透视
  • 简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强调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进一步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我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活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标签: 六中全会精神 文化创作 产品质量 激发 学习 “双百”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