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本案例求助者为监狱服刑人员,余刑不足1年,由于妻子突然提出离婚,母亲没人照顾,引发焦虑情绪,继而出现头痛、心慌胸闷、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症状,影响了劳动改造。由于求助者存在“应该倾向”和“主观推断”等错误观念,通过咨询师运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共计进行了6次咨询,实现了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消除焦虑情绪的咨询目标,使求助者能够积极面对未来,全身心投入到服刑改造中。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焦虑 认知疗法
  • 简介:抑郁情绪是比较普遍的消极情绪,消除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提供的案例是来访者因与父母关系僵化导致情绪低落而前来咨询,采用萨提亚治疗模式对其进行辅导,通过4次的咨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见证来访者的改变过程的同时,也着重介绍了该模式的一些主要技术。

  • 标签: 抑郁情绪 萨提亚式治疗 个案报告
  • 简介: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并分析内隐和外显测验的关系,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外显连线测试,对87名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中,男女大学生均存在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将男性名字更多地与愤怒词相联系,将女性名字更多地与高兴词相联系;男女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更明显地表现出"男性更容易愤怒、女性更容易高兴"的偏见;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 标签: 大学生 性别情绪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外显测验
  • 简介: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心理韧性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安徽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和人际关系的总体得分较高,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者在专业上差异显著(p〈0.05),心理韧性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O.01)。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3.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对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心理韧性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情绪智力 心理韧性 人际关系
  • 简介: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theory)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激活行动、扩展认知、建设资源和缓解压力的功能。但是积极情绪是否是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变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该研究让37名女大学生先完成中国情感量表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然后进行压力情境实验,通过生理多导仪记录实验前后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以压力下的生理恢复时间作为压力适应的指标。最后通过中介检验程序分析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压力下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与生理恢复指标显著相关(r=-0.75,P〈0.001);(2)当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积极情绪对压力适应的预测显著,心理弹性对生理恢复指标的预测下降,但是依然显著(r=-0.62,P〈0.001)。结论: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与压力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弹性 积极情绪 压力适应
  • 简介:基于以往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成因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并检验了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作用机制的三个假设模型。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自尊、情感型网络使用动机均与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有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困扰对个体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具有直接影响,也通过情感获取型网络动机间接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而自尊则主要通过作用于人际关系困扰和情感获取型网络动机间接地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情感型网络使用动机是个体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形成机制中的关键性因素。

  • 标签: 人际关系困扰 自尊 网络使用动机 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
  • 简介:小D,女,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情绪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自卑,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不良,学习效率下降,伴有一定的躯体不适,结合SCL一90的测评结果,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识别自动化思维,从而改变其错误观念,使其接纳新的认知模式,并以积极行为予以强化。通过咨询和评估,求助者的躯体不适消除,负性情绪及社会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

  • 标签: 适应不良 认知疗法
  • 简介:某求助者,男,42岁,监狱民警。因其两年内在工作岗位前后两次出现工作失误,均受到监狱相应行政处分。近一个月来,工作时感到紧张、不安、悔恨、自卑,经常情绪低落、失眠多梦、感到对前途无望,也不太愿与以往朋友来往,单位领导和同事注意到他的变化并上报,由单位政治处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咨询。通过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采用求助者中心疗法、放松疗法,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消极想法和行为基本消失,工作、生活能力提高。SCL-90、SAS、SDS测评结果达到正常范围。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放松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与侵犯性、同伴关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湖南省的165名幼儿(非留守幼儿64名、留守幼儿101名)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侵犯性、同伴关系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和侵犯性、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p〈0.01);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p〈0.05);生气和伤心情绪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显著预测力(β≥0.20),生气情绪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显著预测力(β=0.33);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值为26.13%。结论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同伴关系低于非留守幼儿、侵犯性高于非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间关系密切;生气和伤心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气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负向预测作用;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农村留守幼儿 情绪理解能力 侵犯性 同伴关系
  • 简介:研究采用自传体访谈技术,首次考察了老年人在对情绪性事件进行回忆和想象中生成的内部细节和外部细节数量,及其对回忆和想象内容的主观评估。结果发现:(1)无论是回忆还是想象任务,老年人都比年轻人提供了更少的内部细节和略多的外部细节;(2)与年轻人相似,老年人在想象未来积极事件时产生了更多的内部细节,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加工偏好;(3)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认为想象的事件与过去发生的事件相似度高,表明该群体在想象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了过去的记忆。该结果揭示了老年人对情绪性事件的回忆和想象特点,说明在回忆和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与年龄有关的缺陷同样会体现在情绪性事件中,这很好地支持了建构性情景模拟假说。

  • 标签: 老化 未来情景思考 情绪 自传体访谈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主观情绪唤醒度、正负性和分化情绪量表对FilmStim大型情绪影片数据库进行本土化评定。研究发现,所有情绪影片唤醒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性影片;正、负性情绪影片诱发相应效价的情绪;悲伤、恐惧、厌恶和中性影片成功诱发目标情绪,愤怒、温和和愉快影片同时诱发同效价的其他情绪。结果表明:FilmStim中的中性影片可作为其他情绪的控制条件;除愤怒外的负性影片可有效诱发目标情绪;正性情绪影片没有有效诱发目标情绪,存在较大文化差异。

  • 标签: 情绪 影像库 FilmStim 本土化评定
  • 简介:为了比较研究老年人的情绪对其认知效率和偏向的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人完成两项实验。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的颜色块的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的是人的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对后脑勺图片人物的表情猜测。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绪图片条件,老年人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的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 标签: 老年人 情绪 认知 阈下
  • 简介:以2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积极情感量表(P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了为期9周的追踪测查,考察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预测9周后的心理韧性;(3)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幸福感,积极情绪在该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韧性 积极情绪 幸福感 大学生
  • 简介:以两类具有不同负性情绪强度值的高频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负性情绪词语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是否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1)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强、弱负性词均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并且弱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大于强负性词;(2)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只有弱负性词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而强负性词则无。可见,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对负性信息比外显记忆测验更加敏感。

  • 标签: 负性情绪 外显记忆测验 内隐记忆测验 定向遗忘效应
  • 简介: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的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测行为适应,朋友支持显著预测情绪适应和亲社会行为。(2)亲子关系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3)朋友支持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消极作用。(4)尽管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都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作用,但压力事件较少时二者的保护效应更强。这提示流动儿童与父母和朋友的紧密情感联结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其情绪和行为适应的消极作用:父母是缓解行为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朋友是缓解情绪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积极行为适应能够同时获益于父母和朋友支持。

  • 标签: 流动儿童 压力事件 亲子关系 朋友支持 情绪行为适应
  • 简介:为了考察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和加工情况,设计两个眼动实验任务,要求14名7—10岁ASD儿童和20名同年龄正常儿童观看图片。实验一采用将情绪面孔嵌入风景图片中引起语义不一致的刺激;实验二采用含有情绪面孔的无意义背景乱序图片刺激。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时间都显著长于正常儿童;(2)与正常儿童一样,ASD儿童表现出对恐惧面孔的注意偏向;(3)实验二中,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内部特征区的注意分配与正常儿童不同;正常儿童能注意最能展示该类情绪特征信息的区域,如恐惧的眼睛、愉快的嘴巴,而ASD儿童时三类情绪面孔特征区的注意分配方式相似;(4)两个实验条件下,ASD者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加工模式与正常儿童相似。

  • 标签: 自闭症谱系障碍 情绪面孔 面孔觉察 面孔加工 眼动
  • 简介:音乐调式是指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中所特有的基本音律创作格式,西方音乐调式包括大调和小调两个基本类型.本研究通过实验一考察了中国大学生对大调和小调的情绪体验以及调式偏离程度在其中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大调音乐能够诱发正性情绪,小调音乐能够诱发负性情绪,但情绪唤醒水平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二,探讨了3-5岁中国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感受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显示: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5岁儿童感受能力与大学生趋于一致;3-5岁儿童对大调和小调情绪的感受能力受到调式偏离程度的影响.

  • 标签: 音乐调式 调式偏离 情绪 大学生 儿童
  • 简介:探讨流动儿童自卑对学习自我效能感中基本能力感与控制感的差别效应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运用问卷法以73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结果显示:流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在自卑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基本能力感与控制感)关系中有调节作用。表达抑制在自卑与基本能力感、控制感关系中调节作用均显著,并且N-宣泄越高自卑对基本能力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P-宣泄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认知重评仅在自卑与控制感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P-重视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而N-重视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

  • 标签: 情绪调节策略 流动儿童 自卑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 简介:采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用条件性习得范式探讨厌恶与恐县情绪习得的性别差异。行为结果表明,在成功习得厌恶、恐惧和中性情绪之后,男女性在唤醒度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脑电结果表明,在早期N1和P2成分,厌恶情绪与恐惧情绪的习得无显著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同性别在N2成分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厌恶、恐惧、中性这三类CS的N2成分均差异显著,但男性仅厌恶与中性情绪的CS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在负性情绪的习得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

  • 标签: 条件性习得 历恶 恐惧 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