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二语语用能力测评是近年来语言测试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语用能力构念的拓展,互动语用能力测评成为二语语用测评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围绕语用能力、互动能力和互动语用能力的构念展开讨论,探讨在互动构念观的框架下研究互动语用能力测评的可行性。在大规模、高风险语言测试中,二语语用互动能力测评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探究二语语用互动能力的构念、设计测评任务和评分标准以及实施效度验证。

  • 标签: 二语语用能力 互动语用能力 测评
  • 简介:语用教学研究通过对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和学科课程本体的追问,提出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本然"。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须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对语用教学的运行机制、理论架构、系统支持、课堂特质、操作策略等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与实践,从而建构起目标指向明朗、教学思路简约、学习活动结构、言语体验品质、文本内容增值语用课堂。

  • 标签: 语用教学 教学主张 教师专业发展
  • 简介:本文分析了汉语社交指示语敬称、谦称在翻译中的语用失误及语用等值,然后得出结论:译者只有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语用文化对比,才能避免敬称、谦称翻译的语用失误,达到语用等值.

  • 标签: 语用失误 语用等值 言外之力 敬称 谦称
  • 简介: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英语丰富,在表达运动方式时,英语采用综合式表达法,而汉语常常使用分析式表达法。英汉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也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路径动词,但二者的用法存在差异。

  • 标签: 运动事件框架理论 方式运动动词 路径运动动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开展词汇教学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驾驭词汇的能力,是语言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众多的英语词汇中,哪些词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们发现最基本最重要的词汇都是高频词,而对于高频词学习的一个难点来自于高频词的多义性。对于词汇教学中多义词的教学,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多义词的语义网络以有利于学生词汇知识的存储和提取?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从范畴理论中去寻找答案。研究发现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词汇教学的重点,范畴的典型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中多义词(或一词多义)的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 标签: 英语词汇教学 基本层次范畴 范畴化的典型理论 范畴化
  • 简介:文章对“求之不得”语义演变的考察表明,其在现代汉语的基本义中不包含“得到了”这层意思。“求之不得”先后发展出“行域”“知域”“言域”三域的用法,其语义演变的机制为转喻引申,属于正常的语义演变,不属于流俗词源。“行域”与“现实域”构成一个无标记的配对,“知域”和“言域”一起,与“非现实域”构成一个无标记的配对。

  • 标签: “求之不得”词汇化 行域 知域 言域 流俗词源
  • 简介: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和语言意义的载体。词汇能力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的各个方面。任何词语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存在的,语境制约着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因此,语境词汇教学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在语境设置上仍存在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 标签: 语境 词汇教学 思考
  • 简介:摘要双音节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人类社会的发展、语音的简化、外语的吸收以及同音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促成汉语词汇双音节的重要原因。双音节在汉语上的作用是重大的。它不但节制了汉语音节的数量、削弱了同音词的消极作用,使词在表义上语义明确、词性分明,而且它还使汉语的词和语素逐渐分离,使合成词成为词汇的主体,为汉语创造新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 标签: 汉语 双音节化 原因 作用
  • 简介:现代汉语“莫大”是形容词,为“极大”义,但是并不具有构词方式的像似性和语义表达的透明度。文章归纳出“莫大”的历时句法格式变化,认为“莫大”的词汇源于“莫大”句在语义范畴上由比较级比较到最高级比较再到通比性比较的更替,而对“焉”的重新认识及其使用上的省略使其固定义“极大”稳定下来,相应地在结构上经历了“代词+形容词”到临时跨层组合再到词汇词的演变。在共时上,“莫大”的使用呈现明显的倾向性,而“P莫大焉”以构式方式整体保留下来。

  • 标签: 莫大 比较 通比性 词汇化 语义演变
  • 简介:雪花飞舞大地银裟,又是我从教以来难忘的日子,我代表学校参加了“抚松县中小学第四届主题式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开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每一位教师在短期内看到自己的钻研能力和义务水平。现场抽签、现场说课、现场打分、现场公布说课成绩,成绩进入前八名的教师将现场抽讲课时间、抽讲课内容、抽年级。每一位参赛者都在陌生的学生和环境中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 标签: 词汇教学法 小班化 成长 课堂教学活动 讲课内容 教研活动
  • 简介:文章提出主宾关联句(SVO)概念,并着力讨论了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指出了主宾关联句的类型、特征及其成分偏离。二是探索了VO语义语法偏离的机制,指出S与O概念语义上的无标关联是前提,关联推理是外因,V、O的语义语法特性及其之间的句法互动是基础。三是解释了VO在词汇上所呈现的连续性等级的原因,同时也对主宾关联旬的表达价值做了说明——以客观叙述式表达主观评说。

  • 标签: 主宾关联句 成分偏离 词汇化 机制
  • 简介:摘要词汇教学是整个外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好词汇,是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前提。由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对事物的分类,语言和认知又密不可分,研究原型理论和基本层次理论对外语词汇教学启示极大。

  • 标签: 范畴化理论,基本范畴,词汇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世界事物的复杂多样被人们所熟知,是通过其事物的相似性而产生共性的认识,而这“共性”并非具有一致性。范畴的过程是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把属性相同但具体事物不同的划分为一类,形成特定的概念或者范畴。当然,语言也可以进行范畴。一直以来范畴问题都被认为是认知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 标签: 范畴化 词汇 认知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摘要:目前高中英语词汇存在教学脱离语境,偏重讲解,学生不够重视,或者投入时间多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提出了常态的高效词汇教学的思路,并通过笔者的词汇教学课堂案例,阐述了这一思路的设计原则以及操作方法。

  • 标签: 常态化 词汇教学 高效 模块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实证方法,选取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中的报刊对“V碎”进行检索,从中筛选语料,探讨其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模式,并在其基础上探讨形成词汇模式的原因及限制条件。结果表明:1)“V碎”类动词表达“实现”的词汇模式可由卫星语素、并列或连动结构编码路径信息 [实现] 。它的14种词汇模式呈现S-语言与E-语言特征,其S-语言占比明显。2)“V碎”类动词的词汇模式与汉语本身的特点及中方思维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有关。

  • 标签: “V碎”类动词 实现事件 词汇化模式
  • 简介:"一贯"在现代汉语中表现出句法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形容词、属性词、副词等不同认识。这些差异实质上是"一贯"不同阶段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的积淀,"一贯"的词汇和语法及其动因和机制有其特殊性。

  • 标签: 一贯 词汇化 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