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病变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以及最适合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本院妇科2019年12月份至2022年7月份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中选出6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包括观察组(30例,心理护理)与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SCL-90与SF-36评估指标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6.67%、73.33%;SCL-90评分观察组偏低,SF-36总分(96.37±4.38)分、(87.95±7.39)分,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多具备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若推行心理护理,即可消除负性情绪,使之保持乐观心态,改善个人生活质量。对此,此种护理模式适用性较强。

  • 标签: 宫颈癌前病变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在宫颈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EEP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接受宫颈冷刀椎切除术治疗的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5.53±4.17min,对照组为69.46±8.27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64±4.68mL,对照组为43.29±15.49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为31.64±2.82d,对照组为32.25±2.18d,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95.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LEEP术可有效切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较少,是治疗宫颈病变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电热圈环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0例疗宫颈病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6年01月至2019年01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5例,给予常规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35例,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两组的复发情况、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参照组与研究组的复发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于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癌变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 癌前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做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少,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病变患者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手术创口的快速愈合,并有效的改善预后。因此,宫颈环形电切术应该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

  • 标签: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镜检查配合宫颈活检应用于宫颈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2021年1月~2023年5月院内15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阴道镜配合宫颈活检,依据病理结果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依据病理结果确诊宫颈50例,病变62例,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单独应用两种检查方法(P<0.05)。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查的不同病变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阴道镜、宫颈活检对比,联合检查更有利于提高宫颈病。

  • 标签: []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镜 宫颈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宫颈病变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02月~2017年06月)86例来我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已婚妇女,均行阴道镜和宫颈hpv检测,以病理学检测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宫颈病变检出率。结果阴道镜对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75.58%稍高于宫颈hpv70.93%,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测宫颈病变准确率、灵敏度59.30%、37.21%稍高于宫颈hpv56.98%、33.72%,特异度22.09%稍低于宫颈hpv23.26%,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测宫颈病变的检出率94.12%明显高于宫颈hpv检测8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检出率97.06%明显高于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73.53%、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检测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优于宫颈hpv检测,联合两种检测方式能进一步提高阳性诊断率。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阴道镜 宫颈hpv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凯普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试剂盒用于高危型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6—7月在广东、山西、河南三省招募的9 914例(河南省3 233例,山西省3 301例,广东省3 380例)宫颈筛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HPV-DNA检测,HPV阳性且细胞学检查结果≥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HPV阴性且细胞学检查结果≥不典型腺细胞(LSIL)的受试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高危型HPV和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其95%CI。结果9 914例筛查对象的年龄为(45.0±9.3)岁。其中高危型HPV阳性者1 302例,HPV16阳性者211例,HPV18阳性者64例。以病理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为金标准,HPV-DNA检测对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为高危型HPV型别的灵敏度为90.6%(95%CI为75.8%~96.8%),特异度为78.0%(95%CI为74.5%~81.2%);HPV16/18型别合并检测的灵敏度为56.3%(95%CI为39.3%~71.8%),特异度为95.7%(95%CI为93.8%~97.1%)。HPV-DNA检测对总人群宫颈病变筛查效果为高危型HPV型别的灵敏度为95.1%(95%CI为88.1%~98.1%),特异度为87.6%(95%CI为86.9%~88.2%);HPV16/18型别合并检测的灵敏度为65.9%(95%CI为55.1%~75.2%),特异度为97.8%(95% CI为97.5%~98.1%)。结论凯普HPV检测试剂盒对宫颈病变筛查和ASCUS人群分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有效的HPV-DNA检测方法,可用于人群中宫颈病变宫颈的筛查。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肿瘤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来院的150例行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以宫颈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分型,并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在病变宫颈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50例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阳性患者有65例,占43.3%;阴性有85例,占56.7%。65例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患者中,病变有32例(鳞状上皮轻度上皮内的瘤变6例、鳞状上皮中度上皮内的瘤变4例、鳞状上皮重度上皮内的瘤变22例),占49.2%;宫颈有28例,占43.1%。HPV16亚型30例,其次为HPV52亚型6例。结论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是病变宫颈发生、发展的必然条件,对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预防及治疗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多重感染 癌前病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在目前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宫颈的发病率高达第三,仅我国而言,每年宫颈患者以十几万的数字增加中。宫颈作为常见的肿瘤疾病,其医疗手段已初步成熟,经过筛查后有超过91%的患者可以得到有效预防。目前宫颈的主要预防手段是接种宫颈疫苗,单一的疫苗接种虽然具有一定预防效果,但是结合上合理有效的筛查方法后效果更为显著。目前我国还没有健全的宫颈筛查制度,所以筛查方式虽然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医疗水平以及宫颈筛查普及度均不同,所以筛查方法的制定应以当地相关实际情况来制定。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组织取材在病变和早期宫颈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中随机筛选20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2种方法检查。观察组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再涂碘,可疑处多点取材,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进行病理组织制片,对照组传统3点、6点、9点和12点取材及随意包埋法进行病理组织制片,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200例患者中检出,14例微小浸润,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0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76例,总共检出192例,检出率为96%,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更高,漏诊率更少,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再涂碘,可疑处多点取材,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进行病理组织制片,高质量的切片使病变及早期宫颈的诊断率提高,漏诊率降低,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病理活检组织取材 癌前病变 早期宫颈癌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感染及常规免疫与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某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260例宫颈病变患者及其对照的病毒感染及血液学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病变患者与对照组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6%、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病变的发生与梅毒感染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梅毒 白细胞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与部病变的筛查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对宫颈发病原因、易发部位和病变过程进行分析,综述现阶段应用脱落细胞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宫颈病变的筛查,对不同筛查方法的作用做出评估。结果病变筛查首选方法是脱落细胞检查法,这种检查方法操作简便,而且造价低,不过容易被标本和制片影响,出现极高的假阴性,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涂片质量进一步优化,使筛查灵敏度得到提高;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高危人群查出率极高,能有效减少宫颈发病率,但是,检查仪器较贵,使检查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组织病理学检查能对宫颈进行有效的确诊,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所以,并不能作为常规筛查的方法普及。结论筛查方法各有优劣,对于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筛查方法才能有效筛查宫颈病变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筛查现状 研究进展
  • 简介:宫颈位居妇中第一位。大量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的生殖道感染为宫颈病变的重要相关因素,其次为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BV)等。因生殖道感染人群的上升,育龄妇女的宫颈病变的发生率也在上升。为探讨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对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筛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活检三阶梯式诊断程序诊断的宫颈病变(CIN)患者147例与正常妇女168例,进行生殖道感染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生殖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检查宫颈组织中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及病情,以了解HPV16/18型对于宫颈病变的检测价值。结果HPV分型检测对于宫颈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知道价值。结论HPV的感染对于宫颈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因此积极控制HPV感染,可有效预防宫颈的发生。

  • 标签: HPV感染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宫颈前期病变宫颈患者病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宫颈前期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分析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病变发病率以及护理依从性进行评分,分析整体护理对宫颈前期病变患者的术后干预影响。结果分析组患者的病变发病率和以及护理依从性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抑制宫颈前期病变宫颈患者病变发病率,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整体护理 宫颈癌前期病变 宫颈癌患者 病变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79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LEEP刀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5min,平均(6.2±1.3)min,术中出血量为1~20mL,其中75例一次性完全切除,一次性完全切除率为94.9%。术后随访2个月发现创面全部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官颈管狭窄、宫颈外口粘连等并发症,且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采用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癌前病变 LEEP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