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语言区和5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功能磁共振定位功能区,弥散张量成像显示重要传导束,融合模态影像构建功能神经导航,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并运用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技术监测语言区、运动区和皮层下重要神经传导束,在保护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切除病灶。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和神经功能。结果5例语言区胶质瘤和30例病变毗邻运动皮层胶质瘤患者术前功能磁共振成功定位功能区,通过弥散张量成像3例语言区胶质瘤和42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分别重建出弓状束和锥体束。术中电刺激语言区和运动区检出率分比为100%和92.7%;92.7%的运动区肿瘤患者可通过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定位中央沟。术中神经导航对手术具有指导作用。肿瘤影像全切率86.7%,术后功能保留率91.7%。结论运用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术前定位脑功能区,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术前规划、术中引导病灶切除,但需注意影像漂移。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是定位和保护脑功能结构的主要手段。

  • 标签: 多模态影像 功能区 电生理监测 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前颅底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9例前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患者的头颅CT、MRI以及CT血管成像(CTA)图像进行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术中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切除肿瘤。分析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前颅底病变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术中模态融合影像可清晰显示前颅底肿瘤病变及其毗邻的神经组织、血管、骨性结构、蝶窦以及气房分隔。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达到肿瘤全切除,3例达次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迟发性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发生。结论在神经内镜经鼻切除前颅底肿瘤手术中,应用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结合术中神经导航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其毗邻的重要结构,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颅底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多模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EI)定量参数及动态对比增强(DCE)半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1-2019.12 60例乳腺肿瘤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组:对照组为良性,观察组为恶性。都实施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对比定量参数ADC、半定量参数早期强化率(EER)、峰值时间(Tmax)、峰值强化率(Emax)。结果:观察组ADC值、Tmax、Emax低于对照组,且EER明显较高(P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定量参数 半定量参数
  • 简介:模态语篇中,每种模态都有其不同的意义表达方式,模态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整体意义的构建。本文酷狗7产品展示为例,探讨该类体裁中多种符号模态如何协调互补,共同参与意义构建。研究发现图与文、颜色、声音都是产品展示的有机组成部分,聚合产生"合力",共同参与意义表达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意识形态,最终实现其宣传并说服顾客购买产品的目的。

  • 标签: 多模态语篇 协同性 意义构建 产品展示
  • 简介:模态话语研究发现,不同模态之间是通过相互协同来共同实现讲话者意义的。在多种模态之间的互补关系中,不同模态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主模态或基本模志的确定需要根据传递意义的效果来决定。在模态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对不同模态进行调整和协同,以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 标签: 大学英语 多模态话语 协同 教学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定量参数鉴别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与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5例EC和20例EP患者进行常规的1.5 T MRI和轴位3D ESWAN扫描。ESWAN采用5个回波,TR均为16.5 ms,TE分别为2.1、5.1、8.0、10.9、13.8 ms。由两名观察者分别对两组病变相位图中磁敏感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 intensity,ITSS)显示情况进行评分,以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病变相位图ITSS显示的差异。由同样的两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例的ESWAN参数,包括幅度值、R2*值和T2*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检验两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病例各ESWAN参数值进行比较,对于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各组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 0.75)。EC组与EP组中ITSS评分分别为(1.60±1.29)分、(0.85±0.99)分,EC组>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1 ,P=0.044)。EC组的幅度值、R2*值、T2*值分别为817.77±269.65、(16.37±3.65) Hz、(70.56±20.99) ms;EP组的幅度值、R2*值、T2*值分别为885.43±254.36、(11.62±3.94) Hz、(121.91±54.13) ms。EC组的R2*值大于EP组,T2*值小于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幅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值和T2*值对EC诊断的AUC分别是0.810、0.850,阈值分别是14.969 Hz、71.233 ms。结论ESWAN定量参数中R2*值和T2*值对于鉴别EC和EP有一定价值,且在相位图上EC较EP有更多的ITSS出现。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定量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在数字、互联网和电子等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在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屏幕上随时随地观赏视频节目;人们也更多地习惯于通过各种屏幕获取信息、联系亲友、放松娱乐;原本为不同媒介提供的各具特色的视觉产品的供应者为了利益的最大化,更是开展了对受众的跨媒介“掠夺”;新媒介、“新势力”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公众注意力,并围绕着“电影”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现象和话题。

  • 标签: 电影影像 影像叙事 影像制作 重构 公众注意力 视频节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参数MRI影像组学信号模型预测直肠癌(rectal cancer,RC) KRAS基因突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104例经病理证实且行术前MRI检查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提取RC的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与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LASSO回归模型进行特征选择和建立影像组学信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影像组学信号对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病理资料在有无KRAS基因突变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21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单因素分析表明16个影像组学特征与KRAS基因突变有相关性。LASSO回归筛选出7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信号,在验证集和预测集中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AUC值分别为0.81 (0.70~0.92)和0.77 (0.63~0.91,P=0.60),其中ADC特征中一阶偏度的压缩系数最大为3.36。结论MRI影像组学特征可以作为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标记,其中ADC特征中偏度的预测效能最好。

  • 标签: 直肠癌 KRAS基因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效能
  • 简介:探讨DTI在脑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FA值和ADC值的测量分析,发现DTI定量参数与脑肿瘤级别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信息。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等级脑肿瘤患者按肿瘤等级分组,对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FA值和ADC值行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差异;另就高、低级别脑肿瘤FA值和ADC值做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脑肿瘤患者组内肿瘤实质区较对侧正常脑组织FA值及ADC值均具有显著差异。低级别脑肿瘤较高级别脑肿瘤ADC值更低,且差异显著。脑肿瘤实质区FA值和ADC值可以帮助脑肿瘤区域与正常脑组织的界定,但对于脑肿瘤分级的应用价值尚有待考究。模态图像的联合分析方法将成为脑肿瘤级别无创划分的新热点。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指数 表观扩散系数 脑肿瘤分级 多模态图像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态影像三维重建联合神经导航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累及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患者的头颅增强MRI、弥散张量成像、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数据进行影像融合以重建神经纤维束、肿瘤、血管、颅骨等结构,从而设计最佳手术路径,并应用于神经导航指导肿瘤的切除。术后72 h复查头颅MRI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评估语言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结果通过三维影像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神经纤维束、动脉、静脉等的解剖关系,明确神经纤维束的位移和破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30例患者中,肿瘤累及运动区21例,累及语言区25例。肿瘤全切除28例(93.3%),次全切除2例(6.7%)。21例术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中,末次随访时,20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1例神经功能同术前;9例术前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缺失相关症状,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应用模态影像三维重建肿瘤及周围神经纤维束、血管等重要结构,从而设计手术入路并应用于术中导航以指导手术,有助于对脑功能区的保护并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多模态影像 三维重建 脑功能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态影像三维重建联合神经导航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累及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患者的头颅增强MRI、弥散张量成像、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数据进行影像融合以重建神经纤维束、肿瘤、血管、颅骨等结构,从而设计最佳手术路径,并应用于神经导航指导肿瘤的切除。术后72 h复查头颅MRI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评估语言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结果通过三维影像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神经纤维束、动脉、静脉等的解剖关系,明确神经纤维束的位移和破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30例患者中,肿瘤累及运动区21例,累及语言区25例。肿瘤全切除28例(93.3%),次全切除2例(6.7%)。21例术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中,末次随访时,20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1例神经功能同术前;9例术前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缺失相关症状,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应用模态影像三维重建肿瘤及周围神经纤维束、血管等重要结构,从而设计手术入路并应用于术中导航以指导手术,有助于对脑功能区的保护并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多模态影像 三维重建 脑功能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模态影像的混合现实导航(MRN)技术用于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脑功能区病变患者的资料,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50±16)岁(范围:16~70岁);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脑膜瘤7例,转移癌3例,海绵状血管瘤、胶质瘤、室管膜瘤、动脉瘤样改变及淋巴瘤各1例。术前通过开源软件构建术前影像的三维可视化图像,采用自主研发的MRN系统进行模态图像的融合与交互,制定手术计划,避免损伤病变周围重要白质纤维束。结合传统导航、术中超声及荧光素钠造影确定病变切除范围。分析MRN辅助手术的术中情况,并测量MRN系统配置用时和定位误差,记录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实现基于模态影像的MRN。MRN系统配置耗时[M(IQR)]36(12)min(范围:20~44 min),定位误差为3.2(2.0)mm(范围:2.6~6.7 mm)。11例患者重要白质纤维束定位的可靠性分级为“优”,3例为“中”,1例为“差”。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运动、语言或视觉功能术后新发损害。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肢体麻木,2周内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基于模态影像的MRN系统用于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可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减少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导航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混合现实 神经功能 术前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影像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行术前乳腺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216例女性患者。根据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进行影像学评估。评价指标包括乳腺腺体类型、背景强化、肿瘤位置、是否灶、大小、T2WI信号特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并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估MRI有无可疑淋巴结。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ALNM (+)]和阴性组[ALNM (-)]。定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定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在MRI有无可疑淋巴结方面,诊断的敏感度为63.64%,特异度为94.41 %,准确度为86.57%。与ALNM (-)组比较,ALNM (+)的肿瘤长径较大、ADC值较低、多发病灶比例更高、位置以外上象限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腺体类型、背景强化、T2WI信号特征、强化方式、TIC曲线类型等方面,两组间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乳腺肿瘤长径和ADC值分别绘制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 (P=0.000,95% CI=0.609~0.762)、0.771(P=0.000,95% CI=0.704~0.838)。以肿瘤长径值1.95 cm为诊断界值,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55.9%;以肿瘤ADC值1.125×10-3 mm2/s为诊断界值,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0.9%。结论MRI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术前评估需要多个指标综合判断。乳腺癌的肿瘤位置、长径、ADC值及病灶个数是重要的参考指标,联合MRI腋窝淋巴结形态学改变能提高MRI诊断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已有研究发现临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评估食管癌放化疗疗效的相关依据。现就多种影像学检查及影像组学检查在食管癌放化疗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复习与讨论。

  • 标签: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多模态 影像组学 预后
  • 简介:【摘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在1929年被初次报导,是一种触及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形状类似毛细血管周边的肉疙瘩。直至20世纪才被确定为来自恶性网织红细胞。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病率比较低,占脑部肿瘤的1% -2%,淋巴瘤的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恶性生长发育,呈恶性病情。与最常见脑胶质瘤对比,临床表现和基本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差别,本文是针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态医学影像学评估应用进行的研究。

  • 标签: 神经系统 淋巴瘤 医学影像学
  • 简介:模态认知诗学是模态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析角度,它关注读者的认知体验,探讨模态意义表征与读者感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模态视觉交流理论中的簇分析在分析模态语篇中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忽视了读者的认知加工过程。视觉交流中的簇分析和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结合,既能充分分析模态语篇的表层结构.又能发掘读者感受,是模态认知诗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之一。

  • 标签: 多模态认知诗学 簇分析 图形/背景 语篇分析
  • 简介:【摘要】英语绘本以其包含文字、图片、色彩等元素的特点,成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模态语篇。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将多种模态教学与绘本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增强阅读教学中的趣味性和故事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 标签: 小学英语 多模态教学 绘本阅读
  • 简介: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谐的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等方面,对模态构建和谐英语课堂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 标签: 目标 内容 情境 互动
  • 简介:摘要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模态话语分析,已经从语言学研究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作为商务英语一个重要部分的广告语篇,本身就是一个模态符号的综合体,必然成为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重点。本文尝试对广告中的模态语体进行简析,了解模态符号在广告中共同作用实现的多重效果。

  • 标签: 多模态 话语分析 商业广告 再现 互动 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