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在.安全的内涵已扩大了,不仅包括传统安全.更包括非传统安全,涉及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许多领域。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换句话说,也就是国与国之间利益的交融加深。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成果,大大加快了人们相互交往与沟通。而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

  • 标签: 安全利益 政策重点 非传统安全 经济全球化 欧盟 中国
  • 简介: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是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济效益差,政府负担过重令各国政府痛心疾首,也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欧洲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兴起的直接原因。尽管各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诸多差异,但经济增长却是各国的共同目标。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浅析了欧洲国家国有企业的产生、发展及变革,希望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所裨益。

  • 标签: 国有企业 欧洲 私有化 中国 改革开放 法律
  • 简介:随着美国按计划加快撤军进程,阿富汗却陷入和谈与反恐的两难困境,其原因既复杂又深刻。阿富汗局势走向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并不明朗。作为阿富汗的邻国,中国在寻求阿富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需谨慎应对,注意立场的平衡。、

  • 标签: 阿富汗 困局 中国 应对
  • 简介:2010年以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和'印太战略'逐步推进,它越来越深地介入到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存在的南海海洋权益纠纷中去,使这一问题逐渐升级,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为了应对这一安全挑战,不得不对南海政策进行调整。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调整,受到三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一是来自单极国际体系的压力,影响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制定;二是单极国际体系压力所引起的中国国内民众和新媒体舆论的反响,影响中国对过去的南海政策和相应政策举措进行适度调整;三是锐意进取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主观上想在南海问题上有所作为,主动调整南海政策,并引导民众更好落实这一政策举措。中国调整南海政策,包括所采取的政策举措、国家资源统筹规划和整合、制度安排等三种方法。

  • 标签: 南海问题 南海政策 中美关系 战略博弈
  • 简介:澳大利亚外交及贸易部东亚研究局于1992年出版了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斯·加纳特等撰写的《中国粮食问题研究报告》,对中国粮食供求走势、粮食贸易和粮食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述,现摘介如下:一、中国粮食消费变化趋势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均食用粮消费量出现减少趋势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均收入明显提高,食用粮的消费量随之大幅度增长,年人均粮食消费从1978年的224.67公斤(毛粮)增长到1986年的290.43公斤(毛

  • 标签: 粮食消费 粮食问题研究 粮食贸易 粮食战略 粮食供求 工业用粮
  • 简介:由10个中小国家组成的东盟,无论从其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从经济、贸易规模来看,作为一个整体已相当于一个重要的大国,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不断高涨的今天,东盟迎来了成立40年。回眸东盟成立的历史,它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关注它的昨天和今天的同时,这里笔者也试图对今后10多年的东盟作一前瞻,尤其是它的一体化进程、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关系的前景。

  • 标签: 东盟 中国 经济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 一体化进程 国土面积
  • 简介:2001年中国对海上丝路的研究蓬勃发展,先后在昆明、宁波、湛江和广州召开了4次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本文试对这4次学术研讨会,略作评述.

  • 标签: 2001年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
  • 简介:无论是从历史教训还是地缘战略需要考虑,印度对俄外交中的制衡中国之意不可忽视。本文首先阐述中俄印“战略三角”的现实局限性;接着重点分析俄罗斯对印、对华军售的不平衡政策以及印俄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最后总结出印俄关系对中国的战略启示,我们须采取相应措施抵消印俄关系可能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 标签: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制衡 合作
  • 简介:新移民是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移民海外的中国人。新移民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群体。本文从时间节点、行为主体、行为目的和现实身份等方面入手,对新移民进行了定义,并以非洲为例,就新移民的特点和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新移民 非洲的中国人 华侨华人
  • 简介:  2006年12月15日,引人注目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结束,双方就人民币汇率、双边贸易等问题达成了一致,美国再次表明了支持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的态度.其实,从1991年起中国就开始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美洲开发银行的年会;1993年中国首次提出加入美洲开发银行的申请,并在2004年再次提出申请.然而,中国加入这个世界最大的区域开发银行的愿望至今都未能实现.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与美洲开发银行一次次"擦肩而过"?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的前景又将如何呢?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美洲开发银行 中国 人民币汇率 双边贸易 观察员 经济
  • 简介: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刘健明编译德里大学扬基尔·侯赛因学院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高级讲师古吉特·克·阿若拉于1996年2月在《战略分析》杂志第11期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的文章。这篇文章从中印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以及基本国情出发...

  • 标签: 中国与印度 国内生产总值 印度经济 年均增长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发展比较
  • 简介:国家安全是政治学研究的学科热点之一,而社稷安全是国家传统安全观研究中的一环。从学理上看,社稷安全曾历经多次威胁,包括王权统治的制度性威胁“谋大逆”与“谋反”,内部威胁“寇贼”与外部威胁“外敌”等多重问题。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稷安全观,也具有双重性、内向性和多元平衡性的特点。第一是强调文化与武力的同等重要。传统社稷安全观对文化安全观非常重视。从内外两个方面上看,一方面在家国同构的基础上大力维护儒家的伦理观念,另一方面是以文明传播的形式构建在地缘政治中的身份认同,从而确立整体的和谐共处前景。第二是强调政治管理的作用,即在国家安全因素中凸显内因高于外因的特点。决定国力的根本在于内部的稳定,而王朝的职责在于维持经济生产的有序和政治管理的清明。基于这一条件,传统社稷安全观呈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保守性,同时对外部武力进犯非常敏感。第三是追求以“分封制”为核心的异质文明间非暴力统一的共处关系。在一个文明圈内有共同的政治偶像——孔子,共同的政治标准——“儒家”和共同的政治理想——“和”。

  • 标签: 社稷安全观 安内 和外 孔子范式 老子范式
  • 简介:随着全球化、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格局发生了深刻演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以期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创新完善国际秩序,促进东西方文明融合,并向世界传递中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信心。过去5年,中国为构建全球治理理论体系、补充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相关治理规则、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有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今后则面临着引领世界走出低增长困境、破除传统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惯性、促使东西方意识形态竞争趋于融合等挑战。归根结底,深入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攸关国际秩序的基础,也关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理应为之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全球治理 国际秩序 中国方案 中国外交 十九大
  • 简介:中国、日本与东盟是目前东亚地区权力结构中的三大主导力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决定着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走向。本文主要借鉴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三角关系分析方法,分析当前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 标签: 中国 日本 东盟 三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