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单侧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60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A组为腰麻组;记录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术中患者疼痛评分、芬太尼使用量及患者满意度;观察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长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区域阻滞效果完善,两组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稍慢于A组(P﹤0.05),维持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且B组患者满意度比A组高(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A组患者血压、心率在T2、T3时间点较T0点数值有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各时间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多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起效快,镇痛效果完善、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 标签: 超声引导 隐神经 坐骨神经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电生理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入住的5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有症状DPN22例,无症状DPN32,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日本光电EMB-9200K型肌电图分别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有症状DPN与无症状DPN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DPN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B 超及 B 超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行上肢手术治疗 69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n=35 )、参照组( n=34 ),研究组选取 B 超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参照组选取 B 超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研究组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与参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正中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与参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研究组、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 2.86% 、 8.82%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B 超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优于 B 超单独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其阻滞起效时间较快,疼痛消失时间更短, 神经痛觉阻滞完善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B 超 神经刺激仪 联合
  • 作者: 刘松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9-02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 简介:目的:对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显示的诊断中探讨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将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的MRI诊断作为主要方向。选取我院中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为样本,从中选取50例进行详细分析,对所有的患者均采用MRI平扫头颅,并采用高分辨的3D TOF和3DFIESTA序列扫描桥小脑角区,扫描完成后分析结果,并结合是极其情况了解患者病变部位的责任血管,同时根据跟踪手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患者接受手术期间,均明确责任血管,其中部分处于左侧,另一部分处于右侧,分别有29例和21例,所有患者中未发现双侧病变情况。责任血管分布情况主要是椎动脉2例、小脑下后动脉4例、小脑下前动脉11例、小脑上动脉33例。结论:针对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MRI高分辨的序列检查方法即3D TOF和3DFIESTA能够对责任血管清晰显示,不仅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引导,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MRI;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心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各45例,将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8.33±1.2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值得研究。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三叉神经痛 心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情况及营养神经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周围神经病变组随机分为干预亚组20例和未干预亚组20例,干预亚组给予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3周,所有患者入组后随访12个月。结果干预亚组与未干预亚组不同时间点合并焦虑/抑郁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前、随访第1个月两组合并焦虑/抑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3、6、9、12个月干预亚组合并焦虑/抑郁比例低于未干预亚组(P<0.05);干预亚组随访第6个月合并焦虑/抑郁比例低于干预前和随访第1、3个月,随访第9、12个月合并焦虑/抑郁比例高于随访第6个月(P<0.003)。结论周围神经病变是COPD常见的合并症,与性别、吸烟、病情相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均有影响;大部分患者早期并无症状,出现症状者多病情较重;营养神经干预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内科患者,出现头痛症状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方法回顾的分析200例患者的资料,对以上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了解患者的治理方式以及头痛的因素和治疗方式。结果在以上患者中,我们发现导致头痛的因素较多,但是偏头痛以及神经头痛的患者所占比较多,发现患者除了头痛外,还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状,例如呕吐、四肢抽搐、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其中呕吐以及眩晕等所占比例较多,以上患者均实施对症治疗,用药的方式有口服、静脉滴注、住院观察以及综合治疗等,并且在实施相应治疗后,头痛的发作情况明显缓解,仅有8例患者改善情况不是十分满意,有效率为96.0%。结论导致头痛的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方面,应从多种方面进行考虑,综合的评估患者病情。

  • 标签: 神经内科 头痛症状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脑血管疾病,且年龄较大,常伴有意识或精神障碍,病情危重,进展迅速,较易变化,病程较长且预后较差,临床致死致残率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我国在医疗技术方面也相应在提高,现当代人门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多,易导致神经紧张,我国也特别重视神经内科的技术发展,另外,人民健康及维权意识增强,患者对于临床治疗特别是神经内科治疗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与此相关的医疗投诉呈逐年增加趋势。本文就简要阐述了神经内科治疗的技巧。

  • 标签: 神经内科 疾病种类 治疗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神经阻滞的方法在带状疱疹及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2月~2013年8月我院的165例带状疱疹及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三种不同方法的治疗,即A单一药物治疗,B单一神经阻滞治疗,C神经阻滞及药物联合治疗,对各种不同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如实的记录,通过分析比较数据,评价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临床治疗的结果进行研究,主要是应用一些统计学知识和一些对比的方法,对治疗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说明应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比单一应用药物好P<0.01,单一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与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及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及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痛 睡眠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32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实验组的16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给予常规运动功能训练+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对于对照组的16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给予常规运动功能训练,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肌电图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实验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指标检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对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况,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间歇导尿在神经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尿路感染和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膀胱患者,共抽选60例进行研究,通过红蓝球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开展间歇导尿,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提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间歇导尿在神经膀胱康复护理中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对排尿功能重建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排尿功能重建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汞中毒的诊治特点。方法:对1例汞中毒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经过驱汞、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注治疗,该例尿汞降至正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慢性汞中毒涉及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多样而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 标签: 银屑病/治疗 汞中毒/并发症 |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序贯血液灌流(HP)+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实验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串联HP+CVV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第一次串联HP+CVVH后能明显减少乳酸水平,并且使尿量明显增加,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总住院费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运用串联血液净化治疗可缩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入住ICU住院时间,特别是减少了患者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序贯HP+CVVH 串联HP +CVVH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30名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均首先给予洗胃、导泻、解毒剂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加用HP联合HD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等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明显,及时迅速清除体内毒物,减少并发症,能够减少病人病死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溉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8例本院自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9)、治疗组(n=29),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血液灌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指标,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死亡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灌流 急性重度药物中毒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托宁对症治疗,每组患者30例。比较各组血清必肌酶各指标与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且两组CHE活力均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长托宁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理想抗胆碱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长托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3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经临床综合治疗后,治愈率为97.2%,1例口服中毒患者,病情严重,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及时进行排毒和解毒,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综合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急诊护理对策。比较两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知识掌握度;护理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昏迷程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命体征、昏迷程度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命体征、昏迷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对策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患者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知识的认识,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 急诊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介入溶栓对慢性紧张头痛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紧张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所有患者均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焦虑与抑郁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和生存质量主观感觉两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紧张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 星状神经节阻滞 慢性紧张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