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FURUNOCM-200型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番禺区300例6~12个月婴幼儿右脚跟骨超声传播速度(speedofsound,SOS),并应用自设问卷调查骨密度影响因素。结果骨超声速度越快,婴幼儿骨密度值越高。测定值与婴儿遗传因素、喂养情况、日晒时间、是否进行婴儿被动操等情况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婴幼儿期是骨强度快速增长期,但体内外的各种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骨密度的早期干预。

  • 标签: 婴幼儿 骨质疏松 定量超声仪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D105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不同宫颈癌分型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6例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CD105微血管密度、VEGF表达情况。分析他们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在癌组织中表达大于癌周组织。CD105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在肿瘤侵润发生前高密度的血管再生反应已经比较明显。高表达的CD105MVD水平与高表达的VEGF平行。

  • 标签: CD105微血管密度 VEGF 宫颈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colles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235例老年人colles骨折(单侧)病人采用OsteosysEXA—3000型X线骨密度仪行健侧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结果235患者中,BMD正常者24例,骨量减少者41例,骨质疏松者170例,其中42例为严重骨质疏松。结论骨质疏松可明显增加老年人colles骨折的发生率,且老年女性病人中骨质疏松发病率及程度均较男性病人为重。

  • 标签: 老年人colles骨折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通过对用东欧开放试剂与罗氏原装试剂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HDL-CH)进行结果比对,探讨东欧开放试剂与原装试剂检测HDL-CH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可以替代原装试剂。选择临床上40份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NCCLS)颁布的EP9-A的文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其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结论东欧开放试剂与罗氏原装试剂检测HDL-CH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东欧开放试剂可以替代罗氏原装试剂检测HDL-CH。

  • 标签: 开放试剂(东欧) 原装试剂(罗氏) 比对试验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髁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300例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健康管理干预组146例,对照组154例,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个体化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前、干预后1年、干预后1.5年、干预后2年进行ABI、血压(BP)、血糖(PG)和甘油三酯(TG)的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干预1年后BP、PG、TG均明显改善(P<0.05),ABI在干预后1.5年显著升高(P<0.05),但干预后2年尚未达到正常范围。结论经过健康管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够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ABI可能需时较长。

  • 标签: 代谢综合症 髁臂指数 健康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阻力指数(RI)的变化规律。方法搜集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0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50例颈部动脉超声表现正常的患者的声像图及彩色血流频谱图做对照分析研究。结果阳性病例中,RI>0.75的患者有35例,其中10例R≥I0.80,0.80>RI>0.75的25例,RI≤0.75的患者有15例,5例表现颈内动脉狭窄;阴性病例中,0.80>RI>0.75的有5例,RI≤0.75的45例。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阻力指数偏高,颈动脉RI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阻力指数(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压平滑指数评价氯沙坦与门冬氨酸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氯沙坦和门冬氨酸酸氨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别计算血压平滑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平均血压可达正常范围,氯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平滑指数显著高于门冬氨酸氨氯地平组。结论氯沙坦较门冬氨酸氨氯地平在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时降压作用更显著。

  • 标签: 氯沙坦 门冬氨酸氨氯地平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平滑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评估儿科重症监护室婴儿急性肾衰竭预后的价值。方法测量患儿的肾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与尿量、血肌酐、尿素,记录出院时是否需要继续肾脏透析,是否死亡,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相关性系数r。结果在RI大于1时患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RI小于1的患儿。在RI大于0.9时患儿对肾透的依赖性不一定高于RI小于0.9的患儿。结论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于急性肾衰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标签: 婴儿 急性肾衰 肾血流阻力指数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科协作开展前瞻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营养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将实行前瞻性护理的宫颈癌患者纳入试验组,之前未实行的为对照组。前瞻性护理由妇科和临床营养科组建的多科协作团队实施,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开展术前营养评估、营养教育和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周预后营养指数水平。结果试验组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营养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开展前瞻性护理,包括术前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治疗,术后尽早恢复进食、尽快使其能量及营养素摄入达到需要量,可减轻其预后营养指数的下降程度,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放化疗等抗肿瘤措施。

  • 标签: 多科协作 前瞻性护理 宫颈癌 预后营养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临床实验室质量进行评价,及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运用加权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从10个具体指标对我院近五年临床实验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评价指标均显示综合检验质量5年间呈向前发展的态势,第5年与第1年相比,正指标值明显上升,负指标值明显下降。结论运用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联合对临床实验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一致性良好,能够综合各项质量指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克服了传统单一指标评价的片面性,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 标签: TOPSIS法 综合指数法 质量指标 联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ODE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BODE指数中FEV1%、6MWD、MMRC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BODE指数,表明肺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肺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BODE指数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通过在中国西部开展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并为后期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200例对照,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组的BMI值、T值、LH值、LH/FSH值和HOMA-IR均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而E2值、P值、FSH值均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E2值、T值和P值、LH值、FSH值与HOMA-IR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而LH/FSH与HOMA-IR无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着性激素和胰岛素抵抗分泌紊乱,同时,性激素和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并且可能共同参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进展。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心功能关系。方法284例患者分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常规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和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级数增高而升高,且在各级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其升高的幅度与纽约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一致。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心室质量指数 心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联合活性维生素D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12周,同时服用钙尔奇D600mg,阿法骨化醇0.5μg,对照组仅服用钙尔奇D600mg,阿法骨化醇0.5μg。一年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双髋骨密度均值、平衡能力及骨折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脉冲电磁场治疗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腰椎及双髋骨密度均值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虽有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腰椎骨密度及双髋骨密度均值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跌倒和骨折发生率降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活性维生素治疗可显著提高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骨折发生率。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及预防骨质疏松骨

  • 标签: 骨质疏松 脉冲电磁场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寻找引发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BMD阈值区间,为预测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提供科学指标。方法对121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跟骨的BMD值,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发生例数随BMD的T值降低呈负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百分比分别在Ⅰ区间和Ⅱ区间均与Ⅲ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当BMD的T值≤-3SD骨折发生例数呈显著增加(r=-0.973,P<0.01)。结论老年人BMD的T值为-3.0SD时,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临床上可将老年人的BMD的T值低于正常1个标准差(-3.0SD)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阈值区间。

  • 标签: 骨折 阈值 跟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老年人 定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PVP(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其术后随访结果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对照组为未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QCT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结论骨密度可以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 PVP 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康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血清E2、SOD、MDA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服用骨康口服液,对照组服用阿伦磷酸钠,两组均配合钙尔奇D作为基础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两组用药前腰椎骨密度、血清E2、SOD、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腰椎骨密度均增加,观察组骨密度增加明显,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而E2、SOD含量明显升高,与本组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血清E2、SOD、MDA含量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康可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升高血清E2、SOD水平,降低MDA含量,而阿伦磷酸钠对血清E2、SOD、MDA无明显影响作用。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康 骨密度 E2 SOD MD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肱骨近端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使用CT扫描7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然后在工作站的影像归档以及通信系统的处理软件中将两个水平层面的皮质骨厚度测量后取平均值,骨密度采用X线检测获得,以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来进行腰椎和股骨颈处的骨密度和平均皮质骨厚度的相关性进行计算。结果男患者的腰椎以及股骨颈处的骨密度以及平均皮质骨的密度要好于女性患者,且差异性较大。患者腰椎和股骨颈处的骨密度和平均皮质骨密度有密切的关联。结论老年患者的肱骨近端骨皮质厚度和骨密度有密切的关联,采用CT扫描是评价其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骨皮质厚度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高原寒冷缺氧地区不同年龄成年人骨丢失率与骨密度情况,为该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症诊断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长期居住在高原寒冷缺氧地区的成人568位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EXA-3000测定实验对象的右脚部跟骨骨密度值。结果该地区男女都在30~39岁达到骨量峰值,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开始逐渐下降;该地区男性骨密度含量高于女性,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女性骨密度略低于低海拔,更年期后更明显,但男性居民骨密度比低海拔要明显高,P<0.05。结论高原寒冷缺氧地区不同年龄、性别的成年人骨密度含量有差异,不同海拔地区成年人骨密度含量也不同,应依据不同年龄、性别及海拔建立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 标签: 高原寒冷缺氧地区 年龄 骨丢失率 骨密度